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美日媾和践踏历史与正义

火烧 2007-11-15 00:00:00 国际纵横 1034
文章探讨美日同盟如何因历史问题引发争议,涉及慰安妇、原子弹等议题,揭露美日媾和对历史与正义的践踏,强调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的深远影响。

美日媾和践踏历史与正义

王万征


 
     
二战结束后,美日出于各自的战略意图,迅速结成战略同盟,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对战争责任的追问、对战争过程中一切非人道、反人类暴行的声讨,全部让位于这种“政治联姻”,历史问题作为一个隐瘤在美日关系中冰封起来。随着日本复兴加快,美日间的历史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但是,在日本把日美同盟当作其外交整体战略的基石,为其“正常国家化”的终极目标服务的情况下,历史问题风波再大,也不会撼动美日同盟的基石。

  一、美日同盟遭遇历史暗流
  
  一向关系紧密的美日联盟最近频频遭遇历史问题的挑战。6月26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以39票对2票的绝对多数通过一项决议案,要求日本政府“以首相发表正式声明的方式清楚、明确地正式承认‘慰安妇’问题、正式道歉并承担历史责任”,并将该议案提交国会审议通过。倘若该议案在美国会通过,届时对安倍政府无异于一记重拳。消息传出,日本右翼乱作一团,为狙击“慰安妇议案”绞尽脑汁。此前甚至有右翼议员不惜重金在《华盛顿邮报》刊登广告,颠倒黑白抹杀事实。7月初,日驻美大使加藤良三给包括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内的5名众议院领袖写信,威胁如美国会通过“慰安妇议案”,“美日关系将受破坏性影响”。日本大使给美国国会写措辞如此强硬的信件,二战以来实所罕见,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安倍内阁对“慰安妇议案”已是“急火攻心”。
  正当“慰安妇议案”在华盛顿炒得火热时,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再次捅了历史问题的马蜂窝。久间在6月30日说:“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的确经历了惨痛灾难,但战争因此宣告结束。这样想来,(投原子弹)或许也是无奈之举,我不会在此事上记恨美国”。在1945年广岛遭受的核爆炸中,超过14万人瞬间被夺去了生命,成千上万的人由于受辐射而死。同时,在广岛核爆炸一周后,美国又在长崎扔下了一颗原子弹,令7万人丧生。久间章生的“失言”,被日本民众理解为“替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背书”,瞬间招来上至庙堂下至朝野的一致声讨。7月3日,面临7月大选压力的安倍首相“丢车保帅”,为息事宁人,接受了久间章生的辞职。
  年近七旬的久间,二度出任防相,资格老,作风硬朗,也算是政坛“老江湖”了,不料想一语不妥,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然而,美国人似乎并不想让事情就此平息。7月3日,美国负责核不扩散事务的特使罗伯特·约瑟夫在国务院举行记者会,就美军在二战末期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一事重申美方认为投放原子弹是正当的、不容质疑的。约瑟夫的话在日本激起强烈反响。4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被迫公开表示,日本不能原谅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心情没有变。新科防相小池百合子也不咸不淡地表示:日本不认同美国的看法。7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口头表决方式,一致通过“慰安妇”议案。民主党众议员、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托马斯·兰托斯在表决前说,日本一些人“试图歪曲和否认历史、把过错推到受害人身上的做法令人恶心”,“日本应当正式承认其不人道的行为,世人等待着日本政府对其历史进行全面清算”。
  “慰安妇”、原子弹等历史问题同时进发,成为一段时间内美日同盟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二、历史问题是美日媾和的牺牲品
  
  二战结束后,美日出于各自的战略意图,迅速结成战略同盟,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对战争责任的追问、对战争过程中一切非人道、反人类暴行的声讨,全部让位于这种“政治联姻”,历史问题作为一个隐瘤在美日关系中冰封起来。
  1951年9月4日,美国单方面邀请了52个国家,在旧金山举行对日和会。旧金山和会的意图很简单,就是力图扶持日本,打击和孤立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在亚洲建立起由美国主导的冷战秩序。
  为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美国垄断了对日和约草案的起草工作,对在二战后日本的国际角色进行单方面的设计和安排(由于美国阻挠,中国被粗暴地拒之门外。9月1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和约的合法性)。在美国一手操持下,旧金山和会草草收场,宣布正式结束与日本的战争状态;同时,通过和约对日本竭力扶持,宣布放弃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索取战争赔偿的权利,以避免战争赔偿“拖累”日本,影响日本在东亚冷战格局中扮演美军的“战略堡垒”的作用。
  在赤裸裸的霸权意志下,正义诉求被无情践踏。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当年美国的政治姑息,使日本将本应承担赔偿的道义和法律双重责任丢在脑后,在行动中和心理上都躲避了战争罪责,对战争问题的思考和反省也就始终未能真正达到其应有的高度,成为日后亚洲政治和解的一棵毒草。至今,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仍然执迷不悟,认为侵略战争是为了“大东亚共荣”。
  1951年9月8日,即《旧金山和约》签署5个小时之后,美国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安全条约》,规定美军在日本有驻扎权。1952年2月28日,日美两国又签署了有关美军在日本地位的《日美行政协定》。美国让亚洲受害国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的权利,但自己却根据《日美行政协定》,要求日本每年承担驻日美军的有关费用。1952年4月28日,三项条约同时生效。日美军事同盟从此正式起步。战后50年间,攀附美国的日本历届政府,为从美日同盟中榨取更大利益,为美鞍前马后,不辞辛苦,也从未追问美军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历史责任。
  美日出于各自的战略意图迅速结成同盟,实质是放弃道义原则、对历史不负责任的“媾和”。
  
  三、历史问题是迟早要解决的
  
  事实上,在战后50余年的政治联姻中,历史问题并非一直深埋大海,而是时不时浮出水面,给两国政府制造些小插曲。只不过美日两国出于各自现实利益考量而刻意掩饰,没有让历史问题激化罢了。比如,早在1994年12月,美国邮政公社为了配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就曾计划发行一组10枚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以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为图案,并附有“1945年8月,原子弹爆炸加速了战争结束”这样的说明文字。这枚邮票引起广泛争议,日本认为“这是伤害日本国民感情的行为”。为了不损害美日同盟关系,美国政府也作出反应,邮政公社最终更改了图案。在两国政府控制下,邮票事件轻松化解,没有演化成为两国外交中的危机,但两国媒体对此事的报道、评论以及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美日两国对使用原子弹一事认识差距是巨大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纽约时报、特纳广播公司(TBS)在1995年8月做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在日本有89%的人认为投掷原子弹是错误的;而在美国,58%的人认为投掷原子弹是对的。
  在小泉执政时期,这些历史问题之所以没有浮出水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泉与布什的个人私交极好,个性张扬、固执,喜欢政治秀场的小泉,深得布什的“真宠”,这种个人私交的过密掩盖了美日在历史观、战争观乃至部分价值观上的分歧;二是小泉时期的日本发展政策没有脱离美国人的控制与掌握。
  安倍晋三内阁上台后,在私人关系上安倍同布什显然没有小泉时期亲密,在“国家正常化”的道路上日本“猪突猛进”、好高骛远,修改和平宪法、提升防卫厅、加快军事现代化步伐,步骤之快,已让美国人担心其动机不纯。日本是美在亚洲地区的“代理人”,美国自然要考虑、照顾乃至偏袒日本的政治诉求,在日本奔向“正常国家”的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但在日本复兴、崛起之前,美日之间的历史隐瘤是一定要解决的——美国可不愿待日本强大到自立门户之时,在历史问题上与其“秋后算账"。
  所以,美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随着日本复兴步伐的加快,是迟早要浮出水面的。
  
  四、当历史问题遭遇强权政治
  
  美日两国是当今国际社会两个最迷信强权政治的国家,都崇拜强者、蔑视弱者,原则道义、是非曲直,则掩盖于成王败寇的简单、粗暴的逻辑之中。也正因此,日本对于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一直讳莫如深,走着莫谈历史、着眼未来,一切为了构筑“面向21世纪的美日同盟关系”的务实道路。
  强权政治不讲是非曲直,只问拳头大小。二战后期,整个美日战争的主动权由美国人控制,日本海军、空军几乎完全丧失战斗力,东京天天被炸,已无还手之力。可以说,有没有原子弹,日本战败,已是迟早之事。
  美军动用原子弹,目前看来,原因有三:一是为避免更大伤亡,当然主要是美国士兵的伤亡,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疯狂使得不少日军负隅抵抗,“雄风敢死队”更是让美军谈之色变。占领日本本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美国心里没底。二是花费20亿美元研制出的原子弹,能不能用,顶不顶事,美国心里也没底。20亿不能“打水漂”,国防部要给财政部一个交代。三是核威慑,不过威慑对象不是日本,而是苏联。使用原子弹,可以向斯大林展示武力,以示震慑。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样说,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一刻起,美苏军事争霸就开始了。
  “弱肉强食、天经地义”——以强权政治逻辑视之,二战后,美国作为胜者,对日本有心理优势,日本认罪与否、对历史反省与否,美国人并不担心;日本沦为败者,使不使用原子弹,日本自然是没有发言权的,数十万平民命丧黄泉,日本政府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当然,笔者并不赞同将核武器应用于战争,更不认同用之于屠戮平民,无论是正义方还是非正义方,平民都是无辜的。所以,我们不能以原子弹能够加快结束对日战争为由,认同核武器应用于屠杀平民的合理性。倘如此,未来战争中,“磨菇云”的升起就会不期而至,频频爆发,核战争的末日也就为期不远了。
  有人曾提出,日本政府会不会就此问题向布什政府探讨一下,为核武器的受难者们讨个说法?7月10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有关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的答辩书,表示日本不会就此向美国提出抗议。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答辩书谴责投放原子弹的行为“造成了极大范围的伤害及人道上极为遗憾的事态”,同时该答辩书称,“与其要求美国道歉,不如为实现一个没有核武器的、和平安全的世界而坚持不懈地进行切实可行的核裁军努力,后者更为重要”。
  日本国会这份答辩书,一如既往地放弃了对美军当年投掷原子弹正义与否的追问,给出的理由似乎也很务实,甚至冠冕堂皇。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中读解出日本政府的真实意图:在日本把日美同盟当作其外交整体战略基石,为“正常国家化”终极目标服务的情况下,敏于算计的日本人显然不会以放弃现实利益为代价,去追问所谓“虚无的历史正义”。所以,在日本“正常国家化”的终极目标实现之前,历史问题风波再大,也不会撼动日美同盟的基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