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的文章放出了什么信息?
俞可平的文章放出了什么信息?
俞可平连续发表两篇文章:《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北京日报》2007年9月17日)和《马克思论民主的普遍性》(《学习时报》2007年9月18日)。他说“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中国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这里围绕这些问题谈些看法。”为“思想解放”作了诠释。我读了文章后,觉得气味十分不对。
俞可平第一讲的是“以人为本”。他说:
“‘以人为本’。1949年后,“以人为本”一直被当作是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而遭到严厉的批判,人们在放弃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同时,也放弃了“以人为本”的观念。随着对人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彻底否定和政治性批判,阶级斗争的观念进入社会的每个角落,直至进入家庭,进入工厂,进入学校。我国传统的优秀道德被许多人遗弃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友爱和信任开始丧失。人们对“阶级敌人”哪怕表现出丝毫的同情与怜悯,也会被认为是阶级立场不稳而受到政治上的批判。人们偶尔宣泄一下潜藏在身上的浪漫之情,立刻就会被视为“小资产阶级情调”而受到遏制。其结果是,人们的正常情理和心态开始受到严重的扭曲。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一些有责任感的理论工作者开始重新提倡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的价值,但是可以想象,这些声音一经出现,便遭到了严重的政治压力,不少人曾经因此而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但是,政治的压制并没有完全消除理论界对‘以人为本’的呼喊。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以人为本”再次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声音。到了21世纪,“以人为本”的观念终于融入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改革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正式被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宣布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政治发展目标,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出发点,这标志着‘以人为本’从知识界的一种理念转变成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依据。2007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再次确认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性观点,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视为人类理想社会的本质目标。”
接着讲的是“人权”。他说:
“人权。与‘以人为本’的命运相类似,人权的观念也一度被当作资产阶级权利和意识形态而为我们所拒斥,并且在长时期内受到政治性的批判。对人权思想的批判在实践上直接导致了对公民人权的漠视,最令人震惊的现实就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对人权的严重践踏。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一些理论工作者开始呼吁人权,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并介绍西方的人权理论,但这种努力立即遭到了传统理论势力的严重阻碍,甚至一些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倡导者也几乎被视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然而,这种困难并没有能够阻挡我国理论界有学术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人权理论的探求。20世纪90年代后,一种旨在弘扬人权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开始流行,并影响主流意识形态。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人权观念开始进入党和政府官方的政治话语体系,2003年底,中共中央正式建议将‘保护公民人权’写进国家的宪法,2004年3月,全国人大以高票通过中共中央的这一建议,这一条款顺利成为宪法条文。这是人权的观念转变为保护人权的法律和政策的最好例证。”
俞可平一连列举了以人为本、人权、法治、私有财产、政治文明等八个方面,面面都是对着1949年后、21世纪前的中国社会制度的批判,彰显精英们“思想解放”,一直在严重的政治压力下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我先不忙说他讲的对不对,首先是要请大家注意,俞可平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新中国改革前28年,改革后的十多年,40多年间都是一个反人道主义、反人本主义、反人权……的社会;民主人权斗士受到压制、极不公正的待遇,被视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俞可平向我们宣告:到了21世纪,在民主人权斗士呼喊的强大声音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权观念才开始进入党和政府官方的政治话语体系,终于融入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人为本”从知识界的一种理念转变成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依据。
改革以来,否定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者有之,但尚未见对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以来、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社会作这样否定的;集中攻击毛泽东者有之,但尚未见对共产党作这样攻击的。这样的话出自西山会议诸精英之文章,尚可不必太介意,但是据说俞可平此人非同小可。
据介绍,“俞可平:政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本观点”课题首席专家。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
又据介绍,“中共理论新秀俞可平……被认为是理论智囊而一度进入国内外的视线。……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五年俞可平在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研究期间时,与俞可平有过接触的杜克大学华裔政治学教授史天健评价称,「他对西方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很熟悉」,因此在他的主导下,俞担任副局长的中共中央编译局,成了中共目前核心理论班子的一部分。……史天健认为,作为北大的毕业生,俞可平「当时的观点和我们没多大的区别,此后将已形成的世界观带到共产党内」。事实上,俞可平是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出任中央高层的理论智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量考察研究欧洲和美国的政党制度和政策,扩展自己的视野,对中共未来的转型「到底是欧洲模式还是美国模式」,提出了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
俞可平被贯以“文胆”、“中共新一代的理论智囊”、“中央高层的理论智囊”的称谓有年了;对如此头衔至今未见党的任何人澄清其真伪。如果属实,则此人此时连续发表此二文,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所传递的信息,就决不可忽视。
无论此人此文有何来头,此人是否是“中央高层的理论智囊”,此文是否是中央的意思或者是中央接受的东西,我都要进行批判。既然此人可以在一级党的机关报上公开发表此文攻击新中国,那么我对此文的公开批判,应该不会受阻拦。如果此文不许批判,问题就十分严重。
具体批判当然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俞可平公开指斥共产党领导中国40多年反人道主义、反人本主义、反人权这个重大问题,党和人民必须作出明确回应,掩盖问题将传递出非常坏的信息,让人们怎么看待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后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