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狗眼看人低”

火烧 2007-09-1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太平狗的视角,反思人类社会中人性异化与资本文明带来的扭曲,揭示人与动物在道德与生存上的对比,展现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狗眼看人低”

                                  建文

本是一句贬义的话,这里姑且反其意而用之。

“新启蒙”、“人的解放”、“大写的人”……也已经轰轰烈烈好多年了,“人性复归”得如何呢?这篇小说,倒是开始尝试用“狗”的眼光重创新审视世界了。审视的结果如何?“狗眼看人低”--所谓“低”者,乃“人”自“低”,非“看”之故也。

私有财产的产生标志着人猿揖别之后的巨大进步,不过,迄今为止,在私产神圣前提下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他的每一进步,往往也是以人性的一定形式的扭曲或者说“异化”--还包括对于大自然平衡的破坏--为代价的。而这一扭曲,在资本文明所创造的空前繁华的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中,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以致于它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比起动物众生来,万物灵长的人类自然是他们所不能望尘的了;不过,当他们把这种聪明完全用于损人利己以戕害同类时,相形之下,他们反倒有愧于前者了。两千年前的孟子就曾慨叹过,“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鲁迅也说过,蚊子的叮人固然可恶,然而,他们毕竟不会专门培养出理论精英,为之打造吸血如何合理如何美妙的理论,以给被叮者以“启蒙”,比人要诚实得多。

谓予不信,请看看这只来自神农架的追随主人打工的太平狗的遭际和感受吧。

太平狗并没有变成“甲壳虫”,它与其主人一起,基本按照生活的逻辑行动,由叙述人刻画它的心理活动。不过比起“人”来,它已经喧宾夺主。小说的文本,刻画的主要是“狗”,而不是“人”。正如论者所谓:陈应松的“艺术探索,突破了实与虚的边界,突破了人与物、生与死的边界,突破了人性、人心的边界”。《太平狗》属于勇于直面严峻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然其表现方法,则既有写实,又有很强的象征性。特别是,太平狗被卖后关在待屠的笼子中的见闻和感受,更富于深刻的象征意味。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潇洒走一回”,“玩一把就死”……对于那些身价数以十万计的纯种苏格兰牧羊犬之类贵妇宠物,也许是如此;而对于穷人养大的太平狗而言,也只好说他们之间是没有共同语言可以互通了。这只忠诚而可怜的穷狗追随着自己的主人闯荡世界,历尽了人世的凶险,尝尽了世情的辛酸,

大武汉的头一站,程大种的姑妈就以城里人的势利,使它初步品尝到了金钱社会的“人文”温馨,体味到了什么叫做金钱社会撕破了笼罩在种种亲情之上的温情脉脉的纱幕,把人浸泡在赤裸裸的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使它顿悟,在城里,连一个他们可以栖身的“窝”也没有。

姑妈倒有精英式的高论:“不读书就像你们一样,男的出来当苦力,女的当鸡,不是死在城里就是伤残在城里。”--话倒是大实话,不过“问责”却有点错位:不正是因为无钱让孩子读书,才出来“当苦力”“当鸡”的吗?

劳动力市场--也叫“人才市场”,亦近乎白领小资话语里的“职场”,不过这里的“职场”却没有“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和“王熙凤是个好管家”之类的“水煮”或“麻辣”式的幽默和轻松,太平感受到的只有凶险和严峻。我不由联想到被“主流经济学家”颠覆了的“穷人经济学”:

“劳动力的买和卖在流通领域或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自由的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他们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预定的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

“一离开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变成了他们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资本论》第四章“劳动力的买和卖”)

马克思的话简直就像是特地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写的!实在是我们升华解读的一把金钥匙。金子就是金子,拭去遮蔽尘封,依然光彩夺目。--我怎么也看不出:是那里过时了。

程大种打工场所有两处:一处城建工地,“两个死人给他们让出了空缺。坑壁又塌了方,又埋进了一个河南人。”“他们跟他一样面黄肌瘦,口叉黄土背朝天,真说起来比狗还不如哩。”一处是剧毒的化工厂,“封闭管理”的野蛮奴隶劳动,没几天就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其阴森凶险使人马上想到近年频发的矿难。--这就是资本为我们设计的“自由”、“民主”和“人权”!

太平狗与其主人的遭际是同步同运的,他们是同病相怜的。

太平在屠狗笼子里的感受简直就是一部出色的“命运交响乐”,是实写,也是虚笔,这只神农架的赶山狗,用自己的眼睛为我们提供了卡夫卡式的象征意象,因而比起纯粹实写的部分来,审美意蕴更为含蓄深厚,更富意味。弱势者所面临的环境,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自身的觉悟程度……意象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记得伤痕文学有个名噪一时的经典性的名篇,叫做《人啊,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与时俱进地解读,恐怕已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其实,《太平狗》就是当下的《人啊,人!》,如果将其作为姊妹篇来看,不妨换个题目,叫作《狗啊,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