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范正美《秋梦追思》书中序言的一个观点谈点看法
文章围绕范正美对文革的评价展开,讨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及民主建制设想,分析华国锋接班过程,探讨文革对文化改造的影响,强调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就范正美《秋梦追思》书中序言的一个观点谈点看法
在网上看到范正美的文革回忆录《秋梦追思》,其中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是为了防止赫鲁晓夫在中国重演、改变中国的历史前进方向,终因违背民主建制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搞封建的册封接班人制度、恢复旧的体制而失败。”
看这段话的字面意思好像是说,倘若不是毛泽东提名华国锋接班的话,而是采取某种民主建制的话,那么文革就成功了。
这里就想,范正美心里的“民主建制”应该是怎样的呢?这里就不妨假设一种方式,就是当某个领导职位空缺的时候,凡是合乎选举条件的人都可以自己去报名参加选举做候选人,然后通过一个选举程序投票产生该职位领导人。
当然,这里的这个民主建制程序是假设的,未必符合范正美心里的标准。所以还是希望范老先生能够把他心目中理想的民主建制程序描述出来,供大家欣赏一下。
这个观点中说毛泽东搞册封,好像不准确。毛泽东去世前,华国锋的职务已经得以提升,毛泽东去世后,华国锋代理党的主席这个位置,后来开中央全会才正式确认转正。显然,整个过程是符合当时的程序的。总不能因为毛泽东提名提拔了华国锋,就说毛泽东搞封建册封吧。再说了,人们并没有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毛泽东象过去的皇帝那样发了一个诏书就一切完事了,好歹最后还是要走一下中央委员会的选举确认程序嘛。
这里再进一步谈一谈,就是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直接搞自由竞选的话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毛泽东说过,对于文革赞成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又说,这个交班,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甚至血雨腥风。
假设文革派上台的话,那些老干部会善罢甘休吗?显然不可能。毛泽东在的时候,他们可以忍气吞声。毛泽东不在了,他们不可能不采取行动。
假设保守派上台的话,那么文革派会善罢甘休吗?估计很难。倘若文革派动员全体造反派反抗的话,那很可能爆发严重社会冲突。
总之,这两种情况下,都会造成血雨腥风的场面。显然,这不是毛泽东希望的结果。
从历史本身的发展效果来说,虽然华国锋反手做掉了四人帮,但毕竟是比较和平地把权力移交到了保守派手中,整个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动荡,结果还算是比较理想吧。
现在很多人有一些很奇怪的思维方式,就是总是指望毛泽东把中国的一切事情都办的妥妥当当,后人只需享福似的。但毛泽东也只能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尽其所能做他所能做的事情,无可能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也从来没有说过,搞一次文革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说过七八年搞一次的话。当然,具体的方式不可能重演,因为具体的社会环境条件变化了。
关于文革成功失败判断的角度和标准问题,文化大革命既然冠名文化二字 ,那么毛泽东的着眼点固然在文化上面做文章。至于文革初期的造反夺权斗争,其实只是手段,是为了开辟文革的道路,推进文革的发展而已。当毛泽东听说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都在那里谈论文革时,就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文革已经影响到了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层面,对各种不同的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实质等于是对全社会进行了一次文化洗礼活动,目的在于冲击人们的旧思想,破旧的同时,新就在其中慢慢立起来了。
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文革后,中国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过去那种极度愚蒙迷信的精神状态为怀疑批判精神所取代,等于是中国人的国民性得以根本改造,而这才是文革的真正目的,而文革也的确实现了这个目的。为什么中国没有象苏联那样轰然坍塌,谁能否认文革效应在其中默默发挥的作用呢?
文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中国人的传统人格,毛泽东其实已经成功了。有人说中国专制封建,说什么一党专制世袭,但文革之后直至现在,社会上铺天盖地对毛泽东的攻击诋毁还少了吗?试问,这在封建社会可能吗?毛泽东是共产党和新中国缔造者,但他死后,竟然能够被后人几乎任意诬蔑,这还能算作封建专制吗?过去封建社会的新皇帝接班后能够容忍社会任意诬蔑先皇吗?现在有些人的思维简直是荒唐透顶,莫明其妙。
就在苏联崩溃解体复辟,而中国涉险过关的这个事实面前,实际上中国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已经明确,但谁又能否认文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呢?难道今天社会上捍卫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其实,这都是文革训练出来的。文化不象农业工业生产,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到成果。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其作用的发挥是潜在的,不知不觉的。因为文化思想必须通过掌握人之后才能发挥其效果,而文革就是一次把新文化强行向社会灌输教育训练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文革之后,每个人都是文革的新的文化产物了。毛泽东说过,经过文革后,每个人都将从中得到自己的教训。而一旦文化发生新的改造,则后代们就将无可避免地接受到新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改造了。
在网上看到范正美的文革回忆录《秋梦追思》,其中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是为了防止赫鲁晓夫在中国重演、改变中国的历史前进方向,终因违背民主建制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搞封建的册封接班人制度、恢复旧的体制而失败。”
看这段话的字面意思好像是说,倘若不是毛泽东提名华国锋接班的话,而是采取某种民主建制的话,那么文革就成功了。
这里就想,范正美心里的“民主建制”应该是怎样的呢?这里就不妨假设一种方式,就是当某个领导职位空缺的时候,凡是合乎选举条件的人都可以自己去报名参加选举做候选人,然后通过一个选举程序投票产生该职位领导人。
当然,这里的这个民主建制程序是假设的,未必符合范正美心里的标准。所以还是希望范老先生能够把他心目中理想的民主建制程序描述出来,供大家欣赏一下。
这个观点中说毛泽东搞册封,好像不准确。毛泽东去世前,华国锋的职务已经得以提升,毛泽东去世后,华国锋代理党的主席这个位置,后来开中央全会才正式确认转正。显然,整个过程是符合当时的程序的。总不能因为毛泽东提名提拔了华国锋,就说毛泽东搞封建册封吧。再说了,人们并没有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毛泽东象过去的皇帝那样发了一个诏书就一切完事了,好歹最后还是要走一下中央委员会的选举确认程序嘛。
这里再进一步谈一谈,就是在当时那个特殊时期,直接搞自由竞选的话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毛泽东说过,对于文革赞成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又说,这个交班,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甚至血雨腥风。
假设文革派上台的话,那些老干部会善罢甘休吗?显然不可能。毛泽东在的时候,他们可以忍气吞声。毛泽东不在了,他们不可能不采取行动。
假设保守派上台的话,那么文革派会善罢甘休吗?估计很难。倘若文革派动员全体造反派反抗的话,那很可能爆发严重社会冲突。
总之,这两种情况下,都会造成血雨腥风的场面。显然,这不是毛泽东希望的结果。
从历史本身的发展效果来说,虽然华国锋反手做掉了四人帮,但毕竟是比较和平地把权力移交到了保守派手中,整个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动荡,结果还算是比较理想吧。
现在很多人有一些很奇怪的思维方式,就是总是指望毛泽东把中国的一切事情都办的妥妥当当,后人只需享福似的。但毛泽东也只能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尽其所能做他所能做的事情,无可能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也从来没有说过,搞一次文革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说过七八年搞一次的话。当然,具体的方式不可能重演,因为具体的社会环境条件变化了。
关于文革成功失败判断的角度和标准问题,文化大革命既然冠名文化二字 ,那么毛泽东的着眼点固然在文化上面做文章。至于文革初期的造反夺权斗争,其实只是手段,是为了开辟文革的道路,推进文革的发展而已。当毛泽东听说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都在那里谈论文革时,就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文革已经影响到了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层面,对各种不同的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实质等于是对全社会进行了一次文化洗礼活动,目的在于冲击人们的旧思想,破旧的同时,新就在其中慢慢立起来了。
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文革后,中国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过去那种极度愚蒙迷信的精神状态为怀疑批判精神所取代,等于是中国人的国民性得以根本改造,而这才是文革的真正目的,而文革也的确实现了这个目的。为什么中国没有象苏联那样轰然坍塌,谁能否认文革效应在其中默默发挥的作用呢?
文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中国人的传统人格,毛泽东其实已经成功了。有人说中国专制封建,说什么一党专制世袭,但文革之后直至现在,社会上铺天盖地对毛泽东的攻击诋毁还少了吗?试问,这在封建社会可能吗?毛泽东是共产党和新中国缔造者,但他死后,竟然能够被后人几乎任意诬蔑,这还能算作封建专制吗?过去封建社会的新皇帝接班后能够容忍社会任意诬蔑先皇吗?现在有些人的思维简直是荒唐透顶,莫明其妙。
就在苏联崩溃解体复辟,而中国涉险过关的这个事实面前,实际上中国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已经明确,但谁又能否认文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呢?难道今天社会上捍卫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其实,这都是文革训练出来的。文化不象农业工业生产,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到成果。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其作用的发挥是潜在的,不知不觉的。因为文化思想必须通过掌握人之后才能发挥其效果,而文革就是一次把新文化强行向社会灌输教育训练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文革之后,每个人都是文革的新的文化产物了。毛泽东说过,经过文革后,每个人都将从中得到自己的教训。而一旦文化发生新的改造,则后代们就将无可避免地接受到新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改造了。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