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海外基金恶意收购
警惕海外基金恶意收购
2007年07月24日 环球时报
陈 言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国基金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股市,可以预测,恶意收购也将随之而来。恶意收购指的是在目标公司不愿意的情况下,收购与被收购双方通过对控股权的激烈争夺而完成的收购行为。国外基金公司会用这样的收购来获取目标公司发展的主导权。由于基金公司最看重的是如何更多获利,而不是被收购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这样的收购一旦实现,往往会严重制约被收购公司的发展计划。日本不少公司就吃过这样的亏。
民谚说:“黄鼠狼专咬病鸭子”。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失落的十年,一些企业财务能力不支、股票市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此时国外的基金公司开始乘机恶意收购。这些基金公司在收购企业时,是经过非常周密的财务计算、法律调查后,保证在收益上能取得巨大效果,在法律方面不出破绽的情况下,慎重进行的。
日本本土也有基金公司,但远不如从国外来的基金公司有实力。日本股价从1989年的最高点开始下跌,1997年股价基本上只有最高点的一半,1998年大量国外的基金公司登陆日本,开始默默收购股票,手中掌握了相当大比例的企业股票。日本股票暴跌后,企业本身的资产价值、销售收入与企业股票市值比,出现了明显的差距。比如日本电力公司中,其发电能力在100亿度至200亿度之间,有九州电力、东北电力、电源开发、中国电力4家公司,但由于公司市场概念最弱,股票价格一直不合理。比如,东北电力公司与电源开发公司的资本规模、发电能力基本相当,但前者股票市值竟然比后者高出了5500亿日元。
海外基金公司正是看好这5500亿日元的差价,英国“儿童投资基金”神不知鬼不觉地在过去几年里拿到了电源开发的9.90%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成为大股东后,该投资基金在股东大会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企业增加分红。如果按基金公司的提案去做的话,电源开发将多支付120亿日元的红利,全年达到220亿日元,真的这样做了,电源开发的长期投资计划将不得不改变。大股东的要求有多少内容属于为企业未来着想,或是为日本经济着想,日本企业方面百思不得其解。有类似经历的日本企业不止日本电力公司一家,像在缝纫机、传真机方面专长的百年企业兄弟公司、札幌啤酒、日清食品、西铁城等都遇到了基金公司暗渡陈仓大量收购股票的问题。基金公司往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兴趣,只想通过买卖赚大钱,而这样的买卖对日本产业的健全发展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从日本企业的经历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当泡沫经济崩溃后,其后果绝不仅仅是股市市值的缩水,实体经济的损失更加惨重。由于日本企业缺少对外部的恶意收购的防范,更让很多海外基金乘虚而入。美国上市企业中,有70%的企业对恶意收购有预警、防范措施,美国法律在这方面也有具体的规定,而日本只有10%左右的企业对恶意收购有所防范,日本法院虽通过判例制止了一些恶意收购的发生,但在法律上依然存在不少空缺。
目前基金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中国股市当然也还没有到崩盘的地步,但在日本尝到了甜头的外国基金,很可能有计划在中国来个如法炮制,基金主导的对中国企业的收购等,今后将会越来越多。中国上市企业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还很难说,中国法制建设今后也将有不少课题等待完成。有了日本企业的前车之鉴,我们应做的是未雨绸缪。▲(作者是本报特约记者。)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