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日记——同过村支农及夏令营活动
支农日记——同过村支农及夏令营活动
7月12日
上午
第一批支农队四人到达寺庙,中午这里吃的饭。饭完后,聚会聊了一会儿,自我介绍一下。
赵丽:生命科学学院,中药资源开发专业。来自四川西昌
严平: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二,来自四川泸州
李昌林:经济贸易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大一,来自贵州六盘水
郝莉:经济贸易学院,农村经济管理。来自山西榆社
严平:这次过来一周左右,时间不是太多,要做的事太多。要了解一下村里的想法,以尽快开展工作。主要是开展村文艺队组建,农民合作组织,民工维权,夏令营及调研等。
王斌丰:以农业技术为主,其它方面插入介绍。也可以后经常合作,过来做专题的服务。把农眼前需求的东西解决了,赢得农民的信任,下面的事就好做了。
胡明光:以新农村建设政策为主,做一些宣传,使村民了解最新的政策。农村的问题在哪里?其实就是组织、技术与信息,组织是核心载体,做好组织的宣传,技术和信息都能得到相应的解决。
严平:我们这次来很大的一方面是调研,把农民需的东西整理成资料带回学校,做相应的安排。
夏令营活动: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以故事和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专门分出支教组,每天在天气凉爽的时间段进行活动。
具体工作与分工在与村委商量后确定。
下午在村里转了一会儿,对村的基本情况做了一定了解。严平他们说希望早些开展工作,先从夏令营做起。但学校的联系和学生的通知都没有确定,于是去找了村妇女主任,说了支农的情况和夏令营的事,希望让她联系老师和校长。晚上的时候,李主任带来了学校的副校长王老师,支农队的成员和她说了大概情况:夏令营(支教)主要有三个方面:英语口语、文化道德及科技生活,主要在以游戏故事等与学生互动,形成一个快乐的场面在户外开展,当然必要的时候还会借用教室。
晚上8点半的时候,大家一起去村十字路口看村文艺队,其实这并不是算真正的文艺队,只是妇女们在饭后睡前的娱乐消遣,但这毕竟是村民自发的活动,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很高兴的是见到了老村长,聊了很久,对村里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了解,老村长也说了很多实在的意见,比如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村里现在面对的困难等,而且村里的沼气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等,都是村里要做的事。在之前,村民只知道种地,但对科学种植却知之甚少,在对市场信息及新政策方面都处于封闭状态。而我们在对外资源和信息方面应该有一定的长处,这方面应该结合起来。这次支农队的过来,我们最大的想法就是利用这次机会,建立起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
同过报已经发到每家每户,情况反应还是不错,但毕竟这是第一期,以后的村报还应该以村里结合起来,更多的反应村里情况。另外,如果真的在村里长期做下去的话,有必要成立一个由村民组成的小组,负责以后村里建设发展的事。但详细方案还在构思中。
7月13日
支农队员的心看来都有些迫不急待了,恨不能马上投入工作,他们认为担误了半天已经很可惜,后面的几天一定要加班加点的补上。寺里的饭菜一直都是很简单,早上把昨晚剩下的干饭加水做了泡饭,然后又买了包子,菜是腌辣椒和榨菜。来同过村的支农队是自发组织来的,他们的想法就是能利用假期办点实事,所以没有参加省里和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支农队,在他们看来,那样的活动多是形式化,并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上午,老校长、计花姐和学校的王老师过来,就夏令营的事再做确定,王老师联系了校长,校长说教室不能用,可以用幼儿园的教室,但幼儿园是村书记管,所以还得去找书记。还好王老师答应她负责去办这件事。这次夏令营主要是在户外,教室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用一下,支农队员们会用活泼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这也是我所想的。因为看很多的反馈,现在的学生对学校及教室有一种压力,呆板的授课形式也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能采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模式,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做,看看再说吧。
中午12点我们刚放下饭碗,王峻巍的第二批支教队员但就到达了。峻巍是队长,因为昨天下午要考试,就没有赶来,今天带领两个队友过来,没想到却碰上下雨了,淋湿了衣服又被吹干,一路骑车骑了三多个小时,每个人还驼了一大堆书。这是之前我和他们说要在村在办图书馆,他们在学校捐的,一路非常辛苦。我让他们赶快吃饭休息一下,以便准备下午与村委的开会。但没想到却发生了一件事。
就在让他们准备休息,我正在图书室整理资料,严平跑过来说峻巍的脚脱桕了,让我过去给拉一下。我吓了一跳,问怎么回事。原来上午下雨路滑,自行车带的书又歪到了一边不好走,雨水打蒙了眼镜,没注到前面路上有一个坑,就摔了一跤。这跤摔得很惨,不仅脚脖子被歪了,两条腿上都扯出了大口子,而且车把抵在了胸脯上,也出了血。我们生怕不要伤到骨头,赶忙得去村医疗所,斌丰把他的面包车开来了,找李医生看了一下,还好只是淤血,没有多大问题。只是接下来的几天活动走路不便,要忍受疼痛了。
原本说好下午村长和村支书过来,大家一起开个会的,可后来因为村长及书记没有时间过来没有开成。于是我们只能拿这个时间大家看了农民协会、新文化建设及支农的纪录片,这是之前我从学院带过来的,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和政策指导,大家看一下也便于了解和下面几天的工作开展。
晚饭后,在村两委过来之前,峻巍对斌丰做了采访式的调查,主要是村务及村领导的产生方式做了解,也对村里管理民主做了调查。
八点半,村支书、妇女主任、计花姐与王老师过来。我先把支农队这次来的想法做了初步说明,并简单谈了以后的计划。峻巍则问了农业灌溉用水,村整体情况等,据支书介绍,同过村的土壤比较好,是太原最好的小麦及玉米生产地,村里养殖户有几家,其中一家大概养牛百十来头,而养猪的较少,主要是因为价格及疾病等原因。养羊户也有几家。村里有一家乙炔厂,属个体企业,有工人十来个,村里现有党员26个,超过50岁的近半。
村里最严重的还是用水问题,因为缺少好水倒致各种作物没法种植,现在的农业用水是太原及榆次过来的污水,据说是经过污水厂处理的,但依然黑臭逼人,就这样,小店区还得花上三十万元购买,因为农民用此水浇地也得交钱。污水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致使粮食品质下降,市场价格也不行。另外,同过村的种植结构单一,而村里未来也没有多少规划,其实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种植结构应该要调整,农民过于依赖老三样,而这老三样是无法提高农民收入的,若要增收,只能适当调整农业结构,种一定规模的经济作物。其实同过村的地理位置还是不错,北有太原榆次,南有祁太平,同过村位于中心点,一小时经济圈是可以到达各个城市的,如果产业调整好的话,完全是可以借用这个优势做好今年同过村的产业规划。而村庄则希望能多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达到减产增收的目的。
由于部分队员会在十六号提前离开,接下来的工作也要依时间安排。接下来的几天工作主要是以小学生夏令营、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及农业调研为主,这些工作从明天正式开始。另外16号山西协和医院会过来进行支医义诊活动,还会送药及健康书籍等。
在送走村支书后,我和支农队员又把明天要做的事安排和分组了一下,上午有三个队员做夏令营,另外两个组进户走访和宣传。主要是先抓住重点户,再进行分区做普通户的工作。
这是一个开始,希望下去几天会做的很好!
7月14日
陈居士回来了,现在的一天三餐都是她来做,真是辛苦了。而且今天是周六逢初一,共修的日子,需要做很多贡菜。
早上七点,队员们臂系红绸带到村里跑步,并唱响队歌,这是支农队员的一项固定活动,一是表明支农队的纪律,二是给村民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让我想起了合作社培训的情形,用村支书的说:这都是一群充满思想的大学生。
峻巍今天骑车去太原拿协和医院的横幅和锦旗,让人担心他的伤痛情况。协和医院说是来义诊,其实也是来做广告,但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真正给村民来益处。
八点半,做为打头阵的小学生夏令营准时开场,之前王老师已经通过村喇叭把消息公告了村里,我们估计不会来多少学生,没想到一看居然来了八十多个学生,看来家长和学生还是很愿意来参加这样的活动的。夏令营就放在小学幼儿园的院子里,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了板凳,支农队员分别介绍了自己,然后按照高年级和低年级分成两队,坐成个圈子开始活动。今天的夏令营是由唐芳和李昌林来带,两个人的主题分别是如何在学习中增加记忆力和思想道德。这样的活动学校之前没有做过,学生们也表现得很兴奋,在两个队员的带领下,气氛非常活跃。互动游戏与文化知识相穿插,学生的发言积极,引来村民和老师前来观看。
另外四个队员则分成两组,分别到农户做宣传和调研去了。对于合作社宣传达一是要抓住有相同种养殖的农户,二是邻里关系和谐的农户,三就是抓住村里的能人。因此,他们首先去就宣传的就是村里的几户蔬菜种植户和牛羊养殖户,让他们了解合作社的知识及合作起来的好处,另外就是调研在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集中起来带回学校咨询解决。
由于村民有午休的习惯,为了不打扰村民休息,所以下午活动的时候推迟到三点半开始。各小组依然两两一组,走家串户,我和峻巍一起去找老村长家里,了解村里的历史及各种情况,与老村长的谈话可谓颇有所得,谈了将近三个小时。老村长似乎对毛主席时代的公社时期特别怀念,那时候农民是组织形式的,不像现在这样的分散,有什么样的政策和事情都能很快的执行开展,而现在不同了,农民有很大的自由,但是也太自由了,个做个的,生产性的政策都统一不了。
像现在的村委选举,说是民主产生,但问题也是很多,贿选现象严重,在选举开始前,候选人都要请村民吃饭,而且每张选票也有几百元的贿款,听说附近有的钱一张选票都达到了八千元,真是令人吃惊,这里真不知道有多少好处。
而一般候选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如果哪个候选人眼看自己没有希望了,他的那帮支持者就开始闹事,致使本来和谐的邻里关系变得紧张。村里的很多个人矛盾也多是因此而生。
同过村最大的问题是水,村北那条太榆退水渠,十多年前还是有着鱼虾的清水,现在黑得臭气熏天,严重的时候草也不长。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在村东北打过一口井,出水量还可以。后来又在村西南打了一口井,水质不行,盐性太大,不能用于浇灌。如果要在村里打井,至少要打一百七十米左右,才能出上好水,而这样的一口井至少得十六七万元。
村里有五百亩左右的集体地,通常是以每亩二百元左右的价格租给村民使用,村财政的来源也多是靠此,还有就是个体工厂的出租。村里种植需要调整,但没有农民愿意,也就是根本想不到调整,且个人归个人的,没法统一规划,另外农业技术也是大问题……
总之,下午与老村长谈了很多,村里的问题也多显了出来。国家的农村政策其实都是很好,但具体基层的执行就变了味,人的问题最难测,私心严重,人心不齐,都是各顾各的,人的思想封闭落后且不思进取,村民不敢创新,在温饱解决的情况下,安于现状……
晚上吃过饭,所有的队员坐在一起开会讨论了今天的活动情况,支教情况良好,学生很是喜欢,而家访却是存在不同的问题,村民普遍对村委不满,缺乏技术指导,受假农药化肥侵害,个人不想组织,而且有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对市场信息不了解……这些在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将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最大难题。而最大的问题是在于农民思想的不开化,不思怎么样改变自己,个己思想严重,没有集体意思。虽然合作社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前提是如何把农民联合起来,不得不是乡建者思考的事。要联合人,首先得统一思想,提高意识,这些又得怎么做呢?
很多时候,我们想村委应该发挥带头作用,而事实是,现在的村委上台后都顾着自己利益,把捞取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听从上面指挥,不听村民意见,形式化现象严重,从而在村民中失去信任。而村民自发联合组织又畏惧村委的打压,而且也缺乏合适的人才,就算有这样的人愿意出来做,村民也会怀疑其动机,农村人心信任实在可危。
有时我想,当一群理想主义者辛勤地奔跑在乡建的路上,为农民谋出路时,农民自己沉迷无知中而不想改,而当你想把他们叫醒,却发现他们根本不想理你,甚至对你抱以不屑的态度。中国农村的改变,不仅仅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更在于基层政府作风的改变和农民自我意识的提高,几个人的推动或许会成功,但如果全面的改观,路将长矣。
人人自危而又人人自安,新乡村何时能“自新”?!
7月15日
上午的支教活动是道德教育和健体操。男生对跳舞似乎有些不太感兴趣,女生很是喜欢,跟着学跳。其它小组依然是走访。今天我们商量了一下变个方式,因为据以前下乡的经验,通常两天调研后就会发现没有可做得了,农户的情况基本一致。而且这样进入到农户的方式也不是很好,一问一答农户显得很拘谨,了解不到更多的情况,更有的是农户不让你进门,也不想和你交流。而且最近村里出了一情况,就是偶尔会有陌生人进村偷东西,对于他们不熟悉的支农队员来说,还是有防备的。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最好还是不要走家串户了,村民在饭后的几个时间段坐在一起聊天,村街上总有那么几个地方堆上一些人,我们可以这样过去直接与他们聊天,谈谈他们身边的事,再进而做我们想做的宣传。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确实比走家串户好。
通过前一天的重点户走访,我们基本掌握了村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目前村里存在的问题,现在是想如何把新农村建设及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宣传下来,村民目前对于国家各项新农村建设都不知道,而且照前面的走访,他们似乎对这些新政策也持怀疑态度,毕竟在没有尝到好处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愿轻易的去改变和创新,甚至畏惧各种势力而不敢去做。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就会看一些其它地方的成功案例,以寻找突破口,有当然也做了很多的思考,去改变不当的方式,想法去接近村民,以做更深的交流。
中午的时候,看了《面对面》温老师的采访,采访在是乡建学院进行的,看到熟悉的画面和场景,又想起了在学院的日子,也许永远不再可能回到那里了,但两个多月的日子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以致于让我现在关注并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路上。温老师的访谈像一剂良药,把农村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看得很透彻,分析得很清晰,能让迷茫的我们看到一种方向和希望。农民不是想改变,但难题到底怎么解决?
今天还很是不错。下午我和峻巍去找妇女主任,想去协和医院来义诊的事定一下,因为他们由于这两天要到另一个地方去义诊,因此同过村的义诊就推迟了一天,而且院方让我们调查一下村里哪方面的医病需求较多,以便派合适的医生过来。但妇女主任却不在,我们又去找村长,谁知村长也出门去了,便和村长家属聊了一会儿。村长家也建了个沼气池,还没有修好。在农村推广沼气是今年山西省的重点工程,各村都有建设,费用由上面补助,每户只需要几百元钱就可以了。沼气其实是个很不错的工程,既节省能源又美化环境,村里有十几户在建,有的已经建好,只是不怎么出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此我打算请农大的相关技术员过来看看,并寻找更多的资料发到《同过报》上。
从村长家出来,遇到钱少华一组在小吃部与一帮村民聊天,就没有打扰他们。斌丰站在路边,把他喊了过来,又在路上扯了一会天。斌丰是个健谈的胖小伙子,我一般都叫他胖子,他是个大学生,自己做些生意,对村里的情况很是了解,很多村里别人不说的事,他都会很详细的告诉我们。而且人聪明,做事有方,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在村里活动的注意点。一会儿,严平和赵丽一组又走了过来,还有四个小学生跟着他们,赵丽在上午是教学生健体操的,因此学生们很快就喜欢上了她,跟在她后面转。
和斌丰分开后,我和峻巍往村里走,到小卖铺的时候,正好两个人在那坐着聊天,我们就也停了下来,先是闲谈,然后又过来了几个村民,谈话的话题也就是农业了。这样的形式果然不错,大家没有一点距离感。我们拿出同过报,就上面的内容说起。现在看来村民对这份报纸还是很喜欢的,有两家村民没有拿到,又向我要了一份,并要求报上以后多登一些农业技术的内容。他们说农民虽然种地,但真的不知道怎么种,就比如施用化肥吧,怎么施肥,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他们都拿捏不清。还有土壤里倒底缺什么元素,他们也不知道,这样施肥往往没有效果,希望在这方面,我们能解决了。还有意见最大的就是假农资的事,他们也是害怕了,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让他们常有损失,不会识别真伪而常受其害。问他们平时农资都从哪里买,他们说一般都是从小贩那里买。这个时候我们就说到了如果大家如联合起来,直接向企业购买,这样就可以避免假农资的现象。但他们却认为这很困难,一是不认识人家企业,企业也不卖给个人,二是没有人愿意出来牵头组织。其实大家是可以联合,关键是谁来牵头组织呢?因此,在遇到假农资坑害的时候,只能自认倒霉。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投诉,他们说投诉根本没有用,浪费时间,现在上面不管,农民自己又没有能力,只能这样。
现在通过聊天,基本知道同过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三方面:
一是水和土壤,严重污染的农业用水与无法开采的地下用水,以及盐碱化的土壤,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种植生产。这个问题我让支农队回去的时候,把村里的土壤和水采样带回去,做下检测,对各种元素缺少和超标做个分析,并说明适合什么样的作物生长。
二是假农资,这几年村里受假农资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受了侵害的村民投诉无门,索赔无路,只能自认倒霉。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在于农资的购买渠道,尽量不从小贩手里买农资(因为小贩都是以最大赚钱为目的),只接与上游企来进行联系,从源头上获得正规合格的农资。
三是农业技术缺乏,在农作物出现问题时,不知道怎么预防和救治,任由发展。
对于前一个问题可能需要政府的整治配合,而后面两个问题完全可以成立合作组织来解决,组织成立后,联合从企业购买(企业往不会单独买个体农户,但如果成规模的组织购则很容易办到),并统一请技术指导,或者让种田能手来统一管理作物,问题就不会那么大。而这些村民们根本就没有想这么多,因此,当我们向他们说起时,他们也认为这有好处,但依然存有疑虑,看来要改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以后得多在报上发些有关此类的信息,慢慢的让村民们觉悟起来。
中午的时候,有很多小学生拿着暑假作业来找支农队员,来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让我们想到,其实在休息的时候,完全以此来为学生们补习课程,学生们都是自发的到寺里来寻求帮忙,只是这又增加了队员们的工作。
现在村里又出了一件可笑的事,队员们来自发来村里支农,吃住都是在寺庙里,村民们都说这些支农队员是受师父支助的大学生,在假期的时候,来给村里办好事了。他们每一个地方,村民们都这么说,搞得队员们觉得好玩,就说是的。其实常能听到村民们说,自师父来到村里后,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因此村民对寺庙十分爱护,这也难怪他们把支农队员认做是师父支助的了。
还有就是队员们每天早上都要在村里唱歌跑步,引得村民们都在门前观看,用郝丽的话说,他们每天跑步,村民们都夹道欢迎,看来支农队员的到来还是很受到村民欢迎的,并且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吃晚饭时候,我突然想到,村文艺队每晚都在街口跳舞,那为什么咱们不也在街口教他们健体操呢。这想法一说出来,大家说做就做,就在八点半,我们去那里教小学生跳健体操。这一招果然很灵,在郝丽和赵丽两个女队员的带领下,二三十名小学生在路灯下跳起了健体操,引来了近百名的村民前往观看。小学生们平时没有体育课,健体操很是受到他们喜欢,而且大人对这个也很感兴趣,又给村民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昏暗的灯光下,一边是村文艺队的舞蹈,一边是小学生们的健体操,音乐与“一二三四”的节拍交相挥应,两个队伍像比赛一样,十分的热闹。
到十点结束,学生还不想离开,他们还要求明天早上要跟着队员们跑步,这让我们很是高兴。我们让他们明天七点到寺庙那里集合。呵呵,工作又前推动了一步。
李昌林和唐芳今天要回去了,他们俩一个家在贵州,一个要去参加走长征,因此不得不提前离开,但也是执意坚持到六点钟才骑着车离开。他们走的时候,我们正在和村民们聊天,没有送他们,回来后发现吃饭少了两个人,心里就有些酸酸的,虽然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有着共同理想的人在一起总是能很快凝结在一起。中午大家在大殿前合了影,做为纪念,祝路上平安顺风。
7月16日
我原本打算今天跟着支农队员一起跑步的,但陈居士早上有事不能过来,但只能留下来做饭了。刚过来的时候,就有三个小姑娘站在崇福寺的门口,等着和队员们一起跑步了,后来又来了两个,七点钟的时候,队员带着几个小朋友喊着响亮的口号跑向村里。
上午的夏令营由严平和郝丽分别教授科技生活及《少年中国说》节选,之后就是游戏环节,再就是准备文艺节目。现在发展这帮小学生们是喜欢上了支农队员,没事的时候就跑到庙里来和队员们聊天,补习课业,而队员们也放弃了休息的时间带着他们,有的学生还带来了桃子送给“老师”,看来中国的呆板教育是需要改改了,为什么短短几天的夏令营就能让学生们喜欢上老师和学习呢,值得思考。不过从村里得知,有部分学生还是在家长的安排下,去邻村参加什么培训班去了,一个美好的假期学生们也不能自己拥有。
今天上午没有什么活动,因为通过两天的调查走访,基本掌握了村里的情况。我们就在讨论想办法如何来解决这些村里存在的困难。诚然农村诸般的问题很难解决,但以我们的能力是不是可以做到一些使之改变:比如如何的利用《同过报》来给村民传达信息、如何让不潜力的农民联合起来、又如何解决现存的农业技术及假农资问题……我们的支农队员不是来一次就走的,不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们是要长期坚持一个地方,把一个村庄切实做起来,中国的新农村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我想她既不是南街村,也不是华西村,因为我们不能渴求中国每个农村都变得城市般的样子。农村有自己的生活和文化,而且农民也不总是一个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当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农村,发现听到的总是遭受侵害,任人宰割,没有任何权利和平等的时候,我想这最起码不是我们想要的农村。
永惺带了百十份《同过报》到三贤村去发,听他回来说,三贤村的村民对报纸非常喜欢,不一会儿就被他们拿光了,并得知同过村来了大学生支农队,都很羡慕的打听,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消息。说起《同过报》,中午我和峻巍讨论了很久,报纸现在出版了一期,村民的反应还是不错,但接下去应该怎么办的更好,需要好好的思量一下。报纸是立足同过村的,它传达的不仅仅是信息和技术,它还应该属于村民和村庄的,传达一种村民和村庄的生活,因此以后可以刊发一些村民和村庄自己的事儿。下午我和峻巍去找妇女主任,再说说协和医院来义诊的事儿,院方又把日期推迟到18号了,并让我们把村里一般都是哪些医病,统计一下告诉他们,然后医院好派合适的医生。就这几年来说,村里的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妇女、儿童这方面问题比较多,当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能检查一下,做全身的健康检查也是必要的。但妇女主任不在,于是我们又想去拜访一下老校长,谁知她也出去有事了。
没有找到人,我们就临时决定去三贤一趟,看看他们对报纸的反应和那里有什么可以了解的。三贤的村民似乎对支农队早有所闻,进村就有人议论大学生支农的事了。后来我们在一处人多的地方聊起了天,得到的是:三贤村的水质更遭糕,他们用的同样在太榆退水渠的污水,更要命的是他们连地下水也打不出个好水来。村里种植了芦笋,这比同过村要多了一个经济作物,芦笋一般是用来出口,价格在一斤三四元左右。他们同样遇到假农资问题,像假农药这样的,只能一次不行换个地方再买再打,但还是不行,只能自认吃亏,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去申辨和投诉,当然他们也认为这样没有用。对于《同过报》上的合作社信息,他们也有所知,想做但没有领头,不知道怎么去做。还有报上的农业技术他们也很喜欢,像玉米去雄,我们就在玉米地里讨论这些事,直接演示该怎么做,当然这只能是实验,看看是不是真的就能增产。
傍晚永惺还是去刘家堡发《同过报》了,周围的村子对同过村这两天出现的新鲜事在口口相传的情况下,都已经有些知道,因此,报纸在刘家堡也很快就发了出去,看来下期要增加印刷量了。晚上两个女队员继续在街上教学生们健体操,现在她们已经抓住几个小队员,以便在她们离开的时候,小队员仍然可以带着小学生做操。有时看得见的影响总能给一个村庄带来些新东西,就像这些大学生,以后可能会经常过来,他们想做的,无非是一种理想,一种为农民担忧的理想。
只要努力,有一天总会成功。
7月17日
早上跑步的队伍在扩大,今天又加入了一堆小孩,而且自早起还没开门时,小孩们便来到寺外等待着跑步的支农队员,然后一天都不断地有小学生来到寺里,可谓是人气大旺。
上午的夏令营内容是英语和武术,由郝丽和严平带队。严平的武术很是受到学生们欢迎,这正迎合了他们的口味,天气很热,但他们依然坚持到十一点半,真不容易。我们和峻巍及其它的队员到村委会的大院里挂横幅了,横幅是协和医院提供的,他们明天要来义诊,也是支农队的赞助方,因此给他们做做广告。但却得知今天村里在发种田补助,也就是说种小麦每亩可以补助三十元,这比往年大有提高,村民们很是高兴。村委里人来人往,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的确这两年国家农村在一年年的变好,农民种地也的确有了积极性,但这几十元的补助用农民的话说根本没有用,其实总也比什么好的多。在加大对农补助投入的同时,最为关键的农业技术指导及农民组织化程度却始终处于滞后,这在长时间内将无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
诚然,与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村比起来,同过村要好上许多,这里的农民至少不愁吃穿。今天与一个晚报的记者聊天,发现做为一个记者,他对农村的落后居然如此漠不关心,而他最关心的城市公益则是自家小区楼道里的垃圾成堆,以至于义工们应该去帮助处理。由此可想,又有多少城市去关注已经被忽视的农村。当然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很之,而这不过是微小的部分。
在村里走访的活动就算停止了,留下的一大堆问题则要我们想办法去处理。借鉴经验,提高农民组织化,发展适合农村的小项目,促进村民的文化生活……这对能力微小的我们来说,实在很难,真不知道下面的路该怎么走。
傍晚,徐姐让他的表妹送来了一台数码相机,这几天的活动由于没有相机,都没有留下图片资料,实在遗憾。晚上依然是跳健体操,很多村民也加入了进来,今晚可能是最后一晚的活动了。
7月18日
支农进入最后一天了,也进入了最高潮的阶段,支医活动、文艺联欢等给村民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上午的夏令营没有安排具体的内容,就是复习了前几天的课程,并排练了准备在晚上开始的文艺演出。当然我们最期待是协和医院的义诊,昨天晚上和今天一大早妇女主任就用喇叭通知了村民。医院的医生们九点多才来,真正开始医诊是在十点左右,来了十个人,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和B超四个项目,义诊的地点放在村委,并要了三间房子。但来咨询的村民并不是太多,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共有50多名村民来检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一是村里以前也是常有医院下来做活动,但他们的活动主要是卖药,因此村民厌倦了,以为这一次与以前一样;二是村民一大早起来便下地了,中午才回来,因此在义诊快要结束的时候,反而有很多村民前来检查,但由于检查要求空腹,所以下午基本就没有办法再进行了,没有得到检查的村民很是遗憾,希望下次还能过来。当然在喇叭通知的时候,由于音质不清楚,很多村民没有听清楚是什么也是人较少的原因。
不过,两个小时检查近六十个人也算是不少了,毕竟人太多反而检查的不周到。这次义诊给村民留下的印象比较好,来的医生也很专业,并没有向村民强行卖药和推荐就治等。义诊完毕后,医生们到寺里参观并礼拜了一会儿,便直接回太原了。
下午理了一下支农队带来的书,这是他们在学校捐来的,整理后分类准备放在图书馆。小学生们依然来来往往,和队员们在一起。理完书后和妇女主任聊天,谈谈村里的事和以后的发展。有很多东西是村民是迫切需要的,但没有人带头和缺乏组织显然让村民失去动力,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做最简单的,一步步走下去。
晚上的文艺活动在八点半开始,地点放在十字路口的路灯下,没有话筒,没有音乐,只是简单的这样演出,主持人和演员都是小学生。在演出开始前,我和峻巍去拜访了老校长,来了这么多天还没有去拜访她,这是不应该的。老校长正在家,谈了一些这几天活动的事,便告辞到村支书家道别,支书说了很多村里的事,无非是面临的困难和以后的规划,当然我们也希望在后面的日子里能慢慢的解决。
回到演出地的时候,联欢已进行了大半,观众很多,像小时候的看戏,里三层外三层,十分的热闹。村文艺队没有跳舞,在看着小学生们的表演。妇女主任又和商量让学生挪到灯光明亮的地方,我说让文艺队也来一起联欢吧,这样大人小孩支农队员村民们一起,把节目带向最精彩的高潮。同过村的晚间似乎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而小学生们的表演是那么的出色,这个村从来不缺少有艺术天份的孩子,唱歌和跳舞样样都拿得来,而且从不怯场,如果好好培育其特长的话,一定可以有很好的未来。演出在小学生与支农队员的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结束,那一刻真的感受到团结给人带来的力量,响彻微雨蒙蒙的夜晚。小学生与支农队员都是彼此的依依不舍,留影纪念,不知道下一次的相聚会在什么时候。
之后村文艺队开始了跳舞,我采集了一些照片,以便排报纸用。我不敢说这次支农给同过带来了什么,但几天的相处由怀疑到融洽,由不解到彼此聊心,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有了这一次,后面的事才会更容易去做,才有更多的相处。期待下一次支农队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