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为什么非等洋人闹起来才动真格的
为什么非等洋人闹起来才动真格的
把有毒有害食品当回事?
黎阳 2007-7-13
摘引我去年写的“‘什么都有’与‘什么都没有’”一文中的几段话:
“中国的‘精英’们最爱用的污蔑毛泽东的口头禅之一就是’现在什么都有,毛泽东时代什么都没有’。一开口准说‘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如何如何,绝对不会说‘1949年以前的中国’如何如何。”
“严格讲,这句话基本正确——不过必须再添上一个字:‘毒’。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现在什么都有——毒(有害,有假),毛泽东时代什么都没有——毒(没有害,没有假)’。”
“且看这几则新闻:”
“——中国这阵子真的是‘谈食色变’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对于向来强调‘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出租汽车师傅抱怨说:‘咱们中国人都上了太空了,吃顿饭反倒还要提心吊胆。’”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北京反兴奋剂专家的忧虑。成百万计的中国农户滥用抗生素、激素养殖家禽、牲畜,造成了严重的肉类污染。今年9月份,336名中国人在食用含过量抗生素的猪肉后出现中毒症状。目前,全中国都在禁售、销毁含有化学染色剂的鸭蛋。东部沿海城市正在抵制残余物超标的多宝鱼的销售。”
“——中国媒体近日不加粉饰地报道了有毒食品引发的社会问题,‘农民使用危险的除草剂、农药和化学药剂来保证庄稼茁壮成长。灌溉用水来源于污染严重的河流。再加上卫生知识的贫乏,足以导致有毒食品泛滥成灾。’据卫生部统计,2005年中国发生了2,453起食物中毒事故,造成32,553人生病,381人死亡。”
“——2008年奥运会举办方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倒人胃口的难题:一旦吃进含有抗生素或者激素残余的食品,奥运选手可能遭遇兴奋剂惊魂。如此一来,中国食品污染将构成混淆视听的一大缺口。……一餐中式美食换来一桩体坛冤案,这在浑身是毒的棒喝时代并非什么天方夜谭。”
“——北京奥运食品将由白鼠试吃”
“——兴奋剂专家向奥运餐提建议动物肝脏不应上餐桌”
“——食品专家还建议运动员不要在奥运村以外的地方用餐。那么,13亿中国普通老百姓和其他外国人怎么办呢?——谁让他们不必做兴奋剂测试。”
“最画龙点睛的是这句话:‘建议运动员不要在奥运村以外的地方用餐’——一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居然告诫外国运动员不要到自己国家的餐馆吃饭,这恐怕举世罕见,即使没能收入‘基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恐怕也够资格载入史册了。”
“这背后的事实实在令人毛骨竦然:事情竟然到了一个国家的政府顾不上一切体面,不得不公开建议外国运动员不要到本国餐馆吃饭的地步,这说了什么?说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严重已经超出了政府所能控制的范围。这些问题平时可以混过去,但瞒不过奥运会对运动员的严格的兴奋剂检验。一旦闹开不仅会颜面丢尽,而且还会引起无穷无尽的体坛冤案官司。这样的处理办法等于公开了一个严酷的现实:中国普通老百姓已经没有免遭有毒有害食品危害的权利了。这难道不是‘现在什么都有——毒(有害,有假)’的铁证吗?”
……
注意外电的这一评价:“浑身是毒的棒喝时代”——的确刻薄了些,然而是不是凭空捏造呢?
这些年来,中国各地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坑人事件闹得还少吗?假酒、假药、毒大米、毒奶粉、毒猪肉、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毛发酱油、结核奶、多宝鱼、致癌方便面、敌敌畏金华火腿、双氧水鱼翅、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人工合成的色素、注水西瓜、注水肉、面粉掺滑石粉、硫磺熏白木耳、墨汁染黑木耳、纸盒子馅包子……造假坑人花样之多、“创新”能力之强简直匪夷所思,绝对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力。
面对如此恐怖的局面,中国老百姓抱怨得还少吗?呼吁得还少吗?诉求得还少吗?简直已经到了战战兢兢仰问苍天的地步:如今我们还敢吃什么?
然而抱怨归抱怨, 呼吁归呼吁,战战兢兢归战战兢兢,客观现实呢?年年闹,年年抓,年年宣布“正在改善”,年年不了了之,年年依然故我。
为什么?且看这一段报道:
“‘现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一般最多处罚3万。对违法者来说,所失远远低于所得。’邱宝昌律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即使是让违法者承担刑事责任,一般也就关个两三年。但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维权可能需要一审、二审,用八九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打完官司,还不一定胜诉;即使获得赔偿,最多也就是双倍价格以及医药费,但是律师费、诉讼费全得自己掏,到最后结果真的成了‘只争一口气’。两下一对比,结果很明显:造假食品肆无忌惮,受害百姓忍气吞声。”
为什么法律会如此规定?那有什么奇怪,“主流精英”的“理论”呗:GDP、“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不能看到市场有毛病,就简单地认为政府应该去管制”、 “要象戒毒一样戒除政府管制”、“药品管制是政府管制失败的典型”、“在实行药品管制后,美国新药上市的速度大大减缓,其后果是很严重的。用弗里德曼的话说,大量患者因为吃不到更新更有效的药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出了政府防假药减少的死亡人数。这可以说是管制失败的一个具体例证”、“市场本身纠正自身毛病要比政府纠正市场的毛病更为有效”、“只要抓总量增加。不必管分配。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都会解决”、“说企业家有原罪,我认为这个理论非常有害”、“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腐败是次优”、“抢来的财产亦应受保护”、“宽容不规范”……
有如此“先进理论”的指引,难怪食品药品生产的监管会形同虚设了:
——“一家正规奶厂的负责人抱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似乎只要申请就批准,根本不看企业的生产能力。她说,工商部门轻易就给营业执照,而一些部门的检查也有‘看人看钱不看货’的现象。”
—— “食品生产是一个良心买卖,不能全指望质检、工商部门,还得看生产商的良心。一些部门不到中午11点,不会通知我们要来检查,每次吃完午饭还要带一些礼品走。这样的工作作风下,小作坊的产品能轻易拿到过关证明就不足为奇了。”
还不仅如此呢。“主流精英”的“商业行为”、“理性经济人”的“理论”为“专家”的“专业知识”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造假坑人的战线上“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上海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及一些正规奶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牛奶造假的各个环节,都可隐约看见专家的身影。”
——“如此彻底的牛奶造假,在1990年前很少见到。当时造假者多是在奶源上做手脚,譬如往鲜奶中掺自来水这种‘雕虫小技’,或者为了使牛奶看似浓稠,往牛奶中掺滑石粉,再大量加水稀释,使奶量瞬间成倍增长。但1995年后,在一些唯利是图的专家的推波助澜下,造假技术逐步升级。往鲜奶中掺牛尿、劣质豆粉、化肥已经算是‘初级阶段’,一些厂家一斤奶加两斤水,将牛奶狠狠地稀释,然后添加各种添加剂,人为地将牛奶产品的指标凑到国家标准。2003年前后,造假更为猖狂,一些造假者开始完全用与牛奶毫无关联的物质造奶。牛奶越造越假,越造越逼真,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然而,造假牛奶的小作坊主多是农民出身,文化层次较低,甚至是文盲,他们怎能掌握如此‘巧夺天工’的造假术?”
——“‘如果没有一些专家的辅导,他们即使养一百年牛、一千年牛,也断然造不出足以逼真的假奶。’举报情况的业内人士说,所有的配方都是从专家手中流出来的。”
——“一些不法厂商依据行业杂志中的广告,找到研制添加剂的专家,提出怎样不用鲜奶制造出逼真的牛奶。利字当头,一些专家开始充当‘辅导员’:你要发财就来买我的专利,我教你如何使用,用各种添加剂调配就把牛奶的色香味全都解决了。”
——“因为这是利用技术作孽,更要命的是还有‘教练’指导,有消息说,一些地区有不止一家的制假企业,高价买来某种“高新”生物技术,居然能将臭皮鞋、烂皮带‘融化’后分解成‘人造蛋白’,配制成具有黏质口感的假牛奶,贻害消费者”
——“死于阜阳假奶粉的孩子事实上不是‘营养不良而死’,而是被‘毒死’的”。当记者采访‘教练’时,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竟然大言不惭地说,知道他们做假牛奶,但是人家是出钱买技术的,市场行为,我不管。”
——“目前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用人造蛋白,也就是水解蛋白代替牛奶中的天然蛋白的情况。什么叫‘人造蛋白’,就是用城市垃圾堆里的破旧皮衣、皮箱、皮鞋,还有厂家生产沙发、皮包等皮具时剩下的边角料,经过化学、生物技术处理,水解出皮革中原有的蛋白。有人专门收购这类工业垃圾,有人专门生产水解蛋白,而这项技术很容易掌握,成本并不高。水解蛋白造就的假牛奶副作用很大,卫生、营养均不达标,毒性反应是一个慢性发作的过程。”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生产皮具过程中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用这些工业垃圾分解出蛋白,其中含有的许多毒素是除不掉的,况且哪个利欲熏心的人会花巨额资金除毒?”
——“今年元月,广州工商局捣破一假鸡蛋生产中心。位于广州市郊的的东旺副食品及蛋品批发市场就是闻名遐迩的假鸡蛋集散地。一名蛋商说,三四年前这里就有假蛋了,批发价每只0.15元。更为恐怖的是,掌握造假秘方的公司竟然开班授课。”
——“有记者走访了‘假蛋学堂’。这家科技公司业务范围广,不但教授造假蛋的技术,出售生产洗衣粉及粉笔的机器,还兼卖防狼喷雾等。”
——“‘人造鸡蛋就是金蛋,每只利润4倍多!”一业务员说,他们的假蛋技术是独家秘方,每人学费560元,另收道具费69元。”
——“‘学堂’内有多间培训室,采取个别教授方式。培训室不大,设备简陋,灯光昏暗,没有空调,厨柜内堆满了大量化学用品,台上有天平、试管及一批化学仪器。第一堂是‘理论课’,由20多岁的谭姓女导师负责。她首先向学员派发一本小册子,书上写有‘人造蛋生产技术’、‘保密技术,翻印必究’等字眼。‘这本是秘籍,学完之后如果不记得步骤,可以照本书来做,好多外省人不方便来广州,就寄信来邮购,每本131元。’”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假货危害显现,社会声讨时,当初为造假提供技术的那些专家,有些又会摇身一变,俨然一副正义捍卫者的面目。”
更卑鄙的是每逢有毒有害食品被揭露,必定有“专家”跑出来“安定人心”、“大事化小”,宣布危害不严重,不要太当真云云。且看这则报道:
——“不必产生恐慌 专家详释食品安全五大误区”(2006年12月09日 南京晨报)
——“‘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会永远发生。科学家和企业仅仅能将风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两位专家指出,要找到一个适宜自己国情的平衡点。安全的概念,在政府、学者和消费者眼中并不是一致的。”
——“但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这与国家的国力、科技水平和社会供应的充足程度有关,不能因噎废食。”
——“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和吃了就致癌是两回事。”
——“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是由假冒伪劣产品所造成的,而非食品本身的问题。可是,如果都将矛头指向了食品,会直接导致消费者对食品产生恐慌心理。”
投毒杀害一两个人是刑事犯罪,要杀人偿命判死刑。成批生产有毒有害食品药品投放市场等效于大规模杀人,后果比投毒杀害一两个人严重不知多少倍,却能被算成“先进生产力”、“繁荣经济”、“提高GDP”而“宽容不规范”——世界上有比这更荒唐逻辑吗?然而这却是中国多少年来的客观事实:有毒有害食品泛滥成灾,害人无数,然而那些黑心肠的生产商贩有几个被按大规模投毒杀人罪论处过?那些丧尽天良“发明”制造有毒有害食品的“新技术”、提供“技术培训”的“高级专家”们有谁被当成杀人犯帮凶惩办过?不但一直逍遥法外,不但有人用种种“先进理论”为其辩护,而且这些赚足了老百姓的人命钱的罪犯还能成为“成功人士”、“新社会阶层”而倍受保护荣宠。这不是对这种谋财害命的勾当客观上的肯定、包庇和纵容又是什么?
现在不得了了,有毒有害有污染的食品无孔不入了,控制不了了,闹到国外去了,把洋大人惹翻了,引得西方大哗了,导致许多国家乘机群起而攻妖魔化中国货、掀起抵制“中国制造”、发动“不含中国元素”(China Free)的运动了,这下“有关部门”才“城隍庙失火——慌了神了”,赶紧屁滚尿流亡羊补牢,又是雷厉风行关闭不合格的加工厂,又是加强食品加工监管,又是严令禁止使用有毒添加剂……早干吗去了?中国老百姓抱怨了多少年也不见这么气急败坏动真格的,洋人一折腾马上闻风而动——难道中国人的命不是命,洋人的命才是命?难道中国老百姓的健康可以作为“改革代价”为GDP牺牲掉,洋人的健康就神圣不可侵犯,马上动真格的确保食品安全,连张维迎的“要象戒毒一样戒除政府管制”之类“理论”也顾不上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态度?
“主流精英”把中国老百姓的一切都当成“改革代价”,食品安全也不例外。当只涉及中国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时他们不仅无动于衷,而且明里暗里包庇纵容保护丧心病狂的毒品贩子,“宽容不规范”。只是事态超出了他们所能控制的范围,得罪了他们的洋主子的时候他们才真急了,才不得不有所动作了。表面上他们现在关心中国的食品卫生安全了,实际呢?如果不是洋大人发怒,他们什么时候当真着急过?
中国政府是中国人的政府,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中国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同样的事,中国老百姓抱怨多少年都不当大事不动真格的,非要等洋人抓住把柄群起而攻才手忙脚乱穷于应付。中国的事,中国老百姓说了不算,洋大人说了才算——满清末期的确如此。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能如此吗?
“有关部门”当真是关心中国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健康吗?那就看这一条:肯不肯否修改刑法,明确规定蓄意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为大规模投毒杀人罪,主犯(包括提供“技术发明”、“技术培训”的“专家”、“学者”)杀无赦,财产全部没收。没有这一条,一切都是故作姿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