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万扶贫项目只见3座牛棚1头猪!
114万扶贫项目只见3座牛棚1头猪!
——甘肃天水麦积区上演的一出扶贫滑稽戏
笔者7月13日在腾讯网、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7-07/13/content_6368608.htm)等看到了转载自《西部商报》的一篇题为《甘肃114万扶贫项目通过验收 只见3牛棚一头猪》的新闻报道,觉得颇为滑稽,现将记者原文略加改动,以飨众位博友。
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胡沟村五十三户村民的联名向记者反映:从2006年3月到2007年3月,甘肃省扶贫办和麦积区扶贫办下批扶贫项目款114万元,其中扶贫办支付了国家专项款50万元,信贷款40万元,自筹24万元,项目当中清晰的说明给村上买牛220头、种草330亩、新建设牛棚40座,扶贫户150户,培训农民500人(次),人畜饮水工程一处。然而,这项已被相关部门认定验收合格的项目到现在为止,村民连一根牛毛也没见到,培训的事情更没有听说过,见到的只有三座未曾使用的牛棚、20亩苜蓿饲料地。
记者:根据投诉,7月9日来到该村实地调查,在村民的带领下,对情况进行了解,村里的确建了一个饮水工程;在采访的农户家中有很多家庭圈养了牛,但大家都说是自己花钱买的,与政府没有关系;找遍了整个村庄,终于在村支书家附近找到了一个牛棚,里面只有杂物。往下走了100余米,记者又发现了一座牛棚,但顶部的塑料膜已经破烂不堪,里面堆放了一堆柴草、一辆架子车,还有一头猪,除此之外,再也没见到其他东西。与之临近的惟一一户村民称,他家没有养牛,也没见过牛棚里有牛,自从建设好这座牛棚,就一直这样闲置着。记者在马路边见到第三座牛棚后,此外就再没看到别的牛棚。
麦积区扶贫办:奚姓办公室人员介绍,该项目是2006年立项,按照国家要求年底必须完成;所有的项目采取的是先建设后报账的方式;该项目已经通过了验收,验收合格后将50万元资金全部划拨到镇政府。
记者:值得一提的是,220头牛和牛棚全都是验收合格的。办公室人员提供的《天水市麦积区2006年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中,记者见到针对该项目的麦扶颁发(2005)6号、天麦水发(2005)101号文件的记录上明确写着:增收项目29万元:1、养牛22万元,牛舍4万元,2、种草1万元,3、种养业贷款贴息2万元;科技扶贫项目4万元。项目的验收一般是省级单位抽查验收,但所有的项目市级和区级必须全部现场验收。正在出差的麦积区扶贫办富主任通过电话告诉记者,我们采取了张榜公布的方式向村民征集买牛意见。然后由区财政、审计、纪检、扶贫等四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见到基础建设部分和村民签字的花名册后,将款项全部划拨给镇政府,责成镇政府督察农民买牛,这样就完成了验收。至于究竟买没买牛,只能去问镇政府了。
甘泉镇政府的缑书记和刘镇长介绍:扶贫项目中的款项已经全部到位,考虑到整村搬迁的情况,现在先建设了一部分牛棚,至于220头牛的问题,根据村民的意见,等搬迁后每家补助1000元钱,但由于搬迁意见不统一,估计到2008年会有结果。缑书记和刘镇长还介绍,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村上对牛棚建设进行了招商投标,最终以44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承包给建设商,总投资12万三千多元。220头牛的定位资金是22万元,现在已经用了30多万。验收合格后资金在镇政府的账面上。
农民:他们从来没签过字,更没见过补助的1000元钱。项目中的220头牛没见到一头牛,我们无法接受。
省扶贫办杨凯学副主任告诉记者:如果胡沟村的扶贫项目准备通过向每户农户补助1000元扶贫款代替养牛,必须向市一级扶贫办申请变更项目,否则程序上可能存在违规;如果该项目通过了验收,项目本身又严重不到位,那么在验收程序上、验收质量上将受到质疑。为此,省扶贫办将展开进一步调查。
东山翠柏评论曰:对中西部欠发达的贫困地区进行扶贫,是国家扶持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但这一惠民政策却在甘肃天水麦积区甘泉镇得到了“天才式”的发挥:一项国家专项扶贫款50万元、信贷款40万元、自筹24万元共计114万元,计划给村上买牛220头、种草330亩、新建设牛棚40座、扶贫户150户、培训农民500人(次)、人畜饮水工程一处的扶贫项目,实际上只建成20亩苜蓿饲料地、3座牛棚,3座牛棚里只养着1头猪。而在麦积区扶贫办的验收报告里竟然写着220头牛和牛棚全部验收合格。但当地村民却不买帐,说牛是自家掏腰包买的,与政府毫不相干,政府的牛一根牛毛也没见过,培训村民的事也没听说过。官方和民间的说法天差地别,而记者的调查却说明了村民所言不虚,这件事要说有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可这样一出滑稽戏,我想很多人都笑不出来。各级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各级干部的贯彻落实才能起作用,党的执政根基牢不牢,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是我们的各级干部是不是执行好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毫无疑问,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很多优秀干部在认真、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推动发展和为民服务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干部是主流。但也不能否认,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还是有那么一些干部,想的不是如何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惠民政策原原本本地贯彻落实,让人民群众不打丝毫折扣地享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措施,而是挖空心思地发挥聪明才智,想着如何巧妙地蛀空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政策,尽可能多地吞食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果实以养肥自己,这不能不让人愤慨!
我们决不能让已蜕变为蛀虫的干部坏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基础。甘肃省扶贫办已承诺进行调查。姑且拭目以待,看甘肃省扶贫办调查的结果如何。如果调查的结果是不了了之,建议纪委、检察院介入,彻底地查一查是否有蛀虫,有即捉之,无即还甘肃天水麦积区的干部队伍以清白。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