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需要收藏的史书——回忆延安女兵的女兵
需要收藏的史书——回忆延安女兵的女兵
李 刚
历史长河的丰富多彩和雄伟壮丽,人们无法想象、不可思意、难以预料、理解不透的重大事件,实在很多,其风姿风韵风情风趣,当真难以捉摸。六十年前,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一批又一批知识青年妇女,从各自不同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走出,以各种不同的身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和奇特的角色,从各国和世界的各个角落,经过千奇百怪崎岖嶙峋的道路,身历艰苦卓绝的搏击与奋斗,纷纷奔赴延安了;在经受一番愉快的洗礼和陶冶以后,又分赴各个抗日前线,一直战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和改革开放之初。从而创造了一部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真正空前绝后的史书;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故事生动丰富感人风流,几乎让自己和后人都不可思议无法理解捉摸不透。应该说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需要永远学习、研究和探讨的伟大壮举和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座宝库。
这就是李孑主编的一套丛书:《抗日女战士》、《延安女明星》、《宝塔儿女情》等等。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这是一部最丰富最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其中蕴藏着不少电影故事、电视脚本,各种艺术创作的资源,无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哲学以及其他一切学科的原素,值得世代收藏、研究和参考,出新的成果定然无数。
该丛书从1993年开始策划、征稿、编审,特别是在延安女大校友会和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帮助之下已历经十个年头。先出的《中国女红军》、《延安母亲的女儿》、《世界知名妇女在延安》,反映极好。但因李孑身患癌症和种种意外的不新幸而搁浅了。这其间不少传主已离世而去,因此而不能再拖,应该不惜一切完成这一套辉煌的史书,了却历史的重托,无悔于自己的生命。
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和丁雪松、罗琼、王云、丁玲、朱仲丽、苏菲、康岱莎、王定国、谢励、章岩、马进、赵烽、乌兰、彭儒、折聚英、陈楚平、白青山、姜国仁、潘郁彬、路裴文、白竟凡、白晶泉、雪昭、颜一烟、陶端予、骆岚、杜惠、李纳、韦荧、白朗、孟波、黄铁、黄准、于蓝、宣平、柳逸之、任远志、金维映、熊天荆、钱希钧、郝明珠、丁祝华、周月虹、尹璋、苏红、寒春、阳早……等等,儿百位风云人物及其作者,遍布全国各省、各行各业、各种岗位、各个角落,当然北京最多。实在是一项巨大的历史工程,实在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历史记录,必将不朽!
毛泽东1939年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时说过:“全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可见妇女运动对于党和国家民族兴亡的重要程度。看看这套丛书,想想当年中国妇女争取解放的风情,新时代的妇女们,定会有所感触和警觉, 定会打造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
华夏文明、民族精神的光芒无际。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重任,定会开出灿烂的花儿,结出丰硕的成果。
简 要 说 明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七十年养成的习惯和作风。这七十年形成的信念和志趣。大概是无法改变的了。这就是存在决定意义吧!特别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后,特别是战争年代,特别是人们普遍感到害怕和诅咒的那个鲜血和烈火交织在一起的那个腥风血雨的生存环境里,培养和改造而成的信念和志趣、习惯和作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切都像作茧和抽丝那样,井井有条、顺理成章、头头是道、善始善终。《延安女兵》的征文和出书活动,是我一手参与和操作的,我就应该完成这个良心指责的使命和责任!哪怕是自讨苦吃;哪怕是千难万阻,即就是付出生命:虽然树已倒;虽然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并无名利可图;虽然既非研究课题又非政治任务;虽然以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任何办公条件和费用,从办公室租借到邮资电信交通工具联络交往所需,一切全部个人自付;虽然是孤家寡人,个人主义拼搏和凄凉的的个人奋斗;虽然书中的传主,我都去信寄书通知问候,但因地址变动或者仙逝,有的杳无音信拉;虽然已经折腾了二十多年,利用各种关系寻求过各种门路,但最后,还是不得不这样操作,个人出资自费出书。因为时间和生命,实在不能再拖下去,再等待了。好的总算出来了。死而可以瞑目。
无论怎么说,没有权利和集团的任何个人,力所能及是可怜的。所以,此书定然不周和不足以处很多,当然一切责任和后果都应当由我个人自负,哪怕付出生命。因为一个癌症患者,在生命的尽头,完成一件自己未完成的事情,画个句号,了却心。无悔无愧于生命,想必人们都会原谅和宽容。
此书从征文到出版的整个过程之中,应该感谢的同志很多,特别是延安女大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王云老人(88岁)和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王兆卿烈士的儿子王黎明。我是流着眼泪写此一句结语,无须再说什么了。
李 孑 2004年8月1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