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之后:美国政府政策必将面临战略转折
2008之后:美国政府政策必将面临战略转折
——对美国政府政策与世界时局发展的断想
杨鸿玺
布什政府到底想要什么?要谋求霸权?没有成功;要推行民主自由?陷入泥潭;要推翻伊朗、朝鲜现政权?根本不可能,而且已经产生了完全悖于初衷的结果---核武器试验。所以,美国现政府的政策越来越让让人感到困惑: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只用简单的推进民主自由、保护美国的安全显得多么空洞无物,难以服人。更令人困惑的是,弄到这个地步还要继续坚持,决不改变,碰了南墙也不回头。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顺天应势、因势利导,而是逆流而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对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政府而言,显得太笨拙、太缺乏基本理性了,难以理解。尽管一个个都自诩是政治老手,但这6年的一系列现象凸显了布什政府班底的政治不成熟性和幼稚性,因为霸道傲慢而不成熟和幼稚。
所以,必须打破一个所谓的神话和迷信,那就是不要过高估计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中的所谓缜密和理性。纵观美国的对外政策史尤其是过去6年的对外政策轨迹,面对许多事情,美国政府班底的感情因素和权宜应付性是非常明显的。不能不重视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观点和手法,但一味膜拜美国政府的做法和手法,将其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步伐稳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进退有据,这就是迷信的、过火的甚至是浅薄可笑的。否则就容易判断失误和错误。学术研究和交流,要避免重复使用美国政府或美国学者的一些问答和解释,而不加分析鉴别,拿来回答中国读者提出的问题。盲目跟风要不得。
回顾克林顿政府的执政轨迹,尽管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现实主义思想,但他的政府当时偏向理想主义的对外政策,实际是想在冷战后营造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多边体系或框架,但注意不冲击、不打破世界一些脆弱地区局势的平衡,尤其注意避免“大破大立”思想,因为“破”很容易,“立”何其艰难。从他的第三条道路思想、依靠国际组织和多边体系解决一些问题等诸多思想都可以发现这些设想。如果民主党戈尔等上台,那么这一轨迹必将延续至今,则国际局势的发展和现状完全两个模样。
很可惜,这一轨迹2001年以来被迫完全逆转、中断、停止,导致今日世界之动荡,以及美国和国际社会之无奈。否则,布莱尔仍将是民主党的极好搭档,也不会导致今天的无奈和尴尬下场。正如俞力工教授所说,他的跟随布什政府实在是个人的无奈,是英国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即便他知道布什政府的政策不对头,他也几乎没有选择。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布莱热前后反差和变化如此之大,前后判若两人。德国前总理施落德也一样,作为美国民主党政府的很好搭档,在基本政策和观点不为布什政府所容的情况下,只能提前黯然离任。实际上,当时这三人在国际社会是不可多得的杰出政治家和佼佼者,颇有些志同道合、共同努力的味道。
笔者从2005年中至今一直坚持认为,美国不敢进攻朝鲜和伊朗,并坚持认为今后2年多仍然如此,下届政府更不会进攻、而是会缓和或全面缓和与这些所谓邪恶轴心的关系。因为美国没有别的选择和更好的道路,只有一个字:“和”为上。那样的话,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都迎刃而解,促成其最终弃核的可能还是很大的。目前美国政府最好的办法就是与朝鲜直接谈判,使相互关系转暖并实现关系正常化,结束所谓朝美之间的停战状态,然后促成弃核,方为上策。继续僵持、制裁朝鲜以及军事进攻都是下策。可惜,布什政府显然不会这样做。伊朗核问题也是一样。
预计到2008年美国大选之后,新的美国政府,如果是民主党政府执政,则如布什当年全面推倒克林顿政府的政策一样,必将全面修正推倒布什政府的现有对外政策。即便是共和党政府,也将大幅度修正调整布什的政策。实际上,当前美国政府政策的调整已经势在必行了,只是布什政府要维持政权合法性,进退不得而已。所以要指出的是,必须认清美国政府更迭尤其是政策大调整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的断层性和颠覆性的影响。
2006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