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美国:杀戮的战场

火烧 2007-04-21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探讨美国校园枪击案背后枪支泛滥问题,分析军火商与政治势力关系,揭示枪支文化与法律根源,强调枪支管制争议及社会影响。

美国杀戮战场

作者:林深靖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重大枪击案,32名师生死亡,凶手自戕。奇怪的是,这样血腥惊布的场景,我们似乎并不是太过陌生。一方面是,好莱坞的影片中,枪枝与血浆早已成为必要的道具,而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观众胃口越来越大,日趋升级的火力与暴力凝聚成映像美学的必要元素,片场即战场,丝毫马虎不得。另一方面是,美军进占之领地,譬如阿富汗、伊拉克,杀戮已是日常实务,集体的死亡司空见惯,美国校园惨案只不过是复制从中亚弥漫到中东的故事。

这样的校园悲剧,在美国内部引发的讨论,首先必然是有关枪枝管制的争议。然而,类似的连续杀人事件,在美国既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每一次事件爆发后,枪枝泛滥的问题立即会浮上台面,尔后,随着事件报导的淡出,问题很快又被遗忘。谁都知道,军火商的利益太过庞大,势力贯串白宫和国会,也是每个总统候选人不可或缺的金主。根据统计,目前美国民间枪枝的数量是1亿9千2百万,几乎已是人手一枪,其市场利润之丰厚可想而知。

布什总统任内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要论刺激美国军火的消费和再生产,布什居功厥伟。其实,这位美国现任总统的「功绩」还不仅于此:1994年,克林顿总统在任内配合民主党占多数的国会,好不容易抗拒军火商的游说压力,通过一项禁止贩卖冲锋枪的法案。然而,到了2004年,布什当政,在国家来复枪协会(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的压力之下,他拒绝签署延长这一项禁令。国家来复枪协会是美国最有力的游说团体,也是布什背后的主要金主之一。

其实,就在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惨案发生的前一个月,大学所在的邻近市镇才刚举办过一场「枪枝展售会」(gun show),在这样的军火市集里,钱多的人可以买到名牌新款枪枝,穷学生也可以找到合用的黑市二手枪以及适量的子弹。枪枝的买卖和射击练习,早已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是美国生活的一部分。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证人民的言论自由,第二修正案则赋予人民「拥有并携带武器的权利」。这样的宪政设计,追根究底,大致来自两个历史根源。

其一是开国元勋华盛顿所呼吁的,人民有抵抗权,有拿起武器反抗暴君暴政的权利。其二是有关开发大西部的迷思,认为面对「野蛮的印地安人」,人民应该拥有自卫的武器。上述的理由,于今当然都已经过时。但是,人人「拥有并携带武器的权利」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军火商成为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先锋捍卫者。

在消费主义之下,「人手一枪」是军火商最大的理想。于是,失恋、失志、失业、失宠,乃至失神的人,最后都必须在枪林弹雨中解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