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朱卫华:别再用“大锅饭”去搅和“共建共享

火烧 2007-04-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共建共享并非重捧大锅饭,主张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主义民本化改革,反对将公平正义与大锅饭混为一谈。
请别再用“大锅饭”去搅和“共建共享”!
  
  朱卫华
  
  人民网的“人民视点”栏目日前策划了一个讨论关于“共建共享”发展战略的专题,该专题很有意义,从“正反”两方面为更加深入推进“共建共享”战略实施提供了颇为宝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其中收录的一篇文章中,又提起了“‘共建共享’不是重捧‘大锅饭’”的话茬儿。这个话茬儿让人很不以为然。
  
  “‘共建共享’不是重捧‘大锅饭’”,这是一个否定句式的判断。在对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用排除法去判断其“不是”什么固然很有必要,但准确地判断它到底“是”什么,才是我们最本质地认识该事物的最终目的。正如认识这“共建共享”,无论你用排除法进行了多少次有效否定,说它“不是”什么,还“不是”什么等等,归根结底,我们始终或现在最迫切需要了解的却是:“共建共享”到底“是”什么。这才是我们更亟待探求的关键语境和核心内涵。
  
  更何况,“‘共建共享’不是重捧‘大锅饭’”是一个无效否定。事实是,各界对“共建共享”到底“是”什么可能存在各种观点,但最无分歧的一点恰恰是各方都拒绝重捧所谓的“大锅饭”即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参与相关争论的人都认为:第一,不应该;第二,不可能。这个无效否定显然缺乏针对性,但仔细想来它却又隐藏着某种“挑战”意味。因为在近年关于“效率”和“公平”的争论中,“主流经济学家”总喜欢把“大锅饭”这个伪命题扣在那些呼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民众头上。这里应该再重复一遍:没有谁想重捧“大锅饭”!顺便说一句,即使是那个计划经济时代,也不是什么“大锅饭”时代。
  
  读过“‘共建共享’不是重捧‘大锅饭’”等诸如此类的宏论之后,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唐·吉诃德大战风车!因为长久以来,除了“主流精英”阶层经常用“想回‘大锅饭’时代”当“砖头”去砸击那些主张“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人士之外,再没有谁愚蠢地使用这个过气词汇来立论。翻翻旧历,倒是“主流精英”阶层首次发明并拼命“推广”了“重捧‘大锅饭’”的“帽子”式产品。
  
  有专家状的人在那里冷言冷语,一口气抛出一大堆“不是”:除了说“共建共享”不是“重捧‘大锅饭’”之外,还有什么“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不是养懒汉”、“不是抽肥补瘦”、“不是杀富济贫”云云。诚然,这都具有似是而非的“真理性”味道,但这些“真理”,跟“水不是易燃品”、“手不是用来走路的”等判断一样——真实却弱智。当然他们不会弱智到如此可怜的地步,透过这些在“弱智的真理”掩饰下的言论,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背后的用意——就像他们偷换改革的方向一样,企图用这些“莫须有”的东西去模糊“共建共享”事业的民本视野。
  
  那么,“共建共享”到底“是”什么?窃以为,是以改善民生失衡现状为核心、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最终目标的一项平衡战略。具体地说,它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就是要让老百姓重回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改革开放大业的“主体地位”(胡锦涛语);它就是要告诉世界,这才是社会主义社制度的基本形态,这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共建”的目的是走向“和谐”,但和谐社会的本质不是弱势群体的“认命”,而是各群体、各阶层之间的平衡;平衡当然绝对不能等同于平均,而是“和而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下的均衡。
  
  “共享”的目的是体现公平正义,当然,公平正义的本质虽然不是“吃大户放粮仓”、“打土豪分田地”,但也决不是承认“既得利益”的既得格局。它应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民本化”博弈过程,它应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民本化”重构过程,至少,它应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资料的“民本化”归位过程。(2007年4月17日星期二)
  
  《人民视点:“共建共享”不是重捧“大锅饭”》专题地址: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5608283.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