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制度与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
作者:金鑫水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守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现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世界上只存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并且还一直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劣孰优争论不休,其实两者都不是最优的经济制度,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存在着货币价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个“价格”除了用货币价格外还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按照马克思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说明还存在另外一种价格的表现形式:时间,即所有的物品都可以表现为时间的价格,比如1kg白菜价格是0.2小时,这“0.2小时”的价格表明社会每生产1kg白菜的社会必要时间是0.2小时,也是白菜在社会中的生产速度,比如你种植1kg白菜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是0.1小时,说明你比别人劳动能力水平高,你能用0.1小时创造0.2小时的价值。时间价格相比货币价格能真实的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比如当1kg白菜为0.1小时时,表明白菜的生产力相比价格0.2小时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倍;时间价格相比货币价格的优势也能体现在公益行为中,比如,你在江边游玩,看到一个小孩正在江水中拼命喊救命,你果断出击见义勇为,把小孩救上来后知道他才8岁,则按照中国最新公布的中国人平均年寿命75岁,则你最少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67年,也就是说你的帐户中会在你的劳动创造价值量上最少加上586920小时,而在市场经济中的货币价格下见义勇为对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来说是艰难的抉择,而在时间价格下,见义勇为是利己利人的好事情,能实现个人价值与公共价值最大化的一致性。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以劳动创造价值量为主的社会评价体系、用时间表示产品价格、按需分配,这正是共产主义经济制度,此制度正是马克思预言的没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不存在剥削与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规律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仍然适用是因为在生产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水平有差异,从而生产同种产品的时间并不是相等的,所以社会中存在着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是产品的价值,而不同人生产同种产品所花费的总时间相对产品价值就表现为时间价格。以往人们认为共产主义不可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共产主义反对利己主义,其实共产主义并不排斥利己主义,而是用劳动受益优先权保护每个人的利己性,公有制下采用以劳动创造价值量为主的社会评价体系解决了私有制下利己与利他的矛盾,实现了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性,即利己也能利他,利他也能利己,体现出公益性,从而推动公共利益最大化。
社会中研究单位劳动就如同电子学研究电子、化学中研究元素一样,社会中最基本的单位劳动是:劳动者作用于生产资料创造出劳动成果。单位劳动在市场经济中与在共产主义经济中具有不同的表现,考察如下:
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单位劳动是:
货币+私有制生产资料(具有货币价格)+劳动者劳动时间=私有劳动成果(具有货币价格)
在市场中因为私有制的存在,离不开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有时还要用货币雇佣劳动者获取劳动时间,从而创造出劳动成果,劳动成果也作为有货币价格的商品在市场中进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品交换,从而换取货币进行再生产。由于货币发行量的有限和雇佣劳动制度存在,货币会向少数人集中,从而一个社会中存在着很多没有货币的劳动者,再因为没人购买他们的劳动时间,从而更获取不到货币,这些人也就没能力购买生产资料自己进行生产获取货币,这样就造成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大量失业人员,造成有劳动力的人不能进行社会生产,从而造成人力的浪费,这种浪费不是因为他们不具劳动力,而是因为没有货币购买劳动力。货币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还不仅失业这一项,还有存在着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等。
共产主义经济中的一个单位劳动是:
公有制生产资料(具有时间价格)+劳动者劳动时间=公有劳动成果(具有时间价格)+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量(归劳动者所有)+劳动者对于劳动成果的受益优先权(归劳动者所有)
公有制下,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劳动者,任何一个劳动者都享有受益权,用时间价格表现其价值,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时间和此公有生产资料,创造出劳动成果,劳动成果也是作为另一个公有生产资料存在,并且用时间价格表现其价值,劳动成果中只有凝结着劳动者劳动的部分作为产品中的一部分价值是属于劳动者的,并且劳动成果的优先受益优先权是属于劳动者的,即劳动者可以优先支配此劳动成果,尽管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是公有的。比如,小A用公共生产资料0.1小时的西瓜种子,花费了200小时,生产出了每千克0.3小时的西瓜1000千克,则他用200小时创造出了1000*0.3-0.1=299.9小时的价值.每千克西瓜中包含他的价值是200小时/1000=0.2小时,并且这1000千克西瓜是公共生产资料,属于公有,但小A享有对这1000千克西瓜的优先受益权,即他优先享有自己使用的权利,如果他留作自用,这时的单位劳动表现是:
公有西瓜种子(0.1小时)+小A劳动200小时=公有西瓜1000千克(300小时)+小A优先享有对1000千克西瓜的受益优先权
这种情况是劳动者自身劳动满足了自身的需要,为社会减轻了供及负担,体现出利己和利他的一致性:利他―――减轻了公共社会向其提供1000千克西瓜的负担,利己―――自身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生产的1000千克西瓜。
如果小A不留作自用,而是把1000千克西瓜送入公共产品网络,并且别人消费完了1000千克西瓜后,他自身的帐户中的劳动创造价值量会增加299.9小时。即:
公有西瓜种子(0.1小时)+小A劳动200小时=公有西瓜1000千克(300小时)+劳动者小A帐户中的劳动创造价值量增加299.9小时
这时的小A实现了利他与利己的致性:利他―――向公共社会提供了1000千克西瓜,利己―――帐户中的劳动创造价值量增加了299.9小时,可在公共产品网络中选择至少价值299.9小时的任何不是他生活必须或劳动必须的产品,如果是他生活必须或劳动必须的产品则不受299.9小时的限制。
在共产主义经济的单位劳动中,劳动者只与公共产品网络发生交互,不产生商品,也没有商品交换,自身需要通过公共产品网络得到满足。劳动的全过程不需要货币,只通过时间价格调节自身的生产与消费,这种制度没有了货币量和生产资料私有的限制,只受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限制,只要劳动者有劳动时间就可以免费获取公共生产资料为公共社会创造产品、为自己创造价值,劳动后的结果有两个:利他―――公共社会多了劳动产品,利己---为自己创造了价值,所以共产主义经济制度是志愿劳动制度,每个人想劳动时就能劳动,不受限制,所以能实现完全就业,没有像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失业现象,如果不想劳动也可以免费获取生活必须品,如果不愿劳动时想要的不是生活必须品就受到自身帐户中创造价值量的限制,这种限制促使劳动者为达到自身需要再去劳动或放弃这个不是必须要的产品。共产主义经济中没有了货币,通过调整产品的时间价格,也能促使劳动者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进行社会生产,拥有与市场经济中一样的生产高效率,并且没有了市场经济中由货币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没有了经济周期、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共产主义公益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下面来列举一下主要的区别:
|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
共产主义公益经济制度 |
|
所有制 |
私有制 |
公有制 |
|
货币 |
绝对存在 |
绝对不存在 |
|
私人财产、财富 |
存在私人财产、拥有财富 |
不存在私人财产,拥有财富 |
|
财富形式 |
最终转化成货币量值 |
劳动创造价值量(时间为单位)与劳动受益优先权数量 |
|
经济调节方式 |
以货币价格为主 |
以时间价格为主 |
|
驱动方式 |
货币资本驱动 |
价值驱动(公益驱动) |
|
政府与民众关系 |
存在税收的货币经济关系,政府参与调节分配 |
政府成为公益组织,不存在税收关系,政府参与调节分配 |
|
宏观调控 |
存在,包括货币发行 |
存在,没有货币发行 |
|
|
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并且与公共利益有时不一致) |
公益人(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与公共价值最大化绝对一致) |
|
对人的评价 |
|
|
|
劳动受益优先权 |
每个人都不拥有 |
每个人都拥有 |
|
竞争制度 |
优胜劣汰 |
益强扶弱 |
|
个人帐户 |
存款货币量 |
劳动创造价值量、 生活消费价值量、 劳动消费价值量、 劳动受益优先权数量、 劳动能力水平 |
|
帐户转帐 |
可以 |
没有商品交换、强调个人的劳动创造价值量,不可以 |
|
商品交换 |
绝对存在 |
绝对不存在 |
|
产品存在方式 |
以交换为目标的商品市场 |
以需求为目标的公共产品网络 |
|
劳动制度 |
雇佣劳动制度 |
志愿劳动制度 |
|
社会分工 |
绝对存在,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
绝对不存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
|
多种分配方式 最终转化为货币形式分配 |
按需分配,以公共产品形式分配 |
|
生产风险 |
存在企业破产、倒闭,个人破产现象 |
无破产现象 |
|
消费风险 |
透支自己未来不确定的收入 |
无透支现象 |
|
生活必须品 |
有价格、付费 |
有价格、但免费 |
|
劳动工作必须品 |
有价格、付费 |
有价格、但免费 |
|
失业现象 |
绝对存在 |
绝对不存在 |
|
通货膨胀 |
绝对存在 |
|
|
通货膨胀 |
绝对存在 |
|
|
经济周期 |
绝对存在 |
绝对不存在 |
|
经济危机 |
绝对存在 |
绝对不存在 |
|
贫富两极分化 |
绝对存在 |
绝对不存在 |
|
阶级矛盾 |
绝对存在(分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 |
经对不存在(都为公益阶级) |
关于劳动受益优先权、公有制、个人追求价值最大化与公共价值最大化一致性的讨论,有兴趣可以参见我写的文章: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4b8320100g2gk.html |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4b8320100g4ys.html |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4b8320100gadi.html |
共产主义公益经济制度下,人是自由劳动和自由支配自己劳动成果的,且能实现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比如你种植白菜,所有种子和农药是对于你是免费的,但是种子和农药是有价格,即劳动生产资料成本对于你是0,所用种子和农药的总价格只会记录在你帐户的劳动消费价值量上,只有你的劳动时间对于你自己是劳动成本,如果你种植1kg白菜平均花费的时间是0.1小时,产生1kg白菜用掉的种子和农药价格是0.01小时,而社会中1kg白菜价格是0.21小时,则你在0.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是0.2小时,如果你种值了1000kg,则你用劳动时间100小时,能为社会创造200小时的价值,如果你把所有白菜提供给公共社会中产品的管理组织,并且被别人消费完1000kg后,你的帐户里的劳动创造价值量就会加上200小时;如果被消费了500kg后,公共社会中白菜饱和,吃白菜的人少了,这时可能会降价促销,比如降到0.16小时会比较合理,白菜管理人员会询问你降不降价,如果你同意,在促销后你的另外500kg白菜被消费完,则你的帐户最终会增加175小时,如果没人向你询问降价意见,而你的帐户只增加了175小时,你就可以起诉白菜管理人员,因为他侵犯了你的劳动受益优先权;如果你不想提供给社会,你的帐户不会增加任何劳动创造价值量,而是被社会认为你自产自用了,你可以把你的劳动成果白菜送给别人或自己用,没人管你,因为你拥有对白菜的劳动受益优先权,可以优先支配你的劳动成果。
经典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货币价格”,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不全面的理解,其实还存在着另外一只看不见的手:时间,即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两只看不见的手:货币价格、时间。市场经济中货币价格的调整,必须有时间的支撑,比如市场中生产者单位时间的总利润=单位时间交易数量*单个交易利润,当市场中单位时间内的交易数量下降,说明价格偏高了,需要降低货币价格,刺激消费,这样虽然减少了利润,但交易数量能够提高从而减少单位时间内总利润下降趋势;当市场中单位时间内的交易数量上升,说明价格偏低,通过提高货币价格,可能交易数量抑制,但单个交易利润提高,总利润也能得到增加。在市场中对于供及大于需求、与需求大于供及的状态,也是通过比较在某段时间内的商品供及量增加速度与商品需求量增加速度得到的,比如供及量增加速度大于需求量增加速度,则说明供大于求,当商品供及量增加速度小于商品需求量增加速度时,说明需求大于供应。在竞争充分条件下,通过比较供及量与需求量,生产者可以调整价格,不致于被淘汰,另外具有资本优势的生产者,还可以通过降低产品价格到成本以下,利用资本优势获取挤压竞争对手的时间,增加市场占有量,增加长期获利的时机;在竞争不充分条件下,垄断生产者拥有定价的绝对时间,从而可制定高的货币价格,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时间内获取最大利润。总之,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机制是为了获取自己的存在时间,与其说是在争利,不如说是在争取生存机会的控制时间。生产者获取利润是为了长时间获利,消费者用最价格购买优质商品是增加在购买力范围内购得更多商品的时间。
市场经济中的雇佣劳动制度存在着马克思认为的“剩余价值”剥削:这种剥削用货币价格与时间价格很好理解:比如,工人劳动时间t1,比如1小时,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t2,比如是2小时,资本家只付给工人劳动时间t1时间内的货币价格,而不是创造价值时间t2时间内的货币价格,从而能剥削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t2-t1时间内的货币价格。雇佣劳动制度是造成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因为工人越是创造的多,给资本家剥削的也就越是多。共产主义经济中没有了货币,雇佣劳动制度也走向灭亡,不再存在剥削。
…….(待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