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李源潮发出“整顿”信号折射啥?

火烧 2009-11-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李源潮提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呼应延安整风精神,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聚焦基层党建问题,推动党组织建设与科学发展。

李源潮发出“整顿”信号折射啥?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10月31日和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吉林省调研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明确提出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他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把中央要求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要把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当我看到这篇报道后,突然想起了毛主席1942年2月2日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所作的《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主席十分清醒地指出了党的作风上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学风上,有主观主义的表现;党风上,有宗派主义的表现;文风上,有党八股的表现。因此,明确提出整顿党的作风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毛主席的这篇讲话,是在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发表的,是指导延安整风的纲领性文件。  

众所周知,始于1941年5月、止于1945年4月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克服抗战中的严重困难,创造了精神方面的有利条件,也为全党树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经过延安整风的中国共产党,变得更加地清醒、理性和成熟,由此形成、积聚的“延安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精神标志,一种动力源泉,也成为蒋介石“西安作风”的克星。  

当历史的车轮发展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和整个80年代,“整顿”这个词在党的文件中、领导的讲话中、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1975年邓小平复出时,讲得最多、最为集中的是“整顿”,力度最大的也是“整顿”。他说“党要整顿,军队要整顿,工业要整顿,农业要整顿,文艺要整顿,教育要整顿”,由此也确实焕发出一些新气象。然而自90年代以后,“整顿”这个词离我们渐行渐远,除非发生了什么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以外,人们再也很难听到“整顿” 这种声音了。  

也许正是因为此,才导致了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譬如,批评与自我批评越来越弱,“好人主义”越来越流行,管理工作越来越失范,一些班子“软”、 “懒”、 “散”,一些干部“庸”、“油” 、“痞”,一些官员“贪”、“色”、“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阻碍我国科学发展的拦路虎,成为群众心目中“庆父不除,鲁难未已”的公敌。  

今天,李源潮强调“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发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折射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和信念。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了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因此,李源潮强调“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着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期待着这种“整顿”掀起一个猛烈的风暴,我期待着这种“整顿”重新唤回“延安作风”,我期待着这种“整顿”成为促进我国科学发展的加速器。  

   

欢迎博友光临强国网:http://www.lnxv.co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