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孔夫子原来是个大魔头

火烧 2009-07-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最新考古发现春秋竹简《子寿终录》,揭露孔子临终遗言,内容批判统治者,揭示其真实意图,引发孔子研究界热议。

据说,牛王堆考古发掘工作又传“捷报”。一批春秋时代竹简出土,共168片,包裹在一做工考究的猪皮囊内。经研究竟然是《子寿终录》。  

消息传出,我国孔子研究界专家学者甚为振奋。从事儒学研究近40年的著名教授昊复 古 先生激动地说,我们要以此次重大考古发现为契机,不失时机地扩大研究队伍。后续的研究工作,工程浩大,有实力的大学和社科研究机构为此需要招收大约500名硕士生,近百名博士生,耗时少说也得10年。我们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把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基金向该课题倾斜,使我们有充足的经费对孔子临终遗言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梳理,诠释及传播。‘临终遗言’有8段话,初步打算将它们分成9个子研究项目,并有9个有关大学和研究所承担,其中一个单位负责总体研究。其余单位各承担一段话的研究任务。经费的多少按各单位承担的每段话字数来分配。  

振奋什么?原来是因为考察这几片竹简内容,可以领基金,分钱了。  

子寿终录,说了些什么?研究后得知,是对世界的深度分析,后悔自己没有称王称霸,不爽:授业觅食终温饱耳,不及大盗者爽。  

不过,他到死倒说出了一些世道真情。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锦食玉衣仰人息。锋舌焉与利剑比乎?愚哉!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皆因不识干戈,空耗于文章。寥寥行者,或栖武者帐下,或卧奸雄侧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于枯骨,君觞溢流紫液,新朝旧君异乎?  

愤愤不平,刻毒浸透。吾料后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驭民,塑吾体于庙堂以为国之魂灵。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实其位耳。  

人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孔老夫子,其言不善啊。不是教人以“仁”、“义”;而是大放厥词,要将自己欺名盗世的画皮撕破,漏出一副罪恶的嘴脸:智者起事皆言为民,故从者众。待业就,诺遁矣。易其巧舌令从者拥主,而民以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势。
    汝之所学,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寇之衔于仲尼,窃以为大辱。其断不可长也。

无非是要弟子们也学得一身欺名盗世的真把式,好痛快一生。汝勿复师之辙,王不成,侯为次,再次商贾。  

如何勿复师辙呢?将死之言曰:民愚国则稳,民慧世则乱。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抑民之欲,民谢王。民欲旺,则王施恩不果也。投食饿夫得仁者誉,轻物媚予侯门其奴亦嗤之。仁非钓饵乎?塞民之利途而由王予之,民永颂君王仁。
  御民者,缚其魂为上,囚其身为不得已,毁其体则下之。授男子以权羁女子,君劳半也。授父以权辖子,君劳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义者,孝者,实乃不违上者也。
  礼者,钳民魂、体之枷也。锁之在君,启之亦在君。古来未 闻 君束于礼,却见制礼者多被枷之,况于布衣呼?礼虽无形,乃锐器也,胜骁勇万千。
  乐者,君之颂章也。乐清则民思君如甘露,乐浊则渔于惑众者。隘民异音,犯上者则无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众,未识言能溃堤,其国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愚民政策而已。吸人骨髓,成为豺狼,或为虎作伥,将人锁在礼教中。最主要的是要象孔夫子那样敢于杀掉少正卯一样的鼓舌者。  

总结一生,其言可谓深刻。不仅仅要锁人,更要人嗜血害民,以爽自欲。儒家言流毒更深;心里明白装糊涂,要继续当奴才,压迫人民,为世间称霸者服务。近代批判儒家所言不谬也。  

可怜的是,人世间终有很多人学习儒术,将中国溺于污秽而鼓舞升平;他们把爪子隐藏起来,作出忍者神龟的样子,准备敲人骨髓,为奴才业。儒家人才既没有夫子之识,也无夫子之才,于是只能害得中国瘫痪不起。总是被野蛮人占领、压制、成为人家的附庸。这就是历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