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民主还是一锅粥

火烧 2009-04-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探讨民主在现实中的困境,指出代议制难以避免政治经济势力操控,农村选举存在黑暗面,同时反思三十年农村变化,强调民主传统与现实挑战。

民主还是一锅粥

   

与朋友夜谈,还是谈到了民主。朋友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当今之势,民主浩浩荡荡,岂有其他道路?

与社会上的多数人一样,朋友对民主抱有极为简单的美好愿望:老百姓当家作主,一切不在话下。

这个命题其实包含有两个隐含的前提:第一,老百姓能够当家作主而不受任何政治势力、经济势力的左右;第二,老百姓能够通过某种博弈,达成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共识。

理论层面自然不成问题——只要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每个人都心怀坦荡、从大局着眼。但在现实的操作层面,这种美好愿望如何能够落实?上述的两个前提,如何得到保证?

当代社会,民主的另一名词便是代议制,因为全体公民(老百姓)参与社会公共管理与决策的成本实在太高,所以,建立在普选制基础上的代议制便成为民主的首选。但是,代议制无法避免不同目的的政治利益集团和经济利益集团的控制,不免将民主推向政治利益的博弈,而老百姓依然成为博弈的工具。试看当今世界,凡是与美国民主依样葫芦的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哪个不是如此?有哪个取得政权的政治势力能够真正为老百姓着想?

如此看来,民主还是一锅粥。

朋友还谈到了当前农村的民主选举,对于选举中的种种黑暗,朋友自然扼腕叹息,并认为这是还不够民主的体现。

对于三十年来的农村变化,我自然也有体会。但我的观点是:既要与三十年前的经济进行比较,也要与三十年前的政治比较,还要与三十年前人的精神状态比较。

以我在农村近二十年的生活经历,当然要承认,三十年来农村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起码,绝大多数农民不用再为吃饭穿衣担心。但是,三十年前的农村,基本上由健全的党组织进行治理,那时的村级领导,除了支部书记由上级指派外(上级的指派也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其他的干部多数由农民选举产生,也就是说,民主在农村从来就是一种传统,这种传统的基础是1949以后的农民当家作主,那时,真的会有人把农民的意见当回事。但是三十年中,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

首先,农村中的精英淘汰,使得农村丧失了人才的优势: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每一代人中的多数知识者有顺畅的渠道脱离农村,从而使农村的知识人才陷入匮乏;其次,经济发展,又使农村的经济人才有了脱离农村的渠道。试想:一个没有了知识人才与经济人才的农村,还能由谁来治理?自然是痞子流氓。再次,三十年来,政府倡导的经济发展论,使得农村的基层组织把农民的意志排除在外,在这种背景下,民主能有什么意义?所以,批评农民的短视、无知和无组织,本身就是缺乏对农村的真正了解。试想延安时期的农民,恐怕更无知,但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农村的民主选举与治理不也井然有序吗?不也成为当时国内外的民主样板吗?

自1921以来,民主一直是中共的旗帜与理想,1949以后,中国式的民主更成为中国在世界上与欧美列强对话的前提,那时,我们对西方世界不民主的批评,至今仍是经典!

所以,对民主的考察与分析,既要有历史的眼光,又要有现实的眼光,不能只从概念上进行意义与价值的判断。考察现代民主在西方的兴起,不能不说,冷战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还是那句话:在西方,民主很长时间是“多数人的暴政”的代名词。而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成为一个社会进步的代名词,其中玄机,不可不认真研究。

任何一种政体,都有其缺点,也就是说,没有完美的政体。出于理想化的现实批判,本身就有巨大的意义,但对于概念的盲从,却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今中国精英们对民主的呼唤,恐怕大有阴谋!我等草民必须谨慎!

民主真的是一锅粥,且看能炖出什么花样!

更多文章,看作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qingkesen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