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大学的悲哀

火烧 2009-03-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中国大学就业难现象,指出大学盲目合并、过度产业化和教师师德滑坡三大问题,揭示高校教育现状与社会影响,引发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

中国大学的悲哀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更是对发展中的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个经济寒冬里也带来了就业的寒冬,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笔者作为一名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深深感到:大学生就业难跟中国的大学教育脱不了干系,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培养学生的大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先生曾经说过:“大学的问题七天七夜也谈不完。”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曾撰文说,依我看,中国大学的问题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乱”。一字破天机,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第一,大学盲目合并,浮躁氛围较浓。自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合并,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操大办的序幕。大量的大学合并,一些专科学校、中专学校都被一些985或者211大学合并,颁发这些学校的文凭。大学存在严重的大跃进思想几年赶英超美,建设一流大学的口号而大量圈地。比如吉林大学合并了很多学校后成为我国最大的大学,占地差不多有整个长春市的一半,而湖南的中南大学差不多把守了长沙市的四个大门。这样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不仅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产生很多低质量低素质的大学生,从而导致大学生整体的就业困难,而且严重浪费国家资源。

第二,大学过度产业化,片面地追求经济利润而放弃了作为培养学生的宗旨。现在很多大学也跟企业差不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考虑学生、社会的利益。通过大量举办二级学院或者独立学院靠出卖大学自身的牌子来换取“坐地分赃”。到2008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6所,分布在全国30个省份。一些大学通过举办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批发文凭。读书就是交了学费,走下过场,发一个文凭,而自学考试特别是湖南等省组织的短线考试,更是出题的老师将试题拿出来卖,考前泄题是常事,考试过程中请人代考等舞弊现象非常严重,有人甚至极而言之,自学考试是“通向大专、本科学历文凭的走私通道。”严重玷污了大学的声誉,也违背了成人教育的初衷,这些教育形式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的今天感觉不伦不类,既干扰了重点大学的职能,又没有履行成人教育真正的职责,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第三,大学教师师德严重滑坡,教授水平不高。在坊间流传许多贬斥教授的笑话,什么“菜教授”、“水博导”,甚至有人戏言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经常看到大学教师跟学生谈恋爱的,有些老师带着学生出去应酬的等等。大多数教授学历不全,知识面狭窄,治学不严,人文素质低下,丧失了对学生的魅力。比如有些学校的研究生导师跟学生称兄道弟的,从不对学生严格要求,连做研究的毕业论文都不仔细看一遍,经常带着自己的女学生到外面去应酬,忽悠老板,而自己也极少上课,学校有什么事就叫自己的研究生代劳。有些教授三年从来不指导自己的研究生怎么搞研究,只顾自己到外面搞钱,搞了很多横向项目就叫自己的学生瞎胡闹,而不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比如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第四,大学生功利意识太浓,不学无术。目前,很多本科生不是好好地学习专业,而是盲目地考证,一些学生在校就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带进来怎么拉帮结派,找关系,在学生干部竞选、入党等事情上更是如此,他们搞这些不是很好地为同学服务,而是为了评优评先捞取资本,为保研打下基础,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再担任了。很多研究生从来不认真读一本书,不认真写一篇文章,不是到外面兼课赚钱就是消磨时光。一些研究生就只顾考试,从本科毕业即考公务员,到研究生期间继续考,一直考到毕业,三年就是在考公中度过。甚至有些根本不读书也没有发表高质量的文章还要考博,我想可能考上博士,在读博的3到5年还得一直考公务员,像这样的研究生怎么能为国家的创新作出什么贡献。平时有些发表的小论文就是东拼西凑交点钱就发,或者碰到好的导师给导师找些资料、数据就挂个名字,毕业论文也往往就花个把星期给弄出来,这样的研究态度怎么能做出创新的成果,也难怪看到网上不断地揭露学术造假和剽窃抄袭。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b49i425118p1.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