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花蕾是这样被摧残的

火烧 2009-03-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揭露当前教育体系中教材内容西化严重,课外培训负担过重,担忧孩子成长环境与教育方向,呼吁重视教育改革与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

孩子是家庭的寄托,是社会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关爱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学校、社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孩子的将来不仅仅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是国家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当老一辈革命家打倒日本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他们完成了属于自己那一代的使命,新一代人又承接了建设和保卫祖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使命。我时常在想,当我们老去,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们要面对的将是怎样一个社会,他们的使命又是什么?当西方列强把颜色革命的希望寄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三代、第四代的时候,我们又在做什么准备呢?无产阶级的接班人在哪里?社会主义的大旗是否还能继续打下去?教育,教育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教育培养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那么我们的事业就无法前进,我们的理想就无人继承,我们的前途就会葬送在自己的手里。  

现实是冰冷的。我们的教育是令人失望的,也是令人愤怒的,是让人不满的,也是让人无奈的;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也是下一代人的悲哀。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是一种不讲信仰、不问理想、崇洋媚外、急功近利,同时又是极不人道的压迫式、剥削式的教育。  

我的儿子今年八岁,上二年级。前几天翻看了他的《语文》课本,我很吃惊。孩子使用的这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2002年12月第1版),共有32课,其中自然常识类11课,人文社会类21课(其中童话寓言4课,古诗2课,现代诗1课,散文故事14课)。令我诧异的是这32篇课文中,竟有10课是外国作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教材中竟然有近三分之一的课文是外国作品。且不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历史故事、文学典范,为什么偏偏要选那么多“外国货”呢?也许那些作品在他们国家是精品,可是翻译过来的东西肯定比不上母语来得顺畅,况且发生在国外的故事在我们国家有多少社会文化基础呢?我很不理解。当然,不是说外国优秀作品不能选,只是说选这么多有必要吗?我不知道其他年级的课本是怎么一种选材。  

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这样一些精神食粮的喂养下成长的,怎能不让人担心。  

教科书没有给孩子提供应有的、合理的、健康的营养,而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更是对孩子幼小身心的摧残。作文班、奥数班、英语班、实验兴趣班,全都是任课老师在周末加班上课,每个学生每学期200元左右,还有作业班,每学期300多元,美术班、舞蹈班等每学期100多元不等。按说,孩子不需要报这么多班,但是经不起老师的忽悠,家长不想报,孩子说,班里别的同学都报了,他也只好报。再说,这些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如果不报可能对孩子产生一些影响,这也是家长会考虑的一个因素。我的孩子只报了作文班、奥数班。他们班有的学生报得多,星期六上午作文奥数,下午英语,星期天还要学钢琴、绘画等。孩子的负担是沉重的。美其名曰是提高孩子素质,不如说都是为了钱。  

至于说到作业,那简直就是孩子每天的噩梦。低年级的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抄作业本,每天把作业一项一项抄下来,晚上带回家去完成。每一项作业家长要监督,完成之后还要签字画押,如果家长不签字,老师就要批评孩子。有时一天有八九项作业。说是一切为了孩子,我看全是为了考试。我的孩子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到九点,第二天六点起床。稍微慢一点,就到十点以后才能睡,九个小时的睡眠根本保障不了。才上二年级,眼睛的视力就下降到已经4.8了,我上高中时视力还是5.2。我常常给孩子讲,我们小时候下午放学,提着篮子去打猎草,小伙伴们在田野里无拘无束地玩,孩子羡慕得不得了。下面是我摘录的孩子上一年级下学期时某一天的作业:第一项:写生字(共有18个词,每个词3遍)。第二项:是预习第13课《古诗两首》,第一首《所见》作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第二首《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受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预习要求至少读三遍、在文章中圈出生字,给生字注音、划出生词。根据书上所列需要圈出 “所、牧、捕、蝉、闭、立、池、惜、阴、晴、柔、露”并全部注音。第三项:读词卡第18-20页。读两到三遍,三页共36个字,每个字附带两个词也要读。 “代、舌、页、弓、秒、炒、蜻、蜓、展、蝴、蚯、蚓、蚂、蚁、运、蝌、蚪、蜘、蛛、网、所、牧、捕、蝉、闭、立、池、惜、阴、晴、柔、露、荷、珠、摇、篮”。第四项:读课外读物《春天的图画》(人教版的一年级语文同步阅读)第37课《三击掌》约420字,有拼音。文章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叫甘罗的五岁小孩,在秦王的练兵场,只以三击掌的时间就判断出一群士兵多还是一堆武器多的故事。第五项:读成语故事。孩子读的是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的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丛书《成语故事》,他选了篇《自相矛盾》。约380字,有拼音。第六项:阅读抄词本的生词。还是当天写的那些18个词,每个词读三遍。第七项:在积累本上抄一段描写夏天的好句子。读两遍,尽量背会。第八项:把当天试卷中的错误改正,错一个改三遍。第九项:数学作业:《同步练习册》第33、34页。内容是第四单元综合测评:一、按规律填数,2道题;二、接着画(找规律),4道题;三、连一连(100以内的减法),5道题;四、比较大小,9道题;五、把图形与名称连起来,4个名称13个图形;六、按要求画图形,3道题;七、看图列式计算;八、数一数,2道题。第十项:家长做的。就是检查孩子的听写本,并在上面签字。第十一项是体育锻炼。测试一下两分钟内可以跳绳多少次。儿子经常向我抱怨,他的右手中指已经变形了,都是写字写的。我只能告诉他,写字时轻一点,不要那么用力。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今年上初三,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他们班80%的孩子都是近视眼。这位同事实在不忍心,给老师电话,商量看能否把他孩子的作业减少一些。老师同意了,但从此很少再关心这个孩子了。  

儿子的书包很沉,我没有称过到底有多重。一年级时我常常要送他上学,就是怕这沉重的书包把那幼小的脊梁压弯了。到了二年级,孩子不让我送了,也只好让他自己承受。  

如果要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孩子呢?很简单:布置那么多作业,无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好就可以有荣誉、有利益,多开培训班,还可增加额外收入。有时我也在想,当老师真的很辛苦,正课时间上课、批作业,休息时间还得加班加点。那么家长呢?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助纣为虐。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愿不愿意,都要给报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家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非得要增加那么多负担吗?家长一方面是被学校逼的,一方面又是被社会逼的。孩子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孩子不学一点才艺特长,素质不全面,将来到社会上就没有竞争力。在样一种没有理发的逻辑推理下,产生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就是教育毁人。高分低能、狭隘偏私、没有理想、不懂道义,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下一代吗?  

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归根结底是现行的教育政策造成的。义务教育只是挂在嘴上,教育产业化才是实质;给孩子减负是假,增加收益是真;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盲目教育、过度教育、不公平的教育、极大浪费资源的教育;考试的“指挥棒”不改革,老师、孩子、家长的负担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就是这样的教育政策把学校、把老师、把家长都逼得少了人性,多了私欲,少了远见,多了利益。  

这便是中国式的教育,它正在摧残着祖国千千万万含苞待放的花蕾。这种泯灭人性、摧毁未来的教育早该休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