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与仿真演练的心理咨询室应当缓行
画饼充饥与仿真演练的心理咨询室应当缓行
不太理解首都高校兴起心理咨询室的高智思维。据说新学期伊始,包括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北京各大高校展开了颇有声势的心理筛查活动,首都医科大学等部分高校,甚至开始因势筹办所谓心理咨询室,可见高校全球化的教学理念以及现代化的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优势地区的名牌学校定向汇集。个人并不介意理念荒漠中的“借壳上市”,但优势教育资源的大量开销,还是先行考虑学校教学和经济建设之急所。
开展心理筛查活动或者筹办心理咨询室,看起来象是学校教育的必要手段,初衷似乎非常不错。但无论如何筛查心理,无论如何咨询心理,无论如何释放情绪,学生们的主要心结恐怕还是难以解开。处在当今社会的特殊时期,据说早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加上全球经济危机不断加深,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重、理想信念丧失、前程迷茫突显、精神负担激增,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学生心理的根本原因。不管能否得到浅层宣泄和表性排解,一切心理援助终究不过是画饼充饥,最终还需对症下药才行。故心理咨询室的功效属于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恐怕还是有待审视,定论以前似乎应以缓建为好,钱要用在刀刃上。
据说心理咨询室能为师生提供倾吐烦恼、宣泄情绪的私密空间,私密空间中常常提供沙袋、拳击手套等用品,通过击打等“虚拟暴力”来发泄焦虑、紧张情绪;此外学生也可以在宣泄室里安静地坐一会儿,或是通过沙盘游戏进行心理按摩和引导。这些“洋为中用”的舶来新品,个人从未有过深切体验,可以借鉴的是西方国家尽管挖空心思地设置大量教学上的“西洋镜”,有幸拾得经济泡沫化的许多牙惠,但校园暴力事件仍然存在上升势头,可见现代心理咨询活动的功能打了折扣。更为普遍的是,当今网络世界的“虚拟暴力”活动并不鲜见,而且可能更加发达,全球化的血腥恐怖的“虚拟暴力”游戏层出不穷,按说普遍进入“虚拟暴力”中的大中学生们,应当早已充分达到了“发泄焦虑、紧张情绪”的心理援助目的,不料现实中的模拟飞人跳楼事件、模拟街头枪战活动,却是一波波地方兴未艾,可见“虚拟暴力”的仿真演练,未必就是很科学的心理援助。
国内高校,曾经一度很有效地做了学生心理工作,所依靠的是学生们的坦诚交流和师生间的日常沟通,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关心帮忙无微不至,社会人的心理纽带相当紧密。如今这些耐心细致地做人的工作的重心根本转移了,师生们各顾各地门前经营,自然使得处在心理荒岛中的大中学生们,难免陷入闹市鲁宾逊的孤立境地。个人不想砸了某些职业化的天花乱坠的细分饭碗,但要指望放弃日常工作的辛勤努力,一劳永逸地求助于现代化硬件设施代替人与人的关心体贴,来全面展开卓有成效的西式心理援助活动,多半只是“精英化”的一厢情愿,不信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