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另类解读——并与强国之鹰商榷
中国股市的另类解读——并与强国之鹰商榷
中国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个论点很有道理,恐怕多数人都已接受。股市确实总体上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为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是影响股市走势的一大理由或一种动力,并且基本面的决定性业已成为多数人的一大“共识”。因此基本面整体向好时,股市不涨没有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股市必然同资本主义股市一样,都基本遵循经济基本面所应有的导向“规律”。反之也是一个道理,即股市的人为掌控,同样能够给出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某种暗示,从而对国民经济带来反向刺激。
中国股市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个论点有点突兀,似乎多数人根本不能接受。但应当具有更大理由。尽管全球股市的共性特征,是股市走势与经济基本面变化存在一定的联动性,但因此认为股市就是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理由非常浅薄,实际就特定阶段而言也并不必然如此(本世纪前六年乃至九十年代初的事实以及个股逆动走势就是明证)。人们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也往往注定其中带有片面性,中国股市不是国民经济晴雨表的根本在于,股市本质是大户通吃的合法赌局,其实只是强势资本的牟利工具。重庄要用一切利好获取收益,总会利用人们对于基本面的“共识”,使股市利益最大化。这一内在动机,才导致了股市走势与经济基本面变化的大致(但不必然)趋同。重庄运动是内因,基本面变化及其它要素是外因,基本面影响只是表面现象,故基本结论是,中国股市主要不是国民经济晴雨表,而根本就是重庄运动的风向标。
中国股市既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又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矛盾思维也揭示了中国股市涨也烦,跌也烦,总之是个烫手山芋。这是因为股市涨跌各有利弊,走势是由重庄运动决定的,反映着国内外强势资本力量的博弈结果。强势资本既有本国政府的战略平衡砝码,也有国外资本集团组合,还有国内快速成长起来甚至内外逢源的实力派。而博弈过程的最大受害者,无疑始终都是占股市绝大多数的国内中小股民,这是一种不变逻辑。而在阶段性的股市变局中,疯涨疯跌的利弊得失非常明显,下面先谈股市疯涨所带来的主要利弊,而强国之鹰及其他网友的主要忧虑,就是其中“弊”的一种。
股市疯涨是国民经济的强心针!这是疯涨之“利”,即是前面所述的反向刺激。当主要经济指标由于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令国民经济的基本面处于过度低糜状态中,一定剂量地输血股市,使股市低位出现“疯涨”时,客观上具有一些有利性:一是给整体经济增加一些流动性,二是给股票市场营造一点回暖气息,三是给深套股市的中小业主提供一定活性,四是带来经济局部的利好因素,五是增加广大中小股民群体及其扩散体的信心。总之当前严重向下偏离经济基本面的股市疯涨,只要不会再次引发严重向上偏离经济基本面的怪局,确实存在一定的利好作用,但在缺乏整体互动的前提下,也仅仅是剂不能治本的强心针。
股市疯涨是国民经济的丧钟声!这是疯涨之“弊”。有时强心针能够加速死亡,这是一种生活常识。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内经济体系中严重超跌的中国股市应当有些回暖要求,但在国内外经济普遍看空的大背景下,各国公开加大的资本流动性,必然朝向明显具有利好预期的资本市场灌注,全球投机将会定点移动。而中国经济的命脉无疑还是实体经济,假如股市使得宏观增加的流动性转由微观领域回流股市,未能真正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全面启动,即股市快速甚至过度上涨,假如不能有效刺激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仅给强势资本集团提供一顿饥饿中的大餐,则股市疯涨便是一记丧钟声。
跌的利弊更加明显,而再次深跌利少弊多,不可理喻。中国A股市场已是半开放或准开放的国际资本市场,尽管再度深跌可以进一步挤出资本泡沫、更深地套牢一部分的国际游资,但中国股市本不应该如此重挫,因为中国整体经济根本没有重挫三分之二,而全球股市整体上也未重挫三分之二,故中国股市前期急挫三分之二的跌幅过深,这是当前进退两难的要因之一。继续重挫必将全面考验股民心态,并且需要相互联动的整体经济在急迫之中另辟蹊径,即彻底甩开传统资本市场。即便愿意独辟新路,也并不要求以股市再挫为前提。这就必然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当前中国股市怎么办?
当前策略,是要适度修复过度下跌的股市走势,并牢牢钳制在一个比较正常的窄幅区间。年内应当稳定在沪指2500点上下,最大震幅应在2000至3000点以内。既要防范低价区权重股的长期受人操控,又要限制中高价小盘股的短期过度炒作。长期看来,中国股市必须不断提高战略控制力,使之完全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股市,逐步削弱中国股市在整体经济中的投机性和影响力,最终摆脱国民经济过度依赖资本市场的恶性态势。由于中国经济陷得不深,这才具备康复能力。笔者始终认为,依赖虚拟经济的发展道路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