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实质及其解决方案初探
集中到县城 幸福享大同
——“三农”问题的实质及其解决方案初探
综述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到现在已经好多年了,可是”三农”反而是每况愈下,何也?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抓住”三农”问题的实质,没有找到”三农”问题的根源,二是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太小,就是把解决的方法局限在了农村这个层面,尤其是受一些精英的误导,迷信“市场论”,胡乱用药,以致病入膏肓。
经过研究,我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失业,农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源,而农业问题只不过是”三农”问题的表现形式。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农民幸福、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令人痛心的是”三农”问题有愈来愈问题之势,正如”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所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依我看与现在的其它危机比起来这句话改为“农民更苦,农村更穷,农业更危险。”才更加准确。
随着私有化改革的深入,农民成了最弱势的群体,成了资本最廉价最驯服的剥削对象。农村成了农民自生自灭的乱葬岗,成了“先富者”散心的一道风景。而农业则成了缠绕在农民腰里的一根草绳,这根草绳一旦断裂,农民唯一用来御寒的短裤就要掉下来。因此,现在的”三农”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解决”三农”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尽管中央已经发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最近又发了一号文件,这仅仅标志着“三农”问题的严重性,离解决”三农”问题还相差甚远。
农业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的分散性,一个是生产的盲目性。
解散人民公社分田单干一来,由于一家一户的农民生产能力低下,每一块土地的面积又很小,进行机械化耕作就很困难,这样就根本无法与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相抗衡,以至于种地亏本。最近北方旱情严重,尽管中央启动了一号紧急预案,但是有的地方的农民就是有旱也不抗,原因很简单,抗旱亏本。加入世贸组织后,种地亏本的问题更加突出。
分田单干缺失了计划经济的指导与约束,一家一户的生产带有天然的盲目性。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精英安慰说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一家一户的生产往往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农民根本就无法掌握市场规律,再就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是最弱小的生产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只能是个小虾米。比如最近三鹿事件中,经销商集体要挟石家庄市政府,得到了赔付,而一家一户的饲养奶牛的农民由于三鹿倒闭,产的奶无人收购,又舍不得把奶牛杀死,每天都白白喂饲料。可以说三鹿事件中受害最深的莫过于一家一户的饲养奶牛的农民,他们流的泪水比奶牛产的奶水都多。
农民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农民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这简直是在污蔑农民。这样的分析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个提法本身就是问题。
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失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农民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过程与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之间的矛盾。与以往自然农业有了很大的不同,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的不仅仅是农民,现代农业需要化肥,农药,地膜,农研部门培育的良种,耕作所用机械。因此有好多工人,科研人员实质上参加了现代农业的生产,这样就导致在现代农业的生产链中农民的劳动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一个农民不像以往一样需要常年累月的在田里劳动,这样就导致了农民失业。在现代农业的生产链中,农民处于生产链的最末端,尽管劳动强度最大,但是获利最少。因此说,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失业。
农村问题
农村是“三农”问题的根源,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是解决农村问题。要解决农村问题必须跳出农村这个圈子,从大处着眼方能解决。如果仅仅限于建设新农村,那么再建设再新也不过还是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源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农村问题的根源在于“一国两制“,也就是一个国家既有城市又有农村,就像一个鸳鸯火锅,一边炖着城市,这一边酸甜可口;而另一边煮着农村,这一边又苦又涩。建设新农村不过是在鸳鸯火锅的农村这一侧折腾,这样的后果是怎么折腾也不是个味儿。
怎么办?干脆拆除鸳鸯火锅之间的藩篱,重新打造一只新锅。这只锅就是一国一制,这只锅里只有城市。
解决方案初探
抓住了“三农”问题的实质,找到了“三农”问题的根源,解决的方案自然就有了。那就是以县为单位,将自然村的农民全部搬迁至县城,扩大县城为中小城市。在我国县城最多的省份是河北省,最小的县人口也就十万多一点,而山东省的县比较大,大的有近百万人口,这样将一个县的人口集中到县城里,从人口数量来说是合适的。
眼下正发生着经济危机,国家出资4万亿保GDP,干脆用这笔钱来启动做这项工程,这样内需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农民的失业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甚至城市里下岗职工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建设县城为10到100万人口的城市,这可以带动到多少产业,拉动多少内需,提供多少个就业岗位啊!我无法计算。
搬迁后的农村可以开垦为耕地,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城市里就业,农民工问题得以解决,春运问题得以解决;下岗工人可以重新获得就业机会,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得以解决,原来城市的人口增长预期没有了,城市的房价自然就降下来了;由于没有了农村,二元化户口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另外城市具有抱团效应,全国城市化后,能源损耗,总的交通费用都将降低。
农村消失后,国家可以把土地集中起来办大规模的农场,一部分农民可以当农场的农业工人,这时农业才能实现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才能得以和国外农业相抗衡。
至此,“三农”问题解决。以上方案概括为一句话:集中到县城 幸福享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