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家与革命》
一、 引导我去读《国家与革命》一书的原因是要进行资产阶级法权的辩论。
开始是和想飞便论,后来是和星火便论。
因此,我很仔细的的读了这本书。写一个笔记谈谈我对此书的认识。这本书我读了四五遍,刚开始读的是前五章,第六章没有仔细读,而当时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然后是第五章。由此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涉及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概念的基本问题。从第三章到第六章《国家与革命》,列宁仔细的论述了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原则问题。这个原则就是“巴黎公社”的原则。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也写了不少读书笔记,和自已的议论。其中,我写过一个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做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在思想上是有很强的继续性的。列宁所写的东西,其实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指导者另一位革命导师在认识上出了一定的偏差,这位导师就是斯大林。而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方面正确革命路线的执行者,这就是无产阶级国家下的继续革命或者叫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从实践上来说,毛泽东主席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路线完全是符合马列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方面的思想的。
也就是说,从第三章到第六章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蓝图。
而《国家与革命》一书第一章和第二章则是谈的资产阶级国家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可以对照一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明白了。
此上,可以作为《国家与革命》一书的章节简介。
二、这本书的内容是极其深度的。
左派星火拿第五章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列宁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部分内容的引用,得出一个结论:列宁要保持一个有资产阶级法权的国家!
但是在《国家与革命》中第三章,列宁引用的首先是“巴黎公社”的原则,瞧一个党是不革命党,就瞧他能不能执行“巴黎公社”的原则。这里就需要仔细的分析一下“巴黎公社”的原则的工资平等原则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问题。
《法兰西内战》写作的时间显然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之前,而“巴黎公社”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也就是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的一些经验,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很重要的论述,是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这其中“工资平等”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这是区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其中的一条原则。所谓工资平等是指:国家所有公作人员的工资相当于普通中等熟练工人的水平,并取消国家一切工作人员的特权!我们要仔细分析,我们会得出“工资平等”这里指的是基本平等,既然有中等熟练工人的水平的工资,就会有高等工人的工资。也会有低等工人的工资。但是,这里可能只能是有三个等级的工资,这其中的工资的变动只有量上的变动,而不是质的变动。
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的工作人员工资要和普通中等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取齐呢?这是一个深刻的革命道理!这就是说公务人员的利益和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相一至的。
列宁讲:对于一切公职人员毫不例外的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他们的薪金减低到普通“普通工人”的水平,所有这些简单的和“不言而喻”的民主措施完全可以把工人和大多数农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同时也就会成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国家与革命》1964年板第40页。
列宁在第三章中详细的解释“工资平等”的问题。列宁显然是把他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才这样做出解释的,对此问题是极其重视的,因为第三章这个问题占了很大的篇幅。
那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资产阶级法权”和“按劳分配”与“工资平等”原则有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要瞧到工资平等只是基本平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马克思讲的“资产阶级法权”是一个个人工作能力的问题,和张春桥写的《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不是一个概念。张春桥写的是“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刚开始我也认为他们是一回事。“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的核心是等级制!而马克思讲的“资产阶级法权”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每个人不同工作能力造成的事实上不平等的现象。但这种能力和法权只是量上的差别。而张春桥实际上要讲破除的是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和等级制度,是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的问题。这是质和量的关系。
因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资产阶级法权”和“按劳分配”是以“工资平等”为基础的。在工资平等的基础上才谈得到“按劳分配”,而这种按劳分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导至才生新的资产阶级。这种解释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呢?不是的,因为“工资平等”是一种基本上平等,还有“高等熟练工人的工资”!而在工资平等基础上才会因为工作能力的不一样而产生的量上的差别。因此,“工资平等”和“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法权”之间并没有理论上的冲突。
当然,这里我指能实行这个原则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国家。
那么列宁是不是要保留一个“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的国家呢?显然,星火是在歪曲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
三、为什么要读原著?
有很多人是通过读别人写的评论《国家与革命》的文章,知道一些里面的内容。这样很不好!要自已读。因为别人解读的东西,首先介绍此书一定是不全面,理解能力的不同必然造成解读的不太一样。
而且从什么观点出发就会有什么样的解读。
正象列宁在《国家与革命》开头一些话:
马克思的学说在今天的遭遇,正如历史上被压迫阶级在解放斗争中的革命思想家和领袖的学说常有的遭遇一样。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现在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作这种“加工”的事情上正一致起来。他们忘记、抹杀和歪曲这个学说的革命方面,革命灵魂。他们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或者觉得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现在,一切社会沙文主义者都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那些德国的资产阶级学者,昨天还是剿灭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现在却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德意志民族的”马克思来了,似乎马克思培育出了为进行掠夺战争而组织得非常出色的工人联合会!
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曲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为此,必须大段大段地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当然,大段的引证会使文章冗长,并且丝毫无助于通俗化。但是没有这样的引证是绝对不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所有谈到国家问题的地方,至少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加以引证,使读者能够独立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全部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确凿地证明并清楚地揭示现在占统治地位的“考茨基主义”对这些观点的歪曲。
选自《国家与革命》1971年板第6页
现在我们的有些学者也在谈论"中华民族的毛泽东",好象是毛泽东交会他们搞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那些东西。
而另一些人则疯狂的攻击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把毛泽东同志的晚年理论称作: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
而还有一些人只是把毛泽东思想当作一种信仰,不是当作行动的指南!
正象左派星火那样的人,在我讲到人民国家人民建和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时候,称之我为无政府主义者和民粹主义者,而且他“发明了”一个新词:共产主义民粹派!
他向我们发出了挑战:*sherlock*(66177737) 16:34:09
泛左派大熔炉(群67404637)号召左派同志通过阅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开展正确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讨论运动。目的是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名,弄清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对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和资产阶级法权(资产阶级权利)问题是如果认识的。使左派同志们正确定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政治主张,归属于真正的马列主义,或归属于非马列的左派其他思想。马列主义者会团结非马列的左派同志,但是要在马列主义者队伍内部清除非马列思想和假马列思想,并且和打着马列主义旗号、歪曲马列主义思想的假马列分子做最坚决的斗争和决裂。目前这一斗争矛头首先指向以马列主义或马列毛主义自居的共产主义民粹派,特别是歪曲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宣传列宁主张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民粹主义分子。热切希望左派同志加入这一学习讨论运动。我已经将《国家与革命》上传到群67404637共享,包括我的批注,希望大家先下载阅读原著,主要是第五章。更加希望大家来歪歪频道6329240,加入语音讨论。
邓小平同志讲: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
那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
从上面的挑战来说,有人在歪曲: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而我们有很多人还是不明其理。
这部分本来和资产阶级法权有关,但是由于是和他的论战所以加到这里。刚开始星火指责我为民粹派和无政府主义者!主要是针对我的按需分配和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来讲的。
星火的观点:认为列宁要保留资产阶级法权的国家;认为巴黎公社和工资平等和劳动平等就是共产主义的东东。
马克思讲的按劳分配显然也是工资平等基础上的按劳分配。
我认为:星火连什么是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都忘记了,刚开始时我有一些迷惑。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当他发现自已的破绽时,又拿出马克思反对巴黎和法国人民进行暴力革命为借口了。
我认为,从《国家与革命》第三章明显的可以瞧出,列宁认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工资基本平等,(最高领导人的工资相当于普通中等技术水平的工人),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有选举各级人民代表,议政合一的无产阶级国家又叫无产阶级专政!而且列宁还给工资平等问题加了很多详尽的解释。列宁和他那一代布尔什维克对工资也是那样做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毛泽东同志对我国情况的解示对上了。
星火谈:人民群众管理国家无法实现!并认为我是无政府主义的。那他是什么呢?显然是轻视劳动人民的表现,显然是阶级立场的问题,精英观点也就是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观点。
我是在文章中谈了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观点是依据马列主义的思想讲的。是有很强的联系的。(《国家与革命》第六章列宁有相关论述)
那么,在《国家与革命》中,马克思和列宁究竟是如何论述无产阶级国家或叫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呢?
我先把马克思和列宁的国家标准说一下:1、生产资料公有制2、议政合一3、工资平等(国家所有公职人员只能领取相当于普通中等工人的工资)4、所有公职人员由全体人民选举产生,并且随时可以撤换。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有5、国家由武装起来的人民加以保卫!还要加一条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思想!
由于,上面的东西有些乱,是我以前写的记述。
我把他归结为:左派星火认为:1、人民群众管理国家无法实现2、他自认为是马列主义者,把毛泽东派称作“无政府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民粹派”。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苏联,经历了几个时代,有列宁时代、斯大林时代、赫鲁小夫时代、勃烈日涅夫时代、哥尔巴乔夫时代,直至苏联解体。而中国我们指的社会主义时代,主要是指毛泽东时代。
我们读《国家与革命》自然要参照着这两个国家的历史来进行比对和研究。瞧社会主义的原则究竟有多少落到了实处。
在此之前我已经写过一个研究斯大林时代的文章。斯大林时代还要继续写,因为当时此书读的还不是很全面。
四、在此书的讨论中,有的人认为,马克思总结的“巴黎公社的原则”属于空想社会主义。
那么,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是这样认为的吗,如果马克思总结的“巴黎公社的原则”是空想社会主义,那么就等于是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给推翻了。星火同样也在讲,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个原则是不算数的。如果没有了这个原则,我们也就没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际参考。
1、首先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必需讲明白!!!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的理论,是不讲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
用列宁话讲:离开了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就是空话或者幼稚的幻想。《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载《列宁全集》第9集,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31页。
马克思介入进了巴黎公社的斗争,只不过用了不同的形式罢了。巴黎的工人直接拿起了武器,而马克思则拿起了“批判的武器”。
要想更详细的了解“空想社会主义”,可以读一下吴易风所著《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简史》
要想知道马克思和“巴黎公社”的关系,可以读一下《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故事》
下载地址:http://2034.qupan.com/1680073.html
http://2034.qupan.com/669842.html
2、列宁在此书《国家与革命》中又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认识的呢?在此我们大量的要引用原文,既然有这个条件就一定要用上。
公社战士这次尝试的英雄主义何在?
大家知道,在巴黎公社出现以前几个月,即1870年秋,马克思曾经告诫巴黎工人说,推翻政府的尝试会是一种绝望的愚蠢举动。但是,当1871年3月工人被迫进行决战的时候,当起义已经成为事实的时候,尽管当时有种种恶兆,马克思还是以极其欢欣鼓舞的心情来迎接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并没有固执己见,学究式地非难运动“不合时宜”,象臭名昭彰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叛徒普列汉诺夫那样:普列汉诺夫在1905年11月曾写文章鼓励工人农民进行斗争,而在1905年12月以后却自由派式地大叫什么“本来就用不着拿起武器”。
然而,马克思不仅是为“冲天的”(他的用语)公社战士的英雄主义感到欢欣鼓舞,他还从这次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虽然它没有达到目的)中看到了有极重大意义的历史经验,看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定进步,看到了比几百种纲领和议论更为重要的实际步骤。分析这个经验,从这个经验中得到策略教训,根据这个经验来重新审查自己的理论,这就是马克思为自己提出的任务。
马克思认为对《共产党宣言》必须作的唯一“修改”,就是他根据巴黎公社战士的革命经验作出的。
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署名的最后一篇序言,注明的日期是1872年6月24日。在这篇序言中,作者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接着他们说:“……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段引文中单引号内的话,是两位作者从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借用来的。
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的这个基本的主要的教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他们把这个教训加进《共产党宣言》,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修改。
选自列宁《国家与革命》1971年4月辽宁第一次印刷第32—34页
3、那么马克思为什么刚开始时反对巴黎的工人进行武装起义呢?
这还要从普法战争中,法国在色当兵败谈起。巴黎工人进行武装起义的时候,普鲁士的军队就在巴黎城外。再加上普鲁士俘获的法国军队,人数总数至少在4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一地区总的来讲,做为军事力量的对比是不利于巴黎的革命人民的。
列宁又举了俄国1905年革命做为对比,指责了普列汉诺夫的叛徒嘴脸。1905年的俄国革命没有取得胜利的一个原因,我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俄国的主力部队是在国内的。
而到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俄国沙皇的主力部队这时已经大部分都在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前线,这就给了俄国革命人民很好的起义机会。敌我总的力量的对比是有利于俄国革命人民的。
中国革命的路程很艰难,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主力一直是在国内镇压革命的人民。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什么时候是起义的良机,这都是要好好计划的。要想到多种因素。
正象列宁所讲:马克思不仅是为“冲天的”(他的用语)公社战士的英雄主义感到欢欣鼓舞,他还从这次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虽然它没有达到目的)中看到了有极重大意义的历史经验,看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定进步,看到了比几百种纲领和议论更为重要的实际步骤。
4、如果把巴黎公社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无知就是歪曲,那么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中对“巴黎公社原则”的详尽解释就成了空想加空想,而毛泽东同志的继续革命理论和实践就等于是错误的。因此想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要从保卫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则入手!巴黎人民的革命斗争尽管失败了,但是,革命是一种实践活动,不可能不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就从资本主义制度中直接生长出社会主义来。这也是巴黎公社原则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革命的践活动反过来检验了革命理论的是否正确性,促进了革命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五、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的重大遗失???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并没有特意的强调“党的领导”!列宁的这个著作是在1917年8-9月间秘密写成的。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列宁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并不是一个“党的导师”!
政党是什么?简单的讲,政党就是代表一个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由一些党员组成的,而是整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组成的,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但是在反对资产阶级争取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中确实需要一个有力的组织。党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相一至的,而不是对立的,如果发生了对立,这只能证明这个党已经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党了。
列宁说:无产阶级需要国家政权,中央集权的强力组织(原文:无产阶级需要国家政权,集中的强力组织),暴力组织,既是为了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也是为了领导广大民众即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来“调整”社会主义经济。
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的党,也就是教育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指导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袖。反之,现在占统治地位的机会主义却把工人的党教育成为一群脱离群众而代表工资优厚的工人的人物,只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苟且偷安”,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自己的长子权,也就是放弃那领导人民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作用。(原文:也就是不担当反对资产阶级的人民的革命领袖)
选自:1971年4月辽宁第一次印刷第32—34页
在网上流传的《国家与革命》已经受到一些人的别有用心的篡改。
我的这本《国家与革命》中,没有“中央集权的”字样!
我写这个读书笔记只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达到对《国家与革命》的广泛学习的目的。
绣金编和胡天发表了评论。胡天认为我的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没有特意强调党的领导,这个是我加进去的,我的观点。这里不是有否定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而是想说,既要党的领导!又要人民自已的首创精神!党和人民也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党和人民又是利益一至的,党应当是人民的一部分。当然是先进分子比较多的那部分。
党和人民的关系要好好的理论一下。“巴黎公社的原则”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往这条路上走!当然当时还没有共产党,但是不能因为没有党就否定了“巴黎公社的原则”。所有公职人员由全体人民选举产生,并且随时可以撤换。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权力带来的腐败。“巴黎公社的原则”中给革命政党的权力加以了很大的限制,这可能给一些打着马列主义旗号的人带来很不高兴的感觉。所以,有的人才很少提到“巴黎公社”的这些原则。难道只是工人、农民不是党员而没有一件“老革命家”的外衣就不可以成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吗?这显然是不符合马列主义精神的。
还应当把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总结到读书笔记中来。
六、读者的反应
1、
尼古拉同志这种表述是不是太武断了?
左派星火拿第五章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列宁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部分内容的引用,得出一个结论:列宁要保持一个有资产阶级法权的国家!
星火谈:人民群众管理国家无法实现!并认为我是无政府主义的。那他是什么呢?显然是轻视劳动人民的表现,显然是阶级立场的问题,精英观点也就是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观点。
————————————————————————
? ?? ? 尼古拉同志这种表述是不是太武断了呢?“星火谈”是整个“星火”的同志还是个别同志?请尼古拉同志不要这样把星火中个别同志的认识强加于整个星火。起码我个人不是这样认为的。
? ? 《国家与革命》这篇光辉著作,是列宁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许多论述,正像尼古拉同志说的是非常深刻。这篇文章前三章论述的是国家的实质,同时,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不断总结。并不是尼古拉同志所说的“谈的资产阶级国家是什么样子”;后几章论述的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有效的管理,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你所说的“巴黎公社原则”与“工资平等”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手段,我认为,列宁之所以说:我们目前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正是因为这个国家是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况且,在当时,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全新的社会,既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又没有科学规范的样板可以参考和借鉴,因而,社会主义初期,暂时保留一部分资产阶级法权也是必要的。毛泽东同志也曾多次这样讲过。但并不是说列宁同志就是“要保持一个有资产阶级法权的国家!”只要能够看懂这篇文章的同志都不会简单地下这个的结论。更何况,这种结论是相当荒谬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资产阶级法权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并使之逐步缩小,而不能继续扩大。
? ? 至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问题,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有过详细的论述。马克思曾说,工人给资产阶级建造了宫殿,给自己建造茅屋。工人给资本家创造了财富,给自己创造了贫穷。充分说明工家群众的智慧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专家学者不能比拟的。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劳动群众的智慧更是赞赏有加,“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就是最好的明证。单从“人民群众管理国家无法实现”这句话来讲,显然是错误的,那只能说明他的无知。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不就是鞍山钢铁厂的革命工人创造的管理方法吗?尽管这种管理方式还不很完善,但是,这充分说明工人阶级具有管理国家能力的。本人不知道持有“人民群众管理国家无法实现”这种认识的人是何根据,不过,我们不妨从另一方面分析,如果人民群众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是不可能很好地管理国家的。资本主义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复辟完全因为工人群众没有掌握马列主义理论。
? ?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也不过是从理论上进行了科学展望,直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才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又经过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实践和探索,才初步建立了一个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不科学,但是又具有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从十月革命算起到1976年10以后中国资本主义复辟,不过才五六十年的历史。
? ? 对于如何更好地管理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毛泽东等都进行了不不懈的努力,虽然后来毛泽东同志通过对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并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实践进行检验,初步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尽管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得到各国真正的共产党的认同,但是,这一理论也仍然是粗犷的,不系统、不完善的。远不能涵盖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实质,它还要经过多次的实践检验和总结。目前,苏联早已不复存在,中国资本主义复辟也三十多年了,因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被迫中断。现在,摆在真正的马列毛主义者面前的任务,就是按照革命导师创立的无产阶级国家学说,认真总结上一轮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和教训,重新发动工农群众进行武装革命,重建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否则,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另外,尼古拉同志现在依然把走资派邓小平称作同志,这一点,本人也是无法赞同的。因为本人认为,邓小平不仅是一个走资派,而且是一个十足的修正主义分子。关于这一点,不知道尼古拉同志是如何考虑的。难不成尼古拉同志认为邓小平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些,诚恳希望尼古拉同志亮明自己的观点。
二〇〇九年二月六日
七、谈谈巴黎公社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产资料公有制2、议政合一3、工资平等(国家所有公职人员只能领取相当于普通中等工人的工资)4、所有公职人员由全体人民选举产生,并且随时可以撤换。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有5、国家由武装起来的人民加以保卫!6、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思想!
显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基础,而工资平等、所有公职人员由全体人民选举产生,并且随时可以撤换、议政合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表现。最后,国家由武装起来的人民加以保卫!、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思想!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的根本保证和防止发生和平演变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提出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他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原望,并为已经发生的历史所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已经发生的历史,从生产关系的时间来说,大部分是私有制的。几千年来,人类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争夺流尽了血和受尽了苦难。终于出现了一个更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对人民革命进行指导。
但是光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而无法实现就成了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理论中强调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也是从历史中总结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办法。
资产阶级正是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号,号召人民起来进行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新的比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更加先进一些的剥削制度。保进了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但是这种“自由、平等、博爱”同时为资产阶级的制度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正是从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和学术中自然生长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但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整个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这个社会主义关系中其它的关系不协调或者不完全,那么,这个社会主义也是无法保证长期存在的。因此,做为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巴黎公社原则”的其它各个原则就为保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基本的生产关系提供必要的办法和手段。
八:列宁谈民主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还有他写的其它著作中,用大理的篇幅谈到“民主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只引用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写的那部分。
我们毛派中有很多人把民主和专政对立起来,这是个很大的误解。而且在引用《国家与革命》中的内容时,发现现在的网上的CHM格式的各种马列选集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窜改了!!!在第五部分中我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在引用原著时要经过比对,最好是和1976年以前出版的马列主义著作进行一下比对。之所以很多人把民主和专政对立起来可能也和这个窜改有很大的关系。
苏拉密说左派中有很多反动派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甚至不如革命的民主派(民运),实际上是当局哈吧狗。
列宁在其它著作中强调:俄国的共产主义者既要民主又要社会主义,并没有把社会主义和民主对立起来,而我们左派中有些人一谈到无产阶级专政,好象只有专政而没有民主这是极大的错误,这就给了想利用人民革命上升的人以可趁此机会。这个对建立那些想树立个人权威的人以很大的帮助,一味强调专政而没有民主的领导,都是别有用心的。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谈了选举制和与之制约的制度,那就是所有公职人员都可以随时撤换。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防止腐败的办法。如果我们延伸读一下《法兰西内战》对理解《国家与革命》此书更好。
列宁先引用了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的句子,然后进行了详细的解示:
选自《国家与革命》1971年4月辽宁第一次印刷,38—40页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一向作为中央政府的工具的警察,立刻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随时可以撤换的负责机关。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官吏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国家高级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公社在废除了常备军和警察这两种旧政府物质权力的工具以后,立刻着手摧毁精神压迫的工具,即僧侣势力…… 法官已失去其表面的独立性……他们今后应该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且可以撤换。……”
由此可见,公社用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的,似乎“仅仅”是更完全的民主:废除常备军,一切公职人员完全由选举产生并完全可以撤换。但是这个“仅仅”,事实上意味着两类根本不同的机构的大更替。在这里恰巧看到了一个“量转化为质”的例子:民主实行到一般所能想象的最完全最彻底的程度,就由资产阶级民主转化成无产阶级民主,即由国家(=对一定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转化成一种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的东西。
镇压资产阶级及其反抗,仍然是必要的。这对公社尤其必要,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坚决。但是实行镇压的机关在这里已经是居民的多数,而不象过去奴隶制、农奴諥制、雇佣奴隶制时代那样总是居民的少数。既然是人民这个大多数自己镇压他们的压迫者,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也就不需要了!国家就在这个意义上开始消亡。大多数人可以代替享有特权的少数人(享有特权的官吏、常备军长官)的特殊机构,自己来直接行使这些职能,而国家政权职能的行使愈是全民化,这个国家政权就愈不需要了。
在这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着重指出的公社所采取的一项措施:取消支付给官吏的一切办公费和一切金钱上的特权,把国家所有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的水平。这里恰巧最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转变:从资产阶级的民主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民主,从压迫者的民主转变为被压迫阶级的民主,从国家这个对一定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转变为由大多数人──工人和农民用共同的力量来镇压压迫者。正是在这特别明显的一点上,也许是国家问题的最重要的一点上,人们把马克思的教训忘得最干净!通俗的解释(这种解释多不胜数)是不提这一点的。人们把这一点看作已经过时的“幼稚的东西”,“照例”不讲它,正如基督教徒在获得国教地位以后,把带有民主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早期基督教的种种“幼稚的东西”“忘记了”一样。
降低国家高级官吏的薪金,看来“不过”是幼稚的原始的民主制度的要求。现代机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以前的社会民主主义者爱·伯恩施坦曾不止一次地重复资产阶级那种嘲笑“原始的”民主制度的庸俗做法。他同一切机会主义者一样,同现在的考茨基主义者一样,完全不懂得:第一,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返回”到“原始的”民主制度,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因为,不这样做,怎么能够过渡到由大多数居民以至全体居民行使国家职能呢?);第二,以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原始民主制度”同原始时代或资本主义以前时代的原始民主制度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文化创立了大生产──工厂、铁路、邮政、电话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旧的“国家政权”的大多数职能已经变得极其简单,已经可以简化为登记、记录、检查这样一些极其简单的手续,以致每一个识字的人都完全能够胜任这些职能,行使这些职能只须付给普通的“工人工资”,并且可以(也应当)把这些职能中任何特权制、“长官制”的痕迹铲除干净。
一切公职人员毫无例外地完全由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撤换,把他们的薪金减到普通的“工人工资”的水平,这些简单的和“不言而喻”的民主措施使工人和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完全一致起来,同时成为从资本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这些措施关系到对社会进行的国家的即纯政治的改造,但是这些措施自然只有同正在实行或正在准备实行的“剥夺剥夺者”联系起来,也就是同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公有制联系起来,才会显示出全部意义和作用。
马克思写道:“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的口号,因为它取消了两项最大的开支,即军队和官吏。”
农民同小资产阶级其他阶层一样,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上升”,能够“出人头地”(从资产阶级的意义来说),即变成富人,变成资产者,或者变成生活富裕和享有特权的官吏。在任何一个有农民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占大多数),大多数农民是受政府压迫而渴望推翻这个政府、渴望有一个“廉价”政府的。能够实现这一要求的只有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实现了这一要求,也就是向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迈进了一步。
选自《国家与革命》1971年4月辽宁第一次印刷,38—40页
1、应当讲,这个马列主义中的民主原则并没有很好的搞下去。
我们自已的头脑中也有这样的担心,劳动人民有这个觉悟选出真正的好的人民领袖和政府公职人员吗?还要不要“党的领导”?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但是,我们应当相信群众中的大多数是好的,只要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我相信党是有领导作用的,如果不是被选下台也没有关系,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这才是最可耻的下场。劳动人民能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是在人民的革命的党的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是在一个有完全无产阶级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即使反革命右派被选上台,由于他没有常备军做为台柱子,用不了很长时间,就会被武装起来的人民轰下台!
我们的法律以后应当写上“巴黎公社的原则神圣不可侵犯”,如违反此原则,人民可以自已自行处决任何阶级敌人!这就是伟大!的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法权!任何反动派都会在这种强力的法权面前瑟瑟发抖,不敢胡来!
2、“巴黎公社原则”中的民主原则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实行下去有很多原因。结合我国情况谈一谈
这和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有很大关系,而思想状况和人民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状况有很大关系。人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在现在社会工人和劳动人民每天至少要工作八小时!上下班因为工作地点的远近也在1至2小时之内,休息和睡眠需要8小时左右,这样一天16-18小时就过去了,而且空闲时间还要做些家务和会见一些朋友,因此,学习和思考各种生活中长远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多。是物质生活制约了人的思想的发展。
我国当时生产条件很落后,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载体书籍的制作和印刷在当时来讲相对不多,这对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播有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制约因素,确实和物质生产有很大的关系。民主的问题和一切问题一样是需要长时间的独立阅读和思索,只有有了这种思想才可能会有行动。
从《欧洲哲学史》这本书来说,大部分当时的哲学家,都是有产阶级的人,也就是说,摆脱了体力劳动能专心研究这些问题的人。思想和精神的发展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索来完成的,但是这需要时间!
对于组织政治学习这种方式能起多大作用,本人参加过一次政治学习,那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前后,主要是放了一部纪录电影,当时记得很清楚,其实,也就是走马观花。想了解事情的真象,还是需要很多相关的学习。可是当时,这是作不到的,每人发一个册子都作不到。而且这些东西编写的人持什么立场就能编出什么样的书。而只有水平相对好一些的人经过认真的审查才能了解具体的思想。不承认客观存在的脑体差距是不行的,主观不承认,客观上也存在。
这个问题好象离《国家与革命》一书的话题远了些,其实一点也不远。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讲了这么一些话。
列宁讲:彻底破坏官僚制的可能性是有保证的,因为社会主义将缩短劳动日,发动群众去建设新生活,使大多数居民都能够毫不例外地执行“国家职能”,这也就会使任何国家完全消亡。
选自《国家与革命》1971板第106页
列宁对劳动人民的解放其实有些太乐观了!不过必竟我读列宁写的东西还不是很多,所以在读其它列宁写的东西时可以找到其它相关的论述,这里只是谈谈自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