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风行九天:坤基元的诠释

火烧 2009-02-05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围绕坤基元展开,探讨其在宇宙与生命中的作用,结合阴阳组分与自然法则,揭示生象基元的哲学意义,强调动静结合与宏观微观互参的重要性。

风行九天:坤基元的诠释  

   

(卦符)坤:元,亨,利,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释诠]坤卦:有形的生象基元必须完整地体现出母性的功能才能通达事物的生生之境。在混沌现象中认识事物,必须要有突变思维;人为的次序走不通,就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才能发现自然规律。研究事物的历史需要明确阴阳组分的合成度量,放眼未来则必须知晓道的功用。阴阳属性比率度量确定并形成固有性质,方成一物,或完善一事。  

[把握]“元,亨,利,贞”本是阐述生象基元的性质功用的,但是,由于事物的虚实性质明显不同,所以必须清楚只有两个基元(或一个基元的虚实双解)才能达成正确认识宇宙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切实履行的目的。其无形的生象基元就是乾卦,是人类理性认识统合完成的;另一有形的生象基元就是坤卦,是人类感官所能知觉的,也是现象世界的器具属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个基元其实只是一个生象的“太极生象基元”,因其功用不同,不得不分头叙述而已。分不开这两个基元属性,是一元论的迷魂之处;合不成这两个基元的生象功能,是二元论、三分论误入歧途的所在。  

坤基元以体定位,化无形为有形,比较具体明晰,不足在于对事物关联本质的割裂和静态的片面性。乾基元以格拘形,化有形为无形,从而更加完整全面,不足在于对事物的细节掌握达不到精确,常常陷于是非模糊。且动而不静,连而不断,难下定评。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将两基元统一起来,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互参,分时分位,明确分判。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释诠]《彖传》说:有形的生象基元表达的是万物发生的机制,其原理与无形的基元一样。这一机制的功能在于揭示了实体的生生相续,永无止息;这一机制的作用在于适用万类,飞潜动植无所不包而又各遂其性。用牝马之象表示有形的基元,关键在于实体结构容易掌握,有利于分析研究。但是不能意志地强行,以免违反自然法则。只要按其固有的性质加以利用,我们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了。用阴阳属性组分来分析历史的事物,有利于归类总结;以自然法则为道,策划未来事业,就会事半功倍。黄金比率,也是焦点、界面、度,不仅适用于事物的性质分析,还广泛适合于真、善、美的标准态势。  

[把握]注意无形之乾基元的广大,有形之坤基元的至极。一个是无影无尽;一个是广博无限。乾包坤、坤承乾,坤生乾、乾应坤,互致无涯。所谓割裂,割地是乾的连续同一性,裂地是坤的关联的统一性,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黑格尔陷于理念思维并没有分清“统一”与“同一”的不同所在,因而才被准确定位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至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虚无”则更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诠]《大象传》说:世间万物各有其形体姿态,有所作为的人只有具备了广容并包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与环境同生共荣。  

[把握]现象是复杂的,也是纷繁的,生活更是个万花筒。正因如此,世界才有了无限生机。所以,“整齐划一”是要有所限制和规范的。可以在生象中把握,却不能具象描摹,否则就会违背自然规律,而遭至自然的惩罚。古代圣人所谓的“畏天命”,其诀窍正在这里。  

   

初六:履霜,坚冰至。  

[释诠]初爻:研究生象基元,就像脚踩在霜上一样,虽然感觉不是十分踏实,但却可以通过对冰的联想而体会其质度。  

《象》曰:“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释诠]《小象传》说:“踩到了霜”,说明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形而上”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熟练掌握结霜的机制原理,我们就可以根据它来制造冰了。  

[把握]需要重申的是《易》之大道哲学的特色就在于初爻对“无”,也就是形而上的逻辑思维的艺术把握。而“潜龙”之主客整全,“履霜”之主客呼应,真正是再形象不过了。这种“生象”的恰切比喻,不但避免了理念哲学的线性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静止、片面性,而且获得了全息效果。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释诠]二爻:不从线、面、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和多角度来考察、研究事物,人们的心灵意识就会出现不应有的缺失和遗漏,从而弊病丛生。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释诠]二爻需要动态研究,线相交而成面,面旋转而为体。“不仔细研究就会出现失误”,因为事物的规律是潜藏着的,不像光的影象那样显而易见。  

[把握]因为生象基元的“点阵”性,既所谓的“太极”思维,所以,此处从线(直)、面(方)、体(大)来对事物进行了层次分剖,这是易学的生象逻辑所在。然而,一旦以被理念思维拼音化了的“现汉”文词“随圆就方”地望文生义,就会堕入“文人”的“虚妄”陷阱,从而自命不凡、执迷不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释诠]有了整体生象的脉络把握,才可以守正。想要建立功业,只有懂得了那项事业所蕴含的内在机理,才能达到目的。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释诠]《小象传》说:“把握整体脉络”,才能因时制宜;“建立功勋”,是因为懂得“生象”的机理在于整全生动啊。  

[把握]事,也许一个人在做;但所做之事,却不是仅仅牵系一个人的。没有整体思维,缺乏大局意识,常常就会做出愚蠢的举动,误己害人。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释诠]包揽无遗,客观陈述,自然分判,就不会出现意见的分歧噪杂了。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释诠]《小象传》说:“全面客观地描述”,说明慎重行事,不会出现祸患。  

[把握]社会包罗万象,和平共处,各安其位,各负其责,才能各得其所。  

   

六五:黄裳,元吉。  

[释诠]政府首脑,达官显贵,有了整体生成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富民强国,长宜子孙。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释诠]《小象传》说:“政府要员能够富民强国”,文明风尚就会自然形成了。  

[把握]《易》之点石成金、化龙点睛之功,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易,实难也!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把“大人”、“君子”、“重臣”、“良相”之当为一语戳穿。很显然,这里的潜台词就是:世道衰微,“黄裳”之过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释诠]为整体生存而战,即使达不到目的,也彰显了道义的神圣。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释诠]《小象传》说:“为整体利益而战”,说明那时的社会已经道德堕落,礼坏乐崩了。  

[把握]《易》也好,《老子》也好,其“经”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无一处不弥漫着正气罡风,无一语不透射出浩然伟岸。比之“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和“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汤的凤凰不如鸡”之类自怨自艾的凄哀悲鸣,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强盗之所以为强盗,就在于以私理害公道。  

   

用六:利永贞。  

[释诠]坚持整生逻辑,才能长远生存。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释诠]《小象传》说:纯阴称“永贞”,就是说明只有懂得整体构形生成的太极阴阳原理,才可长存。  

[把握]形而上的生象基元(乾卦),有利于我们整体地认识事物的自在属性;形而下的生象基元(坤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宇宙的自为机制。没有属性的考量,“机制”就失去了意义;没了“机制”保障,属性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者是缠绕纠结,同时共生的关系,而不是威权的“辩证法”。阴阳属性的生象基元转录地是自然机制,辩证法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反映地是人为的理念语言逻辑。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释诠]《文言传》说:不能静止、片面地看待坤这一有形的生象基元。因为,虽然孤立地看,它可以任由人来排布,但是它的自组织的自发性,却是人类所不可违抗的。它那生象形式不单含括着事物的本质和自然规律,而且还揭示了宇宙构形生成的总规律,总原理。  

有形的生象基元是可以依理想的目的和强权意志假设就能实行的吗?不!乾、坤两个生象基元表达的是事物一体之虚实两面,且同时共生,相应变化的逻辑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释诠]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吉祥喜事;积攒恶行的家族,一定会遭遇许多意料之外的灾祸奇闻。大臣诛杀他的君主,儿子诛杀他的父亲,决非一事之误,或脑子里一时的哪根筋不对。而是罪恶长期逐渐积累的结果。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伪饰巧辩,不如早一些懂得事物构形生成的内在规律。《易》说:“履霜,坚冰至”,大概说的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意思吧!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也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释诠]“直”,说地是方向要正确;“方”,说地是道德要高尚。有所作为的人因敬畏规律而内心正直,因道德高尚而超越群伦。内心敬仰崇高,则人们必以恭敬待之。“全面地考虑问题,而不出现弊病”,则人们就不会怀疑他的作为了。  

   

虽有每,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释诠]具体的事物虽然各有分别,必须保有自己的特殊性质,才能形成大千世界;但是,从事社会公共事务活动者,必须要具备先人后己的品质,先公后私,而不应只谋一己之私。这是社会的文明构形层次法则,广生情怀,也是公务人员的规矩。如果这种法则不能够得以树立,甚至把“私”性奉为指导人类的“普世价值”,那么这种社会的组合形式即将因丛林法则的猖獗暴露而泯灭人的本质,早晚要瓦解涣散,而被新的整体主义的社会机制所取代。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释诠]无形与有形的生象基元相合而为太极生象基元,则草木繁荣,六畜兴旺,风调雨顺,社会昌盛;一旦无形与有形的基元缺少了生生之机,则势将社会昏暗,万物遭损,鸡犬不得安宁;仁人志士也将因无用武之地,被困于受屈含冤的处境而无所成就。《易》说:“要全面而客观地描述”,说地就是必须慎重处事,以免人类互相残杀。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每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释诠]杰出人物都是在包容中通达大道,因而能安居己位,正确处理和对待事物。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前途、人类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披波斩浪,就会如鱼得水,开创伟业: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啊!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释诠]一个社会团体或组织,如果不具备整体生成思维,就会给社会带来动荡和争夺。正因团体或组织的困境在于自利性,才要求政府首脑必须谨戒提防狭隘思维。抛弃短视的自利思想,才能包容广大啊。虽然困于地位所及,团体与团体、组织与组织之间必然有着利益的分歧,但是血浓于水,竞争离不开眷顾整体利益这个前提。  

生象基元,动态地表达着事物构形生成之理。无形的基元幽深难测,有形的基元广阔包容。  

[把握]以人事明大道,坤卦《文言传》超绝之思维,是历代西方大哲所难以企及的。言简意赅,一矢中的,诚不我欺也。  

[总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乾元虽然虚指,实是总括万物之生象;坤元虽为实证,却是具象不离整体之笼罩。乾元,坤元之统合整生,也就是公式:自然本体=[阴U阳]×道     

的真正含义。  

阴阳两种属性的相互作用,就是宇宙间事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源泉。而道,就是这一发展、变化的行迹,或生成的本质信息。掌握了乾、坤两生象基元的组合性质,变化表征,也就具有了整体把握事物的逻辑基础。大道哲学的实质就是真在论,就是统一开放的人类文明发展哲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