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早是谁说的?

火烧 2009-01-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探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起源,指出其并非杨朱所言,但与他思想相关。该句最早见于《水浒》,后被误解为自私自利的借口。佛经也指出此句为错误观念,强调应为社会和众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早是谁说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不是杨朱说的,但确实与他有干系。杨朱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反对儒墨,主张贵生,重己,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孟子》上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列子》上说“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这样的认识,无疑有点“个人主义”,这与中国正统的思想相去太远,而且也很容易被引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

实际上,“天诛地灭”最早见于《水浒》。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查。”小说中这句话可以总结为“人若为己,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自私自利者为自己辩护的托词,这句话可能在清代以后才流行起来,殊不知它最早的出处原意却是“人若为己,天诛地灭”。

2000年净空法师开讲《佛说十善业道经》,在第二十四集中说:谚语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句话是错误的,这句话不是正见,误导了许许多多的众生。什么是正见?人应当为社会,应当为众生,这是正知正见,而不仅仅是为自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