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不折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终极结果

火烧 2009-01-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不折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终极结果展开,分析了‘折腾’的来源与影响,强调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以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推动有序、公正、法治的政治局面。
“不折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终极结果

  
  自从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十分罕见地使用了“不折腾”一词后,引发网友热议。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对此予以解读。然而,迄今为止,尚无任何权威性的定论。
  在笔者看来,“折腾”是绝对的,“不折腾”是相对的,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语境下。2008年,我们不就是在“折腾”中前进吗?君不见,我们遇到了太多太多的灾难和危机:1、天灾(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南方洪水);2、人祸(胶济铁路火车相撞、襄汾溃坝、龙岗火灾);3、骚乱(瓮安民变、西藏和新疆骚乱、杨佳杀警、陇南民变、重庆的士司机罢工);4、健康危机(手足口病疫情、三鹿毒奶事件、广元橘灾);5、经济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股市狂泻、房地产危机、出口企业倒闭危机)。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折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理性地讲,有些“折腾”是不可避免的,譬如自然灾害。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对中国而言,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次很大的“折腾”。我国在这个“折腾”中,民族意志得到了凝聚,民族精神得到了提升,民族力量得到了激发,坏事变成了好事。而有些“折腾”是可以预防的,譬如三鹿毒奶事件。如果在事发之初,我们相关的监管部门多一点责任意识,如果我们的乳品企业多一点道德血液,怎么会造成整个乳品行业的大震荡呢?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作出进一步的判断,没有“折腾”,就没有认识的统一;没有“折腾”,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折腾”,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但是,有一点必须是十分明确的,这个意义上的“折腾”,不是腐败的借口,不是乱国的理由,不是欺民的拐杖,更不是西化的掩饰。如果任由这样的“折腾”发生,那是绝对不能容许的,那是必须予以严厉惩治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折腾”是不文明的政治意识、不文明的政治制度、不文明的政治行为的必然结果。象上述中的人祸等,就是这种“折腾”的充分反映。因此,要想实现真正的“不折腾”,就必须大力营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和谐社会为理念的政治文明。
  什么是政治文明呢?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创造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它是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支柱,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
  政治意识文明体现为包括公平、公正、正义、理性、权利、义务、责任、自由、自主、平等、博爱、民主、法治等一系列的政治理念,“使每个人的生活达到最优”、“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等进步的理念是政治意识文明的生动体现;政治制度文明突出体现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发展进步,其精华就在于“有衡”,即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制衡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均衡是为了防止无谓的利益冲突;政治行为文明的标准是合理、合法、和平、理性、公开、公平、公正等,政治文明行为之精髓是“有序”,而政治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和规范,当然,这里的“有序”并不是以排斥人性、自由为代价的,秩序因内涵着自由而不乏活力,自由因遵循秩序而充满生机,这是政治行为文明的最高境界。如果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三者得到了良好的统一,达到了文明的境界,就会形成人人愉悦的政治文明。
  当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政治文明建设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政治文明建设并不因此而停滞,相反,还需要增强政治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朝着既定的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按照胡锦涛“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总要求,我国建设的政治文明必须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精髓,必须体现如下要求,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针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质言之,我国要建设的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是毛主席倡导的那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而绝不是其他。在这个语境下,还会出现“折腾”吗?
  综上所述,“不折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终极结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