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铸币税改革和纯货币(党爱民翻译)

火烧 2009-01-02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铸币税改革与纯货币的关系,分析活期存款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提出通过铸币税收入调控经济,提升金融稳定性,减少银行特殊利益,实现通货膨胀控制。

铸币税改革和纯货币  

文/虎博Joseph Huber(德)  

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 党爱民 翻译  

(纸媒请与本人联系[email protected])  

   

  [译者评论:德国馬丁路德大学的虎博(Joseph Huber)教授在他的著作《创造新货币》中指出,凭借着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商业银行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创造了大量的非现金货币,也即是占M1绝大部分的活期存款。虎博教授认为,这些非现金活期存款充当法定货币的职能,按理说它应当是政府的铸币税收入,但政府放弃了,于是便给银行业带来了巨额的非正常特殊利益。  

   

  中国2007年的M1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6525亿,其中现金仅增加3302亿元,活期存款净增加23223亿。如果我们能把M1增量的一部分置换成铸币税,比方说50%,就是11611亿元,差不多每人可以发1000元了。中央银行可以把这笔钱作为铸币税交给财政,再由财政把这些钱平均发给全国人民,在发钱的同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使M1的总量仍然符合我们预先设定的控制目标。这样做就可以完全打消通货膨胀的疑虑,这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另外,虎博教授认为银行业还获得了另一部分非正常收入,那就是从客户那里拿来无利息的活期存款,却把这些钱以高利息贷给企业(西方一般活期存款利息为零)。现在中国的或存款利息为0.36%,一年期贷款利息为5.31%,利息差为4.95%。M1总量为152560亿,其中M0为30375亿扣除,则剩122185,每年贷款收入约为6048亿元,其中部分应当归于社会。如果活期存款的利息再提高0.8%左右,那么,每年就可以多出约1000亿。]  

   

  铸币税的意思是政府从创造新货币中获得收入,并把它花费到循环中。铸币税改革的建议是面向如何创造和发行新的官方通货。它基于对现代信息社会中货币的本质与功能的先进认识。  

   

问题的背景  

让我首先对铸币税改革的背景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1.公共代理患有金融问题  

2.货币的商业创造超出控制  

3.各种货币和金融的不稳定性  

   

1.公共代理患有金融问题是众所周知的  

   a)政府预算处于高水平的不平衡,难以削减  

   b)因选民支付的高税收而增长的不满,结果导致  

   c)政府债台高筑,难以停止和减少,并损害政府的活动能力。(即使在美国,财政盈余仅有两年,情况大致也是这样,并且或许可以证明更加糟糕,因为除了高的政府债务之外,现在还有私人债务达到了闻所未闻的程度。)  

   

2.知道较少的是通过银行业部门进行货币的商业创造失去控制的问题。事实上,大银行霸占创造货币的特权(即,创造和发行经济需要的货币供应的权力)。  

   

  在今天的术语中,货币的供给量对应的货币总数叫做M1。M1是由所有流通中的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硬币和纸币是现金,而经常账户重的活期存款是非现金。银行不能生产硬币(它是政府的传统权力),也不能印刷纸币(它是中央银行的特权)。然而,银行可以创造活期存款(也叫做支票存款、或隔夜存款)。它们通过放贷和打印货币的数量实现货币创造,它们把它们自己的信用账户作为客户的一项要求权,把客户的经常账户作为它们的一项现金债务。这就是令人惊奇的中央银行和银行一样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现代信息单元货币。  

   

  由于最近数十年非现金支付实践的发展以及基于IT技术的非现金流通的加速,现金在M1中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活期存款的份额在快速增长。  

   

  在英国,目前93%的货币存量是活期存款。在欧洲,它们的总量是82%,日本是75%,美国是60%。如果考虑到每年增加的M1,则M1中活期存款的份额在英国占95-99%,欧洲区是90%,等等。  

   

  打印活期存款是制造货币的最廉价及最有利可图的办法。他没有任何采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低的交易成本。非常重要的是,活期存款具有非正常的额外利润,因为把钱以正常贷款利率借给客户,而银行自己不需要支付任何储蓄利息。因此,不是正常的边际利润,比方说,9%的贷款利息减去5%的储蓄利息得到4%的正常利润,实际上银行通过避免借款赚到了额外的5%,因为它们自己打印货币,不需要从储户那里借钱。  

   

  如果有人想知道我们这里谈到的钱(额外收益)有多少,请采用现有的活期储蓄的数量乘以国家基本利率(在英国暂时大约5.5%),或者甚至乘以国家货币市场利率(在英国,银行业内部拆借利率约为5-6.5%)。基本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某个组合(存款利率低于它)表示如果银行向储户借钱的话要支付的利率。  

   

  基于简单的理由,以国家基准利率估计,英国每年有大约价值220亿英镑的银行业特殊利益,欧洲区约740亿欧元。这些来自创造活期存款的特殊银行业利益相当于一个隐蔽的补贴。一年220亿英镑的隐蔽补贴是众银行的独享的一大块“免费午餐”,公众代理人、纳税人、企业以及家庭没有享受到,他们只有向这些钱支付利息的痛苦负担。  

      

  可是这仅仅是整个损失的三分之一,损失的另外三分之二是放弃的属于国库的铸币税。如果有人想得到放弃的铸币税有多少的想法,考虑每年增加的活期储蓄,因为这是政府应当得到的粗略收入——如果中央银行的发行部门创造非现金货币给政府,让政府把它以不计利息、无须偿还的方式花费到流通中的话。   

   

  在英国,每年放弃的铸币税约为420亿英镑,欧元区约为1600亿欧元。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主管必然会高兴地面对这里描绘的选择机会。为什么这样一个公共收入的良性来源没有被打开?事实上,尤其在这种情况下,它是真正的免费午餐,任何人没有负担,简单到每年只需增加通货的供应、在货币和财政唯物主义的感官上“凭空”创造货币——实际上仅仅是依据专业标准凭“良心”行事。  

      

  在整个文明史中,官方通货的创造是公共机构(如财政部、议会、或中央银行)的专属特权,因此他们变成了国家货币当局。在牺牲纳税人和顾客利益的情况下,把这项特权让给商业银行是非法的。官方通货(在人们的手中循环、在各个帐户中循环,它是匿名的支付手段,并不属于任何人)是一项公共利益,它的价值应该附加到公共利益上,它不应该从属于货币的制造者。他的时间也是不公正和没有效率的,因为量太大。银行业特殊利益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放弃的铸币税两项合计为:英国现在每年约600-700亿英镑,欧元区约2300-2400欧元。  

   

 3. 现存的极小储备体系导致货币和金融不安全、不稳定  

   

  银行扮演顺周期角色。这是相当自然的,任何人都是这样,仅仅是或大或小。当经济形势或客户们认为境况好时,银行倾向于冒风险,客户也花销大方,当经济形势和客户们认为境况变坏时,银行倾向于风险保守,客户也吝啬起来。现在银行几乎创造所有的货币,因此货币供给倾向于以顺周期的形式波动。结果是,在货币和资本的供给方面经常发生顺周期的过剩和短缺。这就是金融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也是导致真实经济周期过热和萧条的原因。  

   

  今天的极小储备体系(具有混合货币基础和双倍非现金循环体系),实际上有喜有忧。以历史的眼光从法律和货币的观点来看,它代表一个混乱的变迁阶段——正处在由传统的金属货币时代朝向将来的信息法定通货进发中间阶段。在当前这个阶段,储备系统变得不透明和难以理解(甚至很银行家也不理解)。货币的数量难以控制,而且整个系统倾向于不稳定和危机频仍。此外,在银行的储蓄始终不安全。个别银行倒闭,很多储蓄处于风险中。在一般的银行业危机中,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者的角色变得无效,这可以在过去10年中经历过严重金融危机的国家中看到,从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到俄罗斯和东南亚。  

改革建议  

  前面列出了问题的清单,我们当然不能声称铸币税改革是针对任何现存的货币和财政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我们提出的铸币税改革,一定能够解决货币安全问题、货币数量控制问题、货币创造的合法性问题,它还有利于解决政府财政问题——也就是广泛的财政和经济稳定性问题。  

  铸币税包含两个要素,可以看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完全恢复铸币税。这项改革将确保(实际上在现代历史上是第一次)一个民主合法的公共当局(如中央银行的发行部门)将具有创造和发行货币(等于官方通货的存量)的特权。  

   

  中央银行的发行部门将有规则的决定需要多少货币,是灵活决定,而不是根据与法律相关的政策来决定。中央银行将处于一个强烈独立的制度的位置上。在正常情况下,议会和政府没有权利强制它作出决定。技术上,发行部门将作出它的决定,与现在的做法非常相像,它的基础是:  

a)监控经济增长(货币的创造以GDP的潜在增长为导向)  

b)利率(更高/低的利率表示更强的货币需求/供给)  

c) 考虑银行每周或双周的统计报表,以及他们借贷交易的结构和容量  

  这个发行部门将新创造的货币转移给财政国库。政府将反过来决定如何使用铸币税这笔“免费午餐”,比方说花在教育上、或者收入补贴、或者支付政府债务、或者用于减税(如给予每年的铸币税减免)、或者是这些可能性的一个组合。  

  铸币税改革的另一面是确保银行能继续它今天所做的一切,除了创造活期存款。通过银行体系创造活期存款的业务将被取消。  

  铸币税改革的这两个目标(恢复创造货币的公共特权,结束银行体系对活期存款的创造)可以经由与一项技术措施相结合的两项法律措施来实现,所有这些是惊人的简单、容易实现。  

  首先,活期存款必须由目前纯粹的货币债权/债务绝对地转化为现行的非现金货币单位。对应的法律手短是:在银行法中,发行钞票的条款需要修正为包括除了钞票和硬币之外,再加非现金货币。这样,活期存款将取得法定货币(legal tender)的地位。该法律因此将影响人们的普遍习惯——把在经常帐户中的活期存款已经当作官方货币使用的普遍习惯。它们不是官方货币,只要它们未被绝对地宣称为现行的法定货币的单位。(译注:只要不让它们叫“元”,他们就不是法币)  

  第二项法律措施就是宣称在银行的经常帐户是客户专有的现金帐户。这就如同硬币在我们的口袋里、钞票在我们皮夹里一样,客户将在他们的现金帐户上有一个非现金法定货币。这不是今天的实际情形,即使它看上去有点像。不仅是今天的活期存款纯粹的债权/债务变成通货信息单位,而且活期存款的“箱子”(经常帐户)也是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属于银行,如同它同时属于客户一样。如果客户的现金汇票的结算牵扯到储备的支付,与这些储备不需从客户流到客户相反,它们会由银行的经营帐户计入接受银行的经营帐户。  

  这就是为什么宣称经常账户的合法行为是现金帐户必须与一个会计的技术手段相结合:经常账户将脱离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因此他们分开存在),因为从银行这边看,拿掉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如同银行为它的客户管理的股票和有价证券的储蓄账户。将来的记账方式是货币账户仅认作客户,而不认作银行。货币帐户和无现金支付汇票当然能被银行管理,作为对客户的一项服务。但是,客户的货币账户将不再是银行的生意,也就是说,它不再是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   

  当银行想要放一笔贷款时,他将确保借进一笔放债的钱。如果银行从它自己的客户那里借钱,这将不再是被描述为用另一个长期负债的账户替换一个经常账户的负债,而是包含一个真实的货币传送——钱从客户的现金帐户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经营账户上,钱再从这里支付到那些从银行贷款的个人或机构的货币账户上。  

   

  现存的支付清算系统仍然能被使用,和今天银行对银行的交易完全一样。客户对客户的支付清算、客户对银行、以及银行对客户将需要一些技术调整。  

   

Advantages优点  

   

  铸币税改革的优点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努力去寻找他的可能的缺点,但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为铸币税改革而战斗的同盟可能包括几乎所有人,因为任何人都会从中获益——除了那些大银行,因为他们会因此而丧失创造活期存折的特殊利益。  

   

  铸币税改革是一项简单的增补性改革,很容易实施。 它明显象征着货币制度的演变的下一个步骤。 这项改革不是要推翻现存的制度,而是轻微的改动它——尽管要对长期建立起来的制度和实践进行重大的改建。这个提案实际上几乎准许保留现有制度的一切——如果在政治上有此意愿的话。  

  进一步优点明显包括对政府预算的好处。这可能反过来给纳税人留下更多的收入,因而提高了国民资本的存量,尤其是对私人家庭和和中小企业而言。  

  通货的存量将是无债务的,也就是说,以经济为基础的货币既没有利息负担、也无须偿还。这导致一个更低的整体利率水平,以及相应的整体上更高水平的投资和就业。  

   

  在货币帐户上的活期存款在最初将完全是安全货币。流通中的通货存量在任何环境下是稳定的,并且它的增加也是稳定的或连续的,在真实经济中它自己转化为稳定效果。  

  通货存量的数量完全在发行货币当局(我们建议在中央银行的发行部门)的控制之下。 货币的数量对通货膨胀而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通货膨胀的因素完全在第一时间被控制,与之完全相对的是今天混乱的中央银行丧失了对货币数量的控制,商业银行发行了与它认为的信用价值一样多的货币,因此导致加速通货膨胀或者恶化通货紧缩(如在日本最近发生的)的显著周期性效果。  

   

Plain money纯货币  

  由于铸币税的改革,以及也以它作为货币的基础,这个货币制度可以被叫做纯货币制度。  在今天的极小的储备系统中,有混合的货币,来自于混合的来源,具有混合的合法法律地位,以及经由营业账户(中央银行储备)和经常账户(银行的活期存款)的双倍非现金循环,由于现金变成了一个不相干的非现金转换形式,在技术上,是一个非透明系统,几乎不可能去控制(因此不安全不稳定,也不公平),也不可能把特殊银行业的利益放到一个适度的位置。  

   

  纯货币(在差别上)在任何形式上(现金、电子现金、活期存款)是完全合法的法定货币。纯货币具有现代货币的全部优点,因为金属货币的年代已经过去,不再代表自然价值。今天的通货单位仅仅代表关于经济价值的信息。它们给一个与其价值相等的购买力数量。它的价值来自于真实经济的生产力,而货币的单位本身(支付手段)是“由良心”创造的。在纯货币的情况下,通货以非债务的身份来仅自于民族的权威机构,以此方式确保它的价值产生于对公众有利。所有的通货都是货币循环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现存的双倍非现金循环系统)。纯货币构成一个简单且健康的系统,容易理解、掌握和保持控制。  

   

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铸币税的改革远非威胁银行业,也不会对银行业的收益性构成威胁,仅仅是针对由创造新的活期存款中得到的超常特殊利益。余下的部分,银行业的机构和金融市场可以照样保留,她们每天的工作和程序如同一切也没有发生一样。什么也不会被剥夺,没有任何人的货币资产(包括银行的)被触动。  

   

  铸币税改革是关于保持和完全恢复货币的国有化血统。然而,它不是关于银行业的国有化,在铸币税和纯货币的条件下,银行业可以是一个完全的自由企业。  

  只有客户保留更多的收入,并且有能力积累更高水平的自有资本,他们必然会成为比现在更好的银行业客户。这样,银行业的特殊非法利益的损失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更富裕客户的更高业务量得到补偿。  

  铸币税改革将清除地增加银行之间的竞争与银行业的效率,因为它结束了大银行在今天的储备系统中的垄断优势。越小的银行,其创造活期储蓄的能力越受到约束,因为他较少有客户、更小的地理半径、较少支付流动性,越小的银行需要越多的储备以便进行它们的活动。与之相比,那些全国范围的、具有国际地位的,具有数百万客户和几十亿周转资金的大银行,它们几乎是独立于中央银行储备,特备是最小储备的政策让他们几乎完全没有任何约束。对此,铸币税改革将有助于小银行和大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这就是为什么(如果适当地表达)铸币税的改革会获得中小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支持的原因。  

   

  此外,今天的结构被认为是一个银行将变得更加清楚。今天,银行至少履行5个功能。这些不需要存在于“一个屋檐下”(因此叫做通用银行)。不同的功能可以搬到单独的行业,而且这些部分已经是事实:  

   

1.通货兑换的银行。它们兑换外汇,它们兑换硬币、钞票和活期存款,以及以旧换新。  

   

2.银行通过借钱和存款拿到钱,并放贷。我的看法是,借贷应该被保留为银行的核心业务。  

   

3.银行以活期储蓄的方式创造货币作为并行的支付手段,并与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叫同样的名字。  

   

4.对于它们的客户,银行回报给它们账户管理和无现金支付的服务(如同中央银行管理银行的营业储蓄)  

   

5.商业银行参与所谓的投资银行——围绕着一定数量的不同金融活动,包括公司重组和收购的金融操作、开展公共服务和保险、对客户开展经纪和投资组合,商业银行在很多国家也是重要的股份持有者、基金持有者、以及外汇持有者。  

   

  现在仍然不知道要多久才会把这些功能从“一个屋檐下”搬走,或者是否这些不同的功能将逐步变成分离的业务。从铸币税改革和村货币的立场来看,两件事情非常清楚:商业银行必须停止创造活期存款,以及管理货币帐户的服务和无现金支付可以完美地由特殊的分离部门来完成,以便在传统的银行内部(或新建立的部门)分割利润。这些将无疑使得银行比今天更有效率、更加低成本,今天,银行实际上没有兴趣直接做管理帐户的服务,尽管它给他们间接地非法的卑鄙的凭空创造货币,因此获得私人利益——这些利益本来应当属于公共利益。  

   

   

《纯货币》笔记  

  P52。通货膨胀问题。纯货币不是印很多货币,而是取代由来已久的印钞程序,根据必须创造的货币的量来决定,与今天所不同的是其来源,而不是其数量。由商业银行创造活期存折,变成中央银行创造非现金货币。货币的数量仍然一样多,主要是以潜在经济增长为导向,不会超出货币政策的限制。换句话说,它不会超出当前真实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市场经济交易潜在的需求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