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智胜 贾逵不但智胜曹操一筹,他的儿子还杀了曹魏皇帝曹髦
贾逵不但智胜曹操一筹,他的儿子还杀了曹魏皇帝曹髦
中国古代习惯以官职称呼一个人。大家读三国,知道刘备有个妇孺皆知的称谓叫刘豫州。其实,这个称谓有点欠妥。因为刘备并没有真正当过豫州刺史,他的豫州刺史是遥领的,是虚衔。真正因当豫州刺史而闻名的是曹操手下的能臣贾逵,贾豫州。
早年的贾逵非常穷,冬天里他连棉衣都没有,无奈何,只好跑到大舅子家里过夜,第二天一大早,贾逵连个招呼都不打,穿着大舅子的棉裤跑了。一时传为笑谈。
人穷志不穷。贾逵少年时期一方面显示出军事方面的过人天赋,小孩子们在一块玩耍的时候,他像一个将军一样指挥布阵,甚有章法。他爷爷因此觉得这个孙子将来会作大将军,便教他兵法。谁知,贾逵比楚霸王项羽强多了,教多少,会多少,而且都能背诵如流。成年后,贾逵深爱学习,一部艰深晦涩的《春秋左传》,他一个月就能过一遍,渐渐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因为工作出色,贾逵引起曹操的注意。曹操为了对付马超,特意任命贾逵为弘农太守。在这个领导岗位上,贾逵政绩斐然。有一次,曹操听完下属对贾逵工作的汇报后,情不自禁地说,如果天下的太守都像贾逵那样,我就可高枕无忧了。
贾逵以为生气,脖子上长了个大瘤子。他想把脖子上瘤割掉,曹操却对他说,十人割瘤九人死,你还是不要割的好。贾逵就作罢了。
众所周知,曹操是不好侍候的。贾逵也不是一般人。二人有一次深入的过招。曹操晚年,再征江南,想把东吴吃掉。可是,天公不作美,南方阴雨不断,魏军苦不堪言,老百姓的负担更重。大家都想撤兵,可曹操一意孤行,还下了拒谏令,谁敢劝我撤兵,我整死他。
但是,贾逵敢为民请命。他联合了其他三位主簿写了一份申请报告,劝曹操撤兵。曹操大怒,问谁是主笔。贾逵说是我。曹操命人将贾逵关进大牢,听候处分。
贾逵这个人人缘好啊,牢里的狱卒都不给他上枷具,还好吃好喝地侍候他。贾逵连忙说使不得,你们这是害我,赶紧虐待我吧。狱卒很纳闷,这人真有意思,就按着贾逵说的办。没多久,曹操派人来探视贾逵,见其状甚惨,就给他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了。
狱卒就问贾逵为什么这样。贾逵解释说,丞相这个人猜疑心很重,他本来是要整我泄愤,你们如果善待我,丞相岂能容我,那我必死无疑。你们虐待我,丞相看我可怜兮兮,就原谅我了。
在这场绝顶高手之间的过招中,显然,贾逵更胜一筹。
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请记住这个年份,因为一代奸雄曹操死了。曹操死的很不是地方,他死在了洛阳,而魏国的首都在邺城,接班人曹丕也在邺城。这就出现了权力真空。
有人建议说,先秘不发丧,等到邺城让曹丕接班后再公开曹操的死讯。时任谏议大夫的贾逵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在洛阳主持大计,贾逵坚决主站发丧,让大家都来奔丧。阎王死了,小鬼乱跳。正在这时,一向和曹操貌合神离的青州兵叛乱而去,大家说要立刻出兵镇压。贾逵头脑很冷静,他认为这个时候不宜出兵,传令各地要好好招待青州兵,不要刺激他们。
然后曹家老三曹彰带着部队率先赶来了,说是来奔丧的,其实他想干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曹彰一向勇猛彪悍,大家都很怕他。贾逵不怕,他义正词严质问曹彰想干什么。曹彰说,我爹的大印呢,给我!贾逵像老师批评孩子一样教训曹彰说,家有长子,国有储君,你爹的大印不是你该过问的。曹彰不得不低下那颗高傲的头。
克服重重阻力,贾逵终于将曹操的灵柩顺利运到邺城,让曹丕顺理成章地接了班。应该说,曹丕很感激贾逵才对,没有贾逵,他能当上魏文帝吗?可是,曹丕这个人却很不厚道,他先让堂堂谏议大夫贾逵当了邺县县令。接着,又让贾逵当了魏郡太守。贾逵牵连到了一个案子,需要说事。曹丕笑笑说,像贾逵这种功勋卓著的人,可以免死十次,算了吧。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可是,曹丕到底还是将贾逵外放,当了豫州刺史。
贾逵这人脾气很直,他满腔抱怨地对曹丕说,我给你守了六年的天门,如今天门要开了,我却被踢出来。好吧!好吧!希望陛下您善待百姓,好自为之,做一个好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