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 北宋漕运四渠指的是哪四条河?北宋漕运四渠的简介

火烧 2022-01-27 05:39:44 1047
北宋漕运四渠指的是哪四条河?北宋漕运四渠的简介 北宋东京开封府有汴、蔡(惠民)、金水、广济(五丈)四河,流贯城内,以通各地漕运,合称漕运四渠。汴河即隋通济渠,唐时改称广济渠,俗称汴河。自孟州河阴县(今

北宋漕运四渠指的是哪四条河?北宋漕运四渠的简介  

北宋东京开封府有汴、蔡(惠民)、金水、广济(五丈)四河,流贯城内,以通各地漕运,合称漕运四渠。

汴河即隋通济渠,唐时改称广济渠,俗称汴河。自孟州河阴县(今河南荥阳东北,故址已坍入河中)西汴口引黄河水东流,经郑州、中牟之北,至东京外城西分为两股,由宣泽、利泽两水门入城,合为一股,经里城御街州桥、相国寺前,东南又分为两股,由通津、上善两水门出城,合为一股,经陈留、雍丘(今河南杞县)之北,又经襄邑(今河南睢县)、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宋城(今河南商丘)、下邑(今河南夏邑)、永城、宿州(今安徽宿县)灵璧、虹县(今安徽泗县)、青阳镇(今江苏泗洪)之南,又东南至泗州盱眙县(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宋时与今江苏盱眙县隔淮相对)汇入淮河。全长约六百公里。晚唐以后,河道堙塞,漕运不通。五代后周显德年间,曾几次疏浚,修筑堤防,自汴口至淮,舟楫始通。北宋时,东南已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汴河则是北宋政府攫取江淮财富的主要运输线。

蔡河的前身是战国时的鸿沟、西汉时的狼汤渠,魏晋时通称蔡水,为南北水运要道,唐末堙废。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导汴水入蔡,重加疏浚,又称闵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开浚蔡河自都城至通许镇(今通许县),并设斗门以节水流。次年,又自新郑引洧水(今双洎河)凿渠东北流经尉氏西、中牟东,至东京外城南垣广利水门入城,史称闵河。入城后东接蔡河,折而南流,由普济水门出城,南流经通许、扶沟、太康、宛丘(今河南淮阳)等地,至项城(今河南沈丘)西注入颍水。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又在长葛县境内开渠二十里,将洧水上游与其南面的水(今水河)接通,亦作为闵河水源的一部分。在此以前又曾将洧、二水的下游疏经鄢陵、扶沟等县汇入蔡河。于是蔡河水量大增,舟楫相继,商贾毕至,都下利之。宋初开封城西南称闵河。开宝六年(973)改称闵河为惠民河,东南称蔡河。后因惠民河和蔡河实为一条河流的两个河段,故有时称惠民河也包括蔡河河段。

五丈河是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在南济故道基础上开浚而成的。河道自开封城西分汴水东北流,经东明(今河南兰考东北)、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至巨野西北六十里的济州合蔡镇注入梁山泊,出梁山泊沿着北清河(亦即古济水),以通青、郓之漕。宋建隆二年二月,疏浚五丈河,自都城开封历曹(今山东菏泽西北)、济(今山东巨野南)、郓(今山东东平)等州,以通东方漕运。同年三月,因五丈河以汴河为源,泥沙淤淀,不利行舟,遂自荥阳县境内凿渠引京、索二水,东流过中牟县,凡百余里,名金水河,至开封城西架槽横绝汴河,并设斗门,引入城壕,由外城西垣的咸丰水门东汇入五丈河。五丈河自东京外城北面的永顺水门入城,至东城善利水门出城。开宝六年又改五丈河名为广济河。

上述漕运四渠经宋初疏浚和开凿后,形成了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宋史·河渠志》载,汴都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但金水河主要作用是供给广济河的水源,兼及运输京西木材入都城,并无正式漕运之利。其他三渠则为东京经济命脉所系,连同漕引陕西诸州物资的黄河,历史上又合称漕运四河。

三渠中以汴河最为重要。全国最富庶的东南六路(淮南路,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两浙路)的漕粮百货,均由该渠运往京师,所谓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开封城内外数十万驻军、数十百万户居民,仰给在此一渠。所以宋人张方平说:汴河乃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

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 北宋漕运四渠指的是哪四条河?北宋漕运四渠的简介

蔡河主要输送陈(今河南淮阳)、颍(今安徽阜阳)、许(今河南许昌)、蔡(今河南汝南)、光(今河南潢川)、寿(今安徽凤台)等州所提供的粮食,可是它所沟通的地区却不仅限于此。自开封沿蔡河南下入颍,由颍入淮,可达长江下游地区。自开封向西南经颍、沙等水可与邓州(今河南邓县)、襄阳府(今湖北襄樊)等地相通,是仅次于汴河的另一条南北水运要道。

广济河主要输送京东路一带提供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乾德元年(963),又疏导了定陶以东的菏水(大致相当今万福河流向),东汇入泗水(又称南清河),以通江、湖漕路。沿线的定陶经济地位由此日臻重要,由乾德元年(963)初置发运务,开宝元年时又升为转运司,太平兴国

二年(977)广济也升为军,说明广济河已成为东京开封府与京东路水运交通的冲要。

宋初开宝年间,汴、蔡两河由淮地区运往都城东京的漕米每年不过数十万石。太平兴国初,两浙归附,漕运数增至四百万石。六年,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黄河粟五十万石,菽三十万石;惠民河粟四十万石,菽二十万石;广济河粟十二万石。凡五百五十万石。至道初,汴河运米增至五百八十万石。大中祥符时,最高达七百万石。景德四年(1007)定额汴河每年上供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广济河所运内十二万石为杂色粟豆,只能充作马料。惠民河所运内二十五万石止给太康、咸平(今通许)、尉氏等县军粮。惟汴河所运一色粳米相兼小麦,是太仓储粮的主要来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