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恭亲王奕欣能力 八、鬼子六―恭亲王奕

火烧 2021-05-27 10:21:57 1037
八、鬼子六―恭亲王奕   奕是、、同治、四朝历史上,最为显赫的皇室贵族成员之一。对清末政治有深远影响,是太平天国的镇压者、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也是诸多 屈辱条约的签订者,主持三朝外交,人称“鬼子六”。他

八、鬼子六―恭亲王奕  

恭亲王奕欣能力 八、鬼子六―恭亲王奕
  奕是、、同治、四朝历史上,最为显赫的皇室贵族成员之一。对清末政治有深远影响,是太平天国的镇压者、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也是诸多 屈辱条约的签订者,主持三朝外交,人称“鬼子六”。他的政治生涯几经沉浮,将中兴的誉与辱国的毁全都留在身后。他风云多变的一生,反映出清末动荡不安的时 局,他多舛的命运折射出大清王朝日渐衰败的历程。他差一点当上皇帝,如果他真能成为皇帝,清朝的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   1.与皇位失之交臂> >    道光12年(1832年),道光帝的静贵妃生下了道光帝的第六个儿子,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道光皇帝一生生下了六个儿子,老大奕讳二十四岁那 年去世,老二和老三相继夭折,老五奕生性敦厚,与世无争,因此皇位的争夺者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皇四子和皇六子两人身上。> >   奕和四哥 奕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相当深厚。而使奕有实力争夺皇位的是他的母亲静妃。这位静妃虽然不是皇后,但是她为道光皇帝生育了三个皇子(二、三、六子)所以 她在诸妃中的地位相当的高。道光帝似乎也明白这位妃子为自己立下的汗马功劳,就在奕三岁的时候,封静妃为静贵妃。此时他的地位仅次于奕的生母孝全成皇 后。另外,在1822年,道光皇后去世后,静贵妃就受命管辖六宫之事,并担任起抚育四子奕的重任,地位已相当于皇后。奕的母亲受到他父皇的宠爱,他本 人自然也备受道光皇帝宠信。> >   据历史记载,奕天赋极高,聪慧机敏,曾自创一套枪法,很受喜欢骑射的道光帝的喜爱。奕和奕同在静妃的抚育下渐渐长大,感情虽好,但彼此都心照不宣,知道对方都是皇位的竞争对手。> >   道光皇帝似乎也知道这一点,很怕兄弟二人惹出什么事端来。但让道光皇帝很欣慰的是,两人在表面很是友爱,只在暗地里较量,并且十分的微妙。> >   道光26年(1846年),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猎,命众皇子一同前往。按照道光皇帝的本意,他本是检验一下皇子们的骑射之道。但却发生了一件事,使得奕离皇位远了一步。> >    奕并不知道这次狩猎会对他以后有那么大的影响,从小就善于骑射的他,开弓射箭,猎物频频被射倒。自然,他获取了猎物最多。到了父皇面前,他得意洋洋地 将猎物献给道光帝看,道光帝很满意。可当道光帝问到奕时,没射猎物的奕却按照他师傅杜受田的指教说道:“此时正值春天,鸟兽孕育,我实在不忍伤这些幼 小的生命,而且也不想与诸位弟弟争弓马之长。”> >   咸丰帝奕,道光11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11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   道光皇帝一听,称赞道:“真有人君之度。”> >   这件事很是蹊跷,试想,道光皇帝本就遵从满人骑射的传统,对那一套仁义不是很看好。可为什么却称赞一个在射箭上没有一点成就的奕呢?> >   第二件事也是关于两位兄弟的,有一次,道光皇帝命两兄弟在第二天“入对”,也就是进行考试,让他们陈述对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见解。> >   二人分别向师傅讨教对策。奕的师傅让他充分发挥优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杜受田根据对自己徒弟的了解,就跟徒弟说道:“您的知识可比六爷差远了。”> >   奕很惶恐,“那可怎么办?”> >   老奸巨猾的杜受田微笑道:“如今皇上已老,他肯定会说自己快不行了,这个皇位该怎么办。”> >   “我该如何应对?”> >   “你趴在地上什么都不说,只大把的流泪,大声哭就可以。”> >   第二天,道光帝一见到二人,就问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当时的时局已经没法看。可奕偏就看出了许多问题,并提出了应对之策。他不知道,父皇已经是昏聩老迈,他巴不得把这些事情当成身后事呢。> >   听完了奕的陈述后,他开始咳嗽,然后就感伤,说自己老了,将来可怎么办。话音未落,奕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像死了亲爹一样。道光皇帝很是感动,评价奕道:“真有人君之度矣”。> >   这两件事让道光帝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很看重奕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奕的“人君之度”又让他很是赞赏。他对两人进行了自己的分析,这种分析当然不是科学的分析,而完全是在他昏庸无能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 >   咸丰帝奕手迹。面对才干能力很强的竞争对手—奕,奕凭借儒者的宽厚和仁德取得了皇位的继承权> >    首先,奕从才智上要远远胜过奕,但他的锋芒太露,而且他的母亲又不是皇后。其次,通过这两次的测试,奕虽然天赋平平,可有“人君之度”,在当时时 局不稳,稍不留神就会出岔子的环境下,还是稳当的君主更适合。于是,他决定把皇位传给四子奕,方面他的母亲是孝全成皇后,是地道的“嫡长子”,另一方 面,道光皇帝可不是从是否有才智角度来考虑皇位的人选,而是看中了奕的“仁孝”。> >   道光26年6月,道光皇帝密立储君。道光30年正月,在要死之时,他召王公大臣一起将诏书拆开。这些人发现建储盒内有两道朱谕:前一项是“立皇四子奕为皇太子”;后一项是“立皇六子奕为亲王”,并赐号“恭”。> >   自朝创立建储制度以来,传位诏书既立嗣君又封亲王,这是头一遭。虽然,有人说道光的一匣两谕说明了他在立> >   嗣一事上的矛盾心理。但不争的事实却是:奕与皇位失之交臂。这位落败的准皇帝在以后只能行使他亲王的权力了。> >   2.和四哥的合作与决裂> >   奕荣膺亲王显爵那一年只有十九岁,这样的荣誉在大清朝即使是在中国历史上也少有,但他并没有喜悦之情。我们不得而知,他是否真的非常想当皇帝,但对于任何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四哥成为皇帝,他心里肯定不服。> >    可是,他并没有像乱臣贼子一样,对皇位有过多的幻想。而是尽量使自己尽快适应亲王的身份,对四哥毕恭毕敬。而他的四哥—咸丰帝也很想以国君,兄长身份使 自己和诸弟,特别是奕的关系更为融洽。他尽量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奕安排得妥妥当当。在物质上,他给这位恭亲王的赏赐要远远大于其他兄弟,并且把的 故宅和圆明园附近的和春园一股脑地赏赐给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