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朝历代皇帝 唐宫秘史:唐太宗为何被称为“大家”?

火烧 2022-12-21 23:12:32 1080
唐宫秘史:唐太宗为何被称为“大家”? 古代近臣或后妃可称皇帝为“大家”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比如说,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

唐宫秘史:唐太宗为何被称为“大家”?  

古代近臣或后妃可称皇帝为“大家”

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比如说,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官家”、“至尊”、“大家”等等。近臣或后妃称皇帝为“大家”的做法在古代着作中多有记载。

东汉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在专门介绍汉代皇家礼仪制度的书《独断》中曾写到“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可见至少在汉代,皇帝就已经被亲近侍从称为“大家”了。

唐代史学家李百药撰写的《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中有“大家但在营莫动,以兵马付臣,臣能破之”的记载。此句出自北齐宗室高延宗之口,也就是之前的热播剧《兰陵王》中的“五爷”安德王。作为北齐后主高纬的堂兄弟,他在平阳之战中所向披靡,于危机之时向堂兄提出带兵破敌阵的建议,却没有被后主采纳。

那么,以“大家”称皇帝在唐代是否得到延续呢?《大唐新语》是一部记载唐代历史人物言行故事的书,作者为刘肃,成书于唐代的中兴之王――宪宗时期。《大唐新语・酷忍》记载了武则天对王皇后和萧淑妃施以酷刑的事情。高宗立武则天为后之后,有一次去了囚禁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地方,十分可怜她们的处境。武后得知,将她们两人各打一百杖,截去手,投在酒瓮中,美其名曰“骨醉”,并让宫人把皇帝的诏书念给她们听。恭谨宽厚的王皇后听后说,“希望‘大家’万岁,昭仪长久地承皇上的恩泽,死是我自己的本分”。性格泼辣的萧淑妃则大骂武则天说,“希望我下辈子托生成猫,武氏下当老鼠,我要掐她的喉咙以报今日之仇”,给武后留下了心理阴影。这里王皇后“大家”的称呼透露着她对高宗李治的深深眷恋,也说明在唐高宗时期皇帝仍被称为“大家”。

到了唐代宗也就是唐玄宗之孙李豫登基后,宦官李辅国嚣张跋扈地对皇帝说:“‘大家’只须坐在宫里,事情有我老奴解决就好。”北宋才子欧阳修、宋祁等人修的《新唐书・李辅国传》对此事有记载。明末冯梦龙在他的笔记小说集《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中也有关于“大家”的内容:“大家计必杀儿,愿容儿衣冠就死。”这是杨┰诒凰韭淼玛等所杀之前还以为是父亲隋炀帝要杀自己,希望能穿戴整齐再赴死。清代康熙朝名臣、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他的诗《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陛辞南归恭纪》中也将皇帝称为“大家”,“云影觚棱曙色开,鸡鸣问寝大家来”,透露出作者与皇帝关系之亲密,也从侧面体现了曹家的一时之盛。

唐朝历代皇帝 唐宫秘史:唐太宗为何被称为“大家”?

亦可指世家望族

“大家”还指封地的公卿等贵族。《左传・昭五年》中列举了一些人――“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说这些人都是“大家”。这时“大家”的涵义是和分封制度联系在一起的,那时候还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后来随着分封制的瓦解,社会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一词又慢慢地被用来指称世家望族、大户人家。清代吴敬梓写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庄濯江听闻以前家有“园亭花木甲于江北”的杜少卿竟然住在南京的河房,吃惊地说,您家是“大家”,“为什么肯搬在这里?”。我们现在形容一个人具有“大家风范”,说某位女子是“大家闺秀”,这里的“大家”也包含了大气、见过大世面的意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