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南京条约割让的土地是 吴淞口之战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火烧 2022-06-01 15:56:31 1058
吴淞口之战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gt   早在1841年(清二十一年)9月底,英国侵略者就制定了一个狂妄的计划,企图占领一片对中国来说的土地,借此向中国统治者施压,以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个令人满意的“条约”

吴淞口之战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南京条约割让的土地是 吴淞口之战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   早在1841年(清二十一年)9月底,英国侵略者就制定了一个狂妄的计划,企图占领一片对中国来说的土地,借此向中国统治者施压,以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个令人满意的“条约”。他们选中了长江下游。> >   众所周知,长江下游自古便是鱼米之乡,自开始就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如果说北京在当时是中国的大脑中枢,那么长江下游便是中国的心脏要害。只要控制这块地方,便控制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朝统治者就必定会惊恐万分,会因此而言听计从。> >    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英国侵略者调动了一百多艘军舰,调集了一万多人蠢蠢欲动,准备向长江下游进发。可是,昏庸无能的清朝统治者不经周详的调查研究,就盲 目地对侵略军的目的作出错误的估计。他们主观地认为,英军这次行动的目的是沿海北上,通过白河进攻北京。因此,他们所忙于部署防守的是北京,而不是长江下 游。这就给了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   1842年6月8日,气势汹汹的英军到达长江口,阻挠交通,侦察吴淞口的防御布置,公开进行武装挑衅。> >    虽然清朝政府并不重视长江下游的防务,但驻守吴淞口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却不遗余力地积极备战,此刻,从吴淞口延伸至宝山沿线都筑有坚固的炮台,并且安置了 一百六十多门大炮。黑洞洞的炮口直指长江口外鬼魅般游荡的敌舰。水师方面,守军还新制装备了一种明轮船。这种战船比当时一般的水师船快得多,火力也强大得 多。这些连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对吴淞这个要塞的防守,是经过认真准备的。”然而,仅靠第一线的固守是远远不够的,吴淞防线的两个侧翼和后方的 兵力部署却十分薄弱,而且担任指挥的都是些假抵抗派。战斗一开始便暴露出其贪生怕死的本质,直接导致了战斗的失利。> >   6月16日拂晓, 英军悍然向吴淞进犯。在提督陈化成的亲自指挥下,守军群情振奋,炮火不但猛,而且准,给进犯之敌以迎头痛击。英军没料到中国守军如此厉害,一时间只有招架 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战后一个英军军官心有余悸地回忆说:“这是自与中国军队作战以来,中国人炮火最厉害的一次。我方损失惨重,旗舰‘皋华丽’号后甲板被 击穿;‘布朗底’号被击中十四次;‘西索斯梯斯’号被击中十一次;好几艘战舰的船身被打穿;多人阵亡,其中中国人的第一炮就打死了我方一名中尉军官和几名 水手……”> >   坐镇后方大营协调指挥整个战斗的两江总督牛鉴,表面上看是个很坚决的抵抗派,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派。战斗开始前, 他跑到陈化成面前,说什么敌人太强大,和他们硬拼只不过是拿鸡蛋碰石头。不如选送些东西过去犒赏一下,作缓兵之计,然后再从长计议。六十七岁的陈化成勃然 变色,大声道:“英人强大,可我们也不是鸡蛋!我打了四十多年仗,从未临阵退缩过!今天更是有进无退!况且作为武将,战死沙场也是我的本分!你就不要多说 啦!”一席话把牛鉴说得脸上红一块白一块的,再也不敢乱说什么,只得悻悻离去。> >   战斗刚开始,牛鉴缩在大营里坐立不安,想跑又怕承担临 阵脱逃的罪名,心中暗暗叫苦。这时,前线喊声震天,不时有打中敌舰的好消息传来。他不禁大喜过望,赶忙带人赶到校场,升起帅旗,命令擂鼓助威,想借此获得 亲临前线督战的赞誉。谁知英军的望哨发现了他的帅旗,指引炮火延伸到了校场。一发炮弹不偏不斜落在演武台上,击毁了演武台一角。这下把牛鉴吓得面无人 色,两腿打颤,慌忙下令撤退。他怕自己身着引人注目的官服成为明显的目标,硬逼着一名士兵穿上他的衣服、坐在他的轿子里代替他,而自己则混在乱军之中狼狈 逃去。如此胆小无能的总督怎么能指挥协调整个防线呢?他一跑,负责两侧和后方防守的军队便随之溃散。整个吴淞防线只剩下陈化成和他的部下以寡敌众,用落后 的武器抵抗侵略者。> >   当时阵地上枪弹几近枯竭,但却得不到武器、人员上的任何支援。由于两翼空虚,英军顺利登陆,并从两侧包抄过来。看 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敌人,年近七旬的陈化成转身对自己的部下喊道:“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你们怕不怕?”已为数不多的部下望着这位斑白的须发都被鲜血染红 了的老将军,齐声回答:“不怕!”“好!听我号令!开炮!”随着陈化成手中令旗一挥,仅余的几门大炮一齐怒吼,大地为之一震,前方的英军立刻倒下了一片。 “打得好!”陈化成满脸鲜血在硝烟中赞道。> >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阵地上的守军人数越来越少,能用的大炮几乎没有了。而英军越逼越近, 隐隐约约都能看到他们的蓝眼睛高鼻子了!这时陈化成血流如注,身上已是七处负伤。他挣扎着站到阵地中央,发现连他在内,阵地上仅存三人。他悲叹一声,拔出 佩刀,激愤地对身后的一名随从说:“阵亡人亡,我无颜苟活了!我死后,你把我就地埋葬,我就是死了也要守着阵地!”> >   说完,将佩刀用力往地上一掷,大哭数声,气绝身亡。吴淞要塞遂告失守。> >   吴淞战斗失利,宝山、上海等城的大小官吏闻风而逃,只留下两座无人把守的空城。英军进入上海时,只派出了两三名士兵设法爬过城墙打开城门,就进入了上海,连一个清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顺利得令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 >    占领了上海,通往镇江的门户便敞开了。镇江位于南北走向的运河与贯通东西的长江的交汇点,自古便是交通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就在侵略者一步步向镇 江逼近的时候,清政府还正手忙脚乱地“设法羁縻求和”,哪有什么心思布置镇江防务!把守镇江的只有京口副都统海龄带领的千名旗兵和六百名青州兵以及几门旧 炮,而敌人是拥有各种先进武器的一万二千多名英军。实力之悬殊是显而易见的。> >   由于投降派的阻挠破坏,英军从上海到镇江一路畅通无阻,没费一枪一弹直抵镇江城下。骄横的侵略者根本没把镇江守军放在眼里,他们连一个完整的攻城计划都未制订便贸然进攻。他们想不到,等待他们的是前所未有的惨痛损失。> >    英军架起云梯争相攀登,都想第一个登上城头,以领取可观的奖金。谁知城墙上的守军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把云梯推倒。云梯上的英军纷堕如落叶,摔了个七零 八落,非死即伤。怎奈守军太少,无法兼顾一拥而上的英军,陆续有不少亡命之徒爬上了城墙。惨烈的肉搏开始了。训练有素的守军个个,奋不顾身。有位 勇士身负重伤,仍奋力与一个比他高出一头的英军搏斗。情急之下,他大喝一声,冲上前去牢牢抱着英国鬼子,纵身跳下高高的城墙,与敌人同归于尽了。从未见过 中国军队如此勇猛顽强,色厉内荏的英军开始退缩了。就这样,英军的数次进攻都被击退,只留下城墙角一堆堆尸体。同时,守军也有较大伤亡,守城的任务更加艰 巨。> >   很快,英军。这次,他们调来了军舰,准备以优势火力压制守军。海龄见状,果断下令抓住敌人立足未稳的时候,先敌开火!只 见几门旧炮再显神威,敌人措手不及,刚才还在船上指手画脚的一名军官和十几个士兵立刻上了西天。但是,由于装备窳劣,弹药不足,十几分钟后,守军的火力弱 了下来。得以喘息的英军凭借其强大的火力优势逐渐占据了主动。在他们集中火力轰击下,城墙塌陷了一个口子,成群的侵略军士兵从缺口处蜂拥而入,对镇江军民 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海龄自知再也无力回天,全家自杀殉国。7月21日,镇江城破!> >   两个月后,一群卖国官僚耆英、伊里布等在南京 江面登上了臭名昭著的英舰“皋华丽”号,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1842 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也成为中华民族永世难忘的国耻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