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涅槃后上天了吗 巡礼佛陀的足迹(上)

巡礼佛陀的足迹(上)
巡礼佛陀的足迹(上) 达照法师一、印度遐想印度在我心中是个神圣神秘圣洁的地方,虽然从现代工业社会的角度看,其经济状况整体上特别是北部地区并不发达,但其内涵的精神实质却是丰富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丰富的,一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无论他因为落后而被外人多么耻笑或者讥讽,我对这样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最崇敬和爱戴的,甚而超过那些所谓的文明经济强国,却老是侵略别人的领土的地方和那些人。中国也曾遭受过欺凌,可是中国迟早会振兴起来的,因为她这块土地上有最丰润的精神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人类价值的核心地带。我想印度也一定会有繁荣起来的。印度南面临海,北边靠着喜马拉雅山,导致了北风寒冷吹不进来,南风却带着大海的磅礴气势而雨水频繁,气候温热,植被覆盖率百分之十九点三九,四季花果,森林茂密,天然环境适合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由于花果随时,因此古印度人几乎从远古时代开始,就不用担心衣食问题,他们可以一天到晚一伙人蹲在墙脚跟谈天说地,思考人生社会,所以印度人的哲思深邃悠远,好像全世界之最,可谓无与伦比。佛教在通过传播到中国和东南亚一带国家之后,发扬成为世界性大宗教,其思想内容却远远超过其它宗教的深度。气候还造就了印度的以天地为我衣的“天衣外道”,即所谓的裸体外道,这在其它国度里是根本无法生存的。中国的魏晋玄学曾有言:“天地为吾庐,堂舍为我衣”。也不及人家直接以“天地为吾衣”来得过瘾啊!地形也影响到印度文化思想的发展倾向,或许是一种巧合,整个印度领土呈现三角形延伸到印度洋中间,就像一只硕大的牛乳,雪山在背后为依靠,更似一只大白牛的乳房,印度河与恒河贯穿南北,恒河更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相汇合流入孟加拉湾,正是印度的乳腺,而斯里兰卡恰好是刚刚滴下来的一滴白牛的乳汁。由此,我们想到印度文化中对于“牛”和“雪山”的特别敬畏,并尊为神圣之物,也是不无原因的。《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在印度体现的是水牛,由其颜色是灰暗色代表了暴风雨来临带来灾难的颜色,所以被喻为魔的化身,而大白牛则是清净高广屏障的雪山之鲜白颜色,所以被尊为天神的化身。这样的民族观念而导致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因此他们敬重白牛和黄牛,绝对不可以驱打和杀戮,但对于水牛又是可以杀的,只有公水牛是被杀的对象,因为不具备繁衍生命的表相,也没有力大无比难以克服的,象征着暴风雨灾害的灰暗色。另外,印度整个地图上下倒过来看,活生生一位老僧打坐入定的模样,恒河与印度河也正是贯穿周身的集中点前后“出口处”,恒河在前,印度河在后。透过太平洋把头抬起来,那就是斯里兰卡,西边阿拉伯海,东边是孟加拉湾,映衬出稳定安祥的禅者沉思,真是天地造化,神秘莫测。一位入定的佛像,只是在太空时代被太空人用卫星照相的眼睛才能目睹,却反映出印度数千年来的文化思想特质——冥思深邃。印度思想是全世界最深入的思想,可是印度人的好静习惯也是千古不便的规律,生活充分的知足,工作中习性的懒,宁静而丰满的美人,稳重而自得的统治,无一不体现在这个佛像身上。如果说这是胡乱猜测的瞎想,那么我们从中国地形图上也看到了中国的文化特质,就不觉得奇怪了。中国地形象只报晓的公鸡,中国的长城一披衣服和长江的一撇一捺,像个“人”字,所以中国人早起晚归勤劳勇敢,中国的孔孟儒家学说,儒学就是“以人为本”,而印度人的恬静深远慎思哲辩,导致了印度人的“一觉为本”。佛教传入中国后,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以人为本,追求悟性”八字就成为中国乃至广东的文明特质,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因缘的巧合。二、印度人种据学者们的考察,印度人种主要有非洲的尼格罗人、澳洲的澳大利亚人、亚洲的蒙古人、欧洲的欧罗巴人,加上印度本地的先民土着人。这样看印度的人种就包括了世界各地的主要人种了,这些外来进入印度的移民,最终构成了印度的混血人种,错综复杂。现在印度有一百多个民族,总人口大约有十亿左右,其中斯坦族人占百分之三十,孟加拉族人占百分之二十,这两个大的民族占有一半的比例,混血人种复杂,是印度人种的最大特点。从医学和遗传基因学看,也是可以证明混血儿要比一般的人聪明,往往会把父母亲的有点适当地继承下来。印度人就有这个鲜明的有点。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全世界都是排在前卫的美人。据统计,世界环球小姐大赛,有三分之二以上世界美女冠军誉归印度,所以人们说“印度是盛产美女的地方”。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印度是盛产美人的地方”,除了美女以外,也有很多的美男子。根据佛经记载,自佛陀释迦牟尼佛降生印度开始算,已曾有过七佛出现印度,这样看,这些出生在人间的佛陀,都拥有一个美妙绝伦无与比拟的身体和容貌,并得到了任何见到的人的景仰,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是囊括了人世间一切美好庄严的总和。这从人种多渠道的来源上也得到了证明。而印度人的聪明智慧,更是不可言喻了,印度教梵我一如、梵天至上、天地万物从大梵天生的教理被耶稣学到西方去,构成了西方国家的主要文化思想和宗教;佛教传入中国后普遍深入人心,而再传到东南亚、亚洲,乃至欧美等世界各地,成为东方哲学思想的峰颠圣殿;其传统的瑜珈健身方法又被现代人所喜爱等等,都表明了印度文化的优越性。并且他们传播文化从不强迫人,是以“来学往教”相结合的方式备受尊重,不像后来有些带着枪炮火药味的宗教文化。集聪明智慧与美丽善良于一身,还有慈悲和平的优秀品质,唯独印度特殊人种所致吧!三、雪山恒河喜马拉雅山是源自梵文的音译,喜马是雪、拉雅是域,全译应该是雪域高峰。这座世界最高峰,绵延不绝的山脉贯穿亚洲东方文明的圣地,恰如世界的脊梁,耸立于宁静明亮的中印边境之上,成为两地人民神秘圣洁的向往,甚而延伸为心灵的归宿和依靠。皑皑白雪,四季常然;巍巍高山,光明洁净。当日出之时,反射出耀目的靖远和透彻的光明,一如印度佛教中国儒道的智慧,祥和宁静,高远深邃。佛经所说的“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次照大地,再照幽壑”。《涅盘经》说:雪山白牛清净无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佛陀以复如是,从佛出生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雪山在佛教中是比喻为最高觉悟的佛陀,这座神圣之山,多么令人神往啊!从雪山的雪水流向看,西南面雪水长期溶化和流注,构成了印度河的宽阔从容。印度河源自中国境内的冈底斯山西侧,入印度后流经克什米尔,纵贯现今的巴基斯坦,最后注入阿拉伯海。全长3180公里,流域面积9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十分之一。这里的文明基础萌发很早,远古时代入居的印度外来移民,几乎都是依止于印度河延岸,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印度河文明。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冈戈里冰川,向东流经印度斯坦平原,最后经过孟加拉国境内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70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比印度河还要宽阔许多。恒河流域是佛教的圣地,佛陀在恒河两岸说法,最善于用“恒河沙”来作数量之多的比喻,佛法高如山,佛智深如海,河就是联系这山和海的纽带,使佛陀品格和世界高深无比,使佛陀的慈悲和智慧广阔从容。恒河边的花草树木,葱郁茂盛,土地肥沃。就像《罗摩衍那》说的:这些林子里开满了花,有丰盛的根、茎和鲜果,成群的鹿常来这里吃草、喝水、休憩,还有成群成群的鸟雀,……赏心悦目。四、怀念世尊贯穿千古的生命真相,在佛陀教法的历练下,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我的生命中,那颗不安的心,在一个阳光明媚绚丽多姿的秋天清晨灰飞烟灭,是佛陀慈悲和智慧的绝唱,响彻了几千年轮回的苦海,某一瞬间成为我人生的闪电,照亮了无尽的法界,显明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一切伟大清净的庄严,如何从俗世的红尘中宣扬您的心声!真想追寻您的脚步,行走在二千五百年前的菩提树荫,听您的慈诲,看您的表情,佛陀——我怀念的世尊。坐上从上海飞向新德里的班机,经过了近八个小时,终于踏上佛陀当年教化过过的土地。虽然已是深夜两点钟,但我的心非常明净,举目看见半轮明月依旧静静地高悬中天。感受来自佛法陶铸的清凉,感受来自佛国的欢喜,感受来自古大德千里大漠、万里雪山的坚毅,感受来自我内心深处有了佛法僧三宝的皈依,一切都是如此不可言喻的禅悦静寂。当迦毗罗卫国王位无人继承,当摩揭陀国王者的请求,当舍卫国开始融入教化的范围,当拘尸那拉城诸弟子的请愿,佛陀您怎么也选择了舍离?恒河不断的源泉,佛陀智慧无上的威仪,戒定慧三学齐备,佛陀啊!这如何使人明白无我无求无相无住的原理?您到过那么多地方施教,说过那么多道理,可是他们又错在哪里?至今这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无比尊重无比敬爱地怀念您世尊。融入佛陀的净土,吸收着世尊故乡的空气,身心全部偎依在佛的世界里,一切昨日的过往云烟全都成了彩虹般的记忆,只知其美,美不胜收,因为我带着强烈信仰和全方位的皈依。让我在宁静的灯光下跏趺而坐,遥感咫尺千里万里的依恋和千载一时的超越,连同共住者的呼噜声,完美地消融于时空的尽头,不即不离。第一个夜晚,睡的如此安祥喜悦,仿佛整个世界都浸蕴着静谧!五、舍卫国感怀凌晨六点钟,我们怀着投入至亲怀抱的温暖,从新德里启程了。经过火车、汽车共十六个小时的漫游,一路追寻着佛陀的足迹。心中至诚轻柔地默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冥坐在火车上从云雾中奔驰,大雾迷山,天地莽莽,唯独心中充满了朝圣的激情,佛陀那慈慧的足迹令人神往。遐想本师当年生活过的地方,不禁感到幸福感到豪放,真是个“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啊!佛陀说:“比丘们啊!我已脱离一切人王桎梏,你们以复如是。为了世人的利益,处于对世人的慈悲,你们现在去游化吧!宣扬这圆满无缺清净圣洁的生活。”致敬至尊的佛陀啊!我们一直追寻着您的足迹,从人世间的生活中,到心灵世界的希望。伟大而慈悲的佛陀啊!我们向往朝拜您的踪影,为了苦难的人间有您安全的港湾。大雄大智的佛陀啊,我们走在您教导的法义光明大道上,负起了一切离苦得乐弘法利生的力量。皈命敬爱的佛陀,我们已来到您的故乡,数千年后的人世间依然如您所说,诸多苦厄,三界无安,在这里有恬静的村庄。理智与情感都达到了圆满极致的佛陀,耸立的菩提树,长空蔚蓝,草绿花黄,佛法圣义仍是如此透彻而明亮!方便与究竟,权实不二的佛陀,沉迷的世人,哪里知道贫穷如乞丐,并不离真理的滋润,犹如恒河绵延不绝的汪洋流淌。窗外绿油油的,小麦和油菜花,菩提树荫下,闲坐三五人,映衬出恒河平原那一望无际的博大。零落的村庄,远处的白塔,阳光照在薄雾间,小鸟飞过天空,穿刺朦胧的思绪,依旧是三千年前的明亮,我们踏上晨曦走向晚霞,舍卫城依旧繁华。走进莲花园宾馆,中堂坐着佛陀世尊的圣像,我们一一到佛前跪拜,口中念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心中思潮泉涌,真是“佛出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近日方来舍卫城。”路上听了印度教的普遍,悲心顿启,发愿来生到印度弘扬佛法。六、祗园钟声早上七点钟出发,去朝礼祗园精舍,也就是祗树给孤独园,当地称为金平公园,因为须达长者曾用黄金铺平了整座皇家公园,才有佛陀到此弘法的因缘。原来是乔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因为波斯匿王诚信佛法,世尊于此安居过二十四个雨季,城中许多古迹都跟佛陀有直接关系。举凡特别重要的大乘经典都是在这里宣讲的,如《阿弥陀经》等都发生在这个城市里。阿难、舍利弗等十大弟子也常随佛陀于此闻教禅修。我们怀着希有珍贵难得之心,礼拜了祗园精舍的阿难菩提树、佛说法处、十大弟子的禅窟、舍利弗塔、罗睺罗塔等,感人至深,沉吟如下:《序曲》走进祗园精舍晨光在白雾如纱的清凉中曼妙轻风拂过南国的舒坦菩提树荫下绿草丛生至诚合十呼唤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阿难菩提树》佛经行处右绕三匝跪听“如是我闻”的法音献上虔诚的金色菊花忆念您的开示一枚菩提叶轻轻飘落在肩上是否这等候了二千五百年的时机无声的法语甘露舍卫国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挑起!东方升起了金红色的太阳光芒遍洒祗园大地融入这祗树给孤独园身心涌现了无尽的法喜佛陀啊!我们已经走在您的足迹心灵有了最完美的皈依!《佛说法台》说法台前我们一步一个顶礼这是数千年数万里的渴望心仪赤足行道拜倒在佛陀金刚座下真的不想起立让心和佛久久相依尽未来际不舍离。《僧院禅窟》禅窟寂静晏然坐十大弟子比丘僧伟大的圣哲曾于此驻足观修四谛十二因缘苦空无常终究获得了解脱干涸的般若泉眼依然沉默想念那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的修学经声响彻了祗园的天空《舍利弗塔》普觉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您沉漫在佛陀智慧的海洋里流淌着汩汩清泉洗去无明迷惑法脉清晰今晨我五体投地您的塔前菩提叶洒落一地掩埋了您和我的足迹《罗睺罗塔》您最初见到佛陀的欢喜犹如小鸟回家投向母亲的怀里袈裟庇护下令我对三宝生起了无比至诚的皈依祗园梦中有佛陀的关爱朝霞露水无声滋润大地云雀飞来飞去猿猴上奔下跳佛陀说这是“密行第一”《尾声》舍卫国景色如画绿树成荫绿草满地宝树栏楯讲述佛陀近半生的动人故事全都演绎在云天之下好宁静好明亮好欢喜祗园钟声响彻千年万年从有声到无声菩提树荫庇护十方和三世从有形到无形只有圣迹!七、鸯掘摩罗塔与须达长者塔在佛陀的世界里,在觉者的生活中,没有恐惧,没有颠倒和错乱,有的只是感动,只是宁静和明亮。我们带着祗园的法喜带着异国的亲情,来到了鸯掘摩罗塔前,这位圣比丘的故事让人流泪,因为他原本是多么善良勇敢和美丽英俊,又曾经被谋害而沦为杀人的魔鬼,更能听佛陀教导后放下屠刀改邪归正,最后还明知要遭厄难而不逃避,面对恶行之果,坦然无畏,由于他的心已经对佛陀有了终极的皈依。这四个阶段的生命转折,在佛法的历史天空中,倍显悲感凄美和壮丽!虽然以死相谢,却也永远都留在舍卫国人们的心中,永远对人类世界诉说那些残害生命的无知无明。他们在舍卫城的附近为他建塔纪念!浪子回头金不换,雨多终是润山河。孤立在荒郊外的塔波,据说也是他火化的场所。所以佛陀能够对任何一个众生施以最庄严的教诲。站在鸯掘摩罗塔的遗址上,不远处就能看到佛教大护法、黄金铺地的给孤独长者纪念塔,四周同样是广阔的恒河平原、平原上稀松的绿色麦苗和成熟甘蔗林,在晨光高照金日洒辉时刻,相映相依。布施的豪情壮志和人指花鬘终究给自己带来激情胜意;善和恶在自性的天地中,总是那么平等,那么无相无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中国流传了那么多年,黄金铺地,请佛说法,在佛弟子心中的重量,都呈现在这壮大无比的塔身上。当我们越过历史的鸿沟,走向人生的真实,也只能将身心全部融入斑驳侵蚀的砖石,世尊那感人的身影和护法们虔诚的追随,还是若隐若现闪烁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