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恭亲王儿子 复辟狂人小恭亲王:“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

火烧 2023-03-01 09:58:01 1056
复辟狂人小恭亲王:“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 老恭亲王奕 为洋务派核心,引领潮流,促历史向前 而小恭亲王溥伟则是复辟狂人,逆潮流而行,阻碍历史发展。老恭亲王奕 济世之才革新朝政 而小恭亲王溥伟则荒唐

复辟狂人小恭亲王:“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  

老恭亲王奕 为洋务派核心,引领潮流,促历史向前;而小恭亲王溥伟则是复辟狂人,逆潮流而行,阻碍历史发展。老恭亲王奕 济世之才革新朝政;而小恭亲王溥伟则荒唐有余鲜有智慧。若他不是在18岁时天上掉馅饼,忽然间承袭了亲王爵位,抑或是他少一些追慕先祖的雄心壮志,说不准画坛会多一位高手。

恭亲王儿子 复辟狂人小恭亲王:“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

民国十五年秋,一夜间,恭王府成为北京报界关注的焦点,因为溥心、溥a兄弟将辅仁大学告上法庭。

诉讼状称,依民国法律,溥心、溥a均系恭王府合法业主之一,但辅仁大学未与他们交涉,便购买恭王府,有违民国法律。而辅仁大学答辩,他们从溥伟处购得恭王府,手续合法,购置款业已交割,至于溥伟与其兄弟商量与否,辅仁大学不知情,也没有了解的义务。

几个回合的申诉、辩论之后,法庭宣布:由溥伟卖出的恭王府,其土地归辅仁大学,地上建筑归溥心、溥a兄弟。据说此判决还有附加条件,这附加条件是若干年后归溥心、溥a兄弟所有的地上建筑必须卖给辅仁大学。

法院如此判决的基础在于,认定辅仁大学属善意购买,但有瑕疵,倘若交割款项时邀请溥心、溥a出席也就避免此事了,所以折中判处,留下一个转圜。

对这判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道和稀泥欠公允的,亦有说唯如此才彰显公平……众说纷纭,各执一理,但对擅卖恭王府且又独霸钱款的溥伟则一致声讨,有口皆斥。

当然,宗社党的人除外,他们对溥伟另有评价,说他尽毁家业为大清是天潢贵胄的榜样、旗人的楷模。还哀叹人心不古,义举偏被小人贬,要是多几个这样的王爷大清不会亡……而此时此刻,小恭亲王溥伟正在大连海滩面对大海郁闷呢:家产散尽,一事无成,奈何苍天不佑我!

自命不凡

溥伟是恭亲王奕?次子载滢的长子。恭亲王奕?晚年连遭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临终时唯一在世的次子载滢亦不在床前,因同治七年奉两宫太后谕旨,载滢过继给八弟钟郡王奕承袭贝勒衔了。待英武一世有鬼子六之称的恭亲王奕?撒手人寰之际,身边空空荡荡无子无孙。

大丧之后,慈禧谕旨,令载滢长子溥伟回归本支,承袭铁帽子恭亲王爵位。自此,18岁的溥伟成了亲王,比他生父载滢的爵位高着几级。也自此,踌躇满志的溥伟自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追根究源,他日后诸多荒唐、愚蠢、狂妄之行,皆发端于此时此刻的自命不凡。

按清制,王爷去世,其生前所获御赐的重要物品须上交朝廷,待承袭人选定之后,朝廷再如数发还。溥伟承袭恭亲王爵位之后,朝廷发还恭王府先前上交的三件物品,其一是咸丰三年赏赐奕?的金桃皮鞘白虹刀;其二是咸丰离京赴承德时写给奕?的密谕;其三是奕?当阅兵大臣时咸丰赏赐的御用紫宝石黄丝腰带。

对密谕的传闻最离奇,说密谕是咸丰亲笔所书,上写着准奕?得承制拜封,便宜行事;并准其世世子孙亦得承制,便宜行事。其实所传子虚乌有,纯属杜撰。恭亲王确在咸丰年恩赏铁帽子王,但那是咸丰宾天之后两宫太后的恩赏,与咸丰无关。便宜行事更是戏文,慢说清朝皇帝不会让下属便宜行事,任哪一朝皇帝也不会如此。要真任由下属便宜行事,不等于皇权旁落了吗?

真正的密谕有案可查,其实就是咸丰离开皇宫赴承德时,写给奕?的一张便条,上边连印都没用,其文是和硕恭亲王奕?及其留京诸臣:此次北巡,因出有因,行事仓促,朕未能与尔等细商守城之事宜,今特发明谕,奕?驻圆明园善缘庵,专办抚局,不必亲见夷使,也不必进住城中,以免不测。这张便条连奕?住哪儿和不准直接见洋人都规定得死死的,哪里有一丝便宜行事的影子?

三件遗物发还恭王府归溥伟所有后,溥伟最看重的是金桃皮鞘白虹刀,白天把玩,晚上挂于床头,还乘慈禧赏戏的时候学了几个架势,念熟几句道白,比如摆出手握刀柄的架势,口念上方宝剑在此,尔等听命。其实,见过此刀的溥伟次子毓E介绍,此刀长不足一米,宽不过两寸,形不出众貌不惊人,与寻常之刀并无二致。毓E还介绍,包括此刀在内的三件宝物,均于1945年仓皇逃命时丢失在通化大粟子沟了。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慈禧召军机大臣进宫议事,所议内容单一,就是选定溥字辈中一人承续大统。当即有人提名溥伟,但慈禧闷声不语,似乎没听见一样;待再有人提溥伟时,慈禧脸色不悦,连连摇头。于是溥伟与皇帝宝座擦肩而过。算起来,这是溥伟第二次与帝位擦肩而过了。

溥伟第一次与皇帝宝座擦肩而过是在回銮期间,銮驾至开封,慈禧按捺不住对大阿哥溥y的恼怒,亲下懿旨将其罢黜。当即,慈禧还有将光绪一同罢黜的念头。有人揣摩慈禧的心思,说溥伟才干出众,是溥字辈中的佼佼者。慈禧听罢付之一笑,未置可否。有人将这信息透露给溥伟,溥伟认定慈禧的笑是对他即将接续大统的默认。

孰料,如今那未置可否变为摇头不允了。随后,慈禧在溥仪的名字上一点,于是溥仪便成了真龙天子。

小恭亲王咆哮宫门

慈禧为什么选中溥仪?道理很简单,慈禧自知大限将至,而溥仪年幼,今后必由隆裕垂帘听政,而隆裕是她的娘家侄女。一贯将国事家事化的慈禧临终前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拍板国事,尽力为娘家侄女安排了她所能安排的一切。几天后,她便紧随光绪魂归西天了。

诸军机大臣一进宫,溥伟立即喜上心头,以为开封的好兆头如今兑现了,于是身着亲王朝服等待宣召。可惜,从上午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傍晚,仍不见太监临门。溥伟算来算去,这溥字辈中按身份独我身为亲王;按才华独我身居禁烟大臣要职;按年岁独我风华正茂……承续大统舍我其谁?想到此,他再也坐不住了,干脆直奔皇宫去也。

说也巧了,待这位小恭亲王溥伟赶至宫门时,正逢溥仪坐在轿子里奉召进宫。做梦也想不到轿子里坐的是3岁的堂弟溥仪,更想不到这乘小轿里抬的是真龙天子。溥伟紧随小轿正欲进宫,太监伸手一拦:太后老佛爷未宣亲王进宫,请您留步。

正在兴头上的溥伟大喝一声:好你个奴才,如此大胆,看我往后怎么收拾你!小轿一进宫,宫门便关了。这宫门一关,小恭亲王溥伟意识到不妙,还意识到刚才唐突了。后来,此事被传扬成小恭亲王咆哮宫门,像话本评书似的越说越玄。甚至有人为之抱憾,说溥伟应右手持白虹刀,左手持便宜行事的先皇密谕闯进宫去,如此便断不会有袁世凯逼宫了。

转年,3岁的溥仪登基大典,28岁的小恭亲王溥伟前往跪拜朝贺。摄政王皇考载沣接见时寒暄勉励,溥伟垂臂恭听,之后道出名分已定,毋须多言,奴子一定尽力报效朝廷的决心。决心道罢,立获嘉奖,称他识大体,有先祖遗风、办事干练为朝廷栋梁,随后经常宣他进宫商议国事,俨然成了没有军机大臣名分的军机大臣。

有一回,载沣、溥伟叔侄议事,溥伟大发宏论,说袁世凯就是曹操转世,想当初汉献帝未灭曹操,最终江山断送。如今曹操再现,改姓了袁,我们可千万别走汉献帝的老路。此宏论一出,摄政王载沣连连点头。因为载沣恨透了袁世凯,早就心存着为胞兄光绪帝出口恶气的念头。

从左至右分别为溥伟、溥仪、润麟

听到此,起身问计,溥伟立献一计,说可效当年康熙帝除鳌拜之法,在龙案前摆一缺腿椅子,然后上谕赐坐,待他一坐,势必失礼,接下来就办他君前失礼之罪。

载沣摇头连称:不妥、不妥。因为载沣知晓溥伟所述系坊间传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大清律上的君前失礼也不为大过,无非罚几个月的俸禄而已。接下来溥伟又献一策,说我手中有咸丰帝御赐的金桃皮鞘白虹刀,待袁世凯上朝之际,我挥刀斩之,为朝廷除去祸害。杀袁世凯心切的载沣明知大清朝并无上方宝剑先斩后奏之事,但快刀斩乱麻,杀了袁世凯再说的法子正中下怀。于是连夸:此计甚妙,此计甚妙。

然而,待摄政王就此征询军机大臣张之洞的意见时,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张之洞说:我亦痛恨袁贼,无时无刻不想替先帝报仇。但朝廷三十六镇军丁,袁世凯手握六镇,而这六镇均为北洋雄兵,驻防直隶,拱守京畿。倘若诛杀了袁世凯,六镇雄兵造反,朝廷何以应对?摄政王载沣无言以对,如此,与溥伟商定的诛袁计谋只好作罢。

但溥伟不以为然,朝里朝外大骂袁世凯为曹操,且四处张扬曹操不除,江山不稳。经他这一鼓动,皇亲贵戚纷纷上折,奏请诛杀袁世凯。一时间朝堂之上,赞不赞同诛杀袁世凯成了忠不忠于大清的分水岭。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可不是只会看戏文听评书的纨绔子弟,审时度势之后,以退为进,回归故里钓鱼去了。

突然间,武昌城头打响了推翻帝制的枪声,江南骤变。少了袁世凯的朝廷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打吧,哪个挂帅,谁个先锋?北洋诸镇能否靠得住?抚吧,又是哪个前往,谁个陪同?等等问题,让原本就胸无机谋的摄政王载沣彻夜难眠。北洋诸镇和朝廷中的袁氏故旧,提出了请袁世凯回京主持大局的主张。

摄政王载沣明知请神容易送神难,可形势逼人,只能孤注一掷。于是,圣谕出京,召袁勤王。回到北京的袁世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迅速调兵遣将,却又缓进慢行,一边把朝廷玩弄于股掌之上,一边则让革命军成了他的提线木偶,用北洋诸镇要挟武昌,又用武昌逼迫朝廷,他则从朝廷获利,从武昌获名。待武昌方面暗许他为中华民国开国大总统后,终于和朝廷摊牌:清帝逊位,成立民国。

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

在此期间,不甘寂寞的小恭亲王溥伟也没闲着,他挑头组织了宗社党。所谓宗社党,就是大清宗亲组成的党,纲领就是反对袁世凯、反对议和。其实与其名曰宗社党,莫如直称神侃党,因为每每聚会,无非这位献计,那位献谋,用意当然为大清,但所献之计、所献之谋不是出自《三国演义》,便是源于酒肆中的传说。

还有几位老夫子,一张口便子曰诗云,听上去头头是道,细一品屁用没有。但小恭亲王溥伟觉得挺好,不就花俩钱吗?却找到了核心的感觉、领袖的感觉。

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召军机大臣、宗室贵戚进宫开御前会议,专题商讨退不退位的问题。庆亲王奕猎蕹赏宋唬捍笄迤数已尽,退位可使全国臣民免于战火浩劫,善莫大焉。何况有优侍条件,王室依然显贵……

话语未尽,小恭亲王溥伟便挺身而出,呵斥庆亲王:袁贼一党,尽该除之。随后陈言:奴才反对退位,君主制为根本,断没有共和的道理,请太后圣断!

隆裕接住话茬儿,叹曰:我何尝想要共和?都是袁世凯、奕了的媳叩母锩党厉害无比,人又多,咱缺枪短炮没军饷,没法跟他们打。

溥伟越听越气,愤然道:乱党不足惧,只要有军饷,自有忠臣良将去杀敌。倒是朝中奸臣非除不可……

隆裕两手一摊:哪还有钱啊,内帑已经全给袁世凯要去了,朝廷真的没钱啦!

溥伟再进言:奴才闻听日俄交战时,日本的军饷短缺,日本天皇诸妃将珠宝首饰献出来犒赏三军,这才让日本军心大振,打败了俄国。奴才斗胆献计,请皇太后携六宫效仿日本天皇诸妃,襄赞军饷。

隆裕盘算一番,悻悻而言:胜了固然好,可若败了,珠宝首饰没了,优待条件也没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