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官场现形记线上阅读 读《官场现形记》:晚清仕途是怎样一幅腐败景像

火烧 2021-05-18 03:11:34 1087
读《官场现形记》:晚清仕途是怎样一幅腐败景像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起清朝的选官体制:“在中国有四种进入官场和获得提升的途径:科场出身,兵弁出身,保荐贤才,捐班出身。”按说,清朝的入仕途径是有着严格限制的,

读《官场现形记》:晚清仕途是怎样一幅腐败景像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起清朝的选官体制:“在中国有四种进入官场和获得提升的途径:科场出身,兵弁出身,保荐贤才,捐班出身。”按说,清朝的入仕途径是有着严格限制的,但在实际施行中尤其在晚清时期,这四种求官途径经常发生着变异,其间行贿收贿、买官卖官的腐败丑行,在清朝著名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中可窥一斑。

清朝为巩固其统治基础,网罗有用人才,还曾开设“博学鸿儒科”、“孝廉方正科”、“经济特科”等。此类招考皆由皇帝下特殊诏令,临时设置简单考试,以此招揽一些具有特殊才能或在社会上有声望者。已登科及在任官吏均可报考,考后该升迁的予以升迁,该授官者授予一定的官职,这称“制科”或“制举”,与科举一样,算作正途。制科出身的官吏,有时会受到科举出身官吏的某种歧视。

由捐纳或议叙等而得官的,称为异途出身。清朝实行的捐纳制度,也是任用制度的一种内容,即可以通过捐银捐物的途径,而得到某种官职和荣誉虚衔。清政府出于筹措饷银和开辟财源之需,从康熙年间开始实行捐纳,规定一般京官自郎中以下,外官自道台以下,都可捐纳,甚至武官在乾隆年间可以捐到参将。捐纳的规章称作“捐例”,或“事例”,分暂行事例和现行常例两种。捐纳范围和人数,时大时小,时多时少,凡遇国家财政紧张之机,便大开捐例。由于捐纳这种方法使适合做官的人数大为增加,势必造成与有限官职名额的矛盾,其结果不仅影响到候补官员过多,仕途混杂,而且还随着捐纳泛滥出现行政机构冗员充斥,吏治败坏等。所以,清朝政府有时不得不采取收敛的措施,但捐纳制度一直没有彻底废止,从康熙朝开始,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几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

官场现形记线上阅读 读《官场现形记》:晚清仕途是怎样一幅腐败景像

在清朝任用的官吏中,以“荫袭”得官者也占据了一定比例。“荫袭”是依赖法外特权而得官的一条途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官吏子弟或亲属的入仕都是予以特殊照顾的。清朝主要存在恩荫、难荫和特荫三种方式,恩荫限于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难荫限于因公殉职的官员子弟;特荫限于功臣、名臣子弟。

科场出身,本来是“最纯正和最好的”做官道路,但到了晚清,这“老老实实”的科场考试,也已经却完全被铜臭所污染。制度再密,比不上执行人作伪作弊。报考可以花钱请枪手冒名代考,考试可以花钱派外援传递答案。同时,门生关系在晚清科场绝不可忽视。乡试、会试时的考官也视之为师,考生当然要给老师好处,不然成绩再好也白搭。小说第二回写举人赵温上京会考,这赵温虽然中举,但“世路上一切应酬,究未谙练”,对主考官只封了二两银子。主考官吴赞善早就打听到这个土财主门生的家私,打算收上二三百两的贽见,不料赵温“有现成的老师不会巴结”,结局只能是“春风报罢,即拟整顿行装,起身回去。”

那么,兵弁出身的“大兵”们是否按军功就可升官了呢?也不一定的。按说凭军功提升是最快的,但想当官的“受命官员”也得支出一笔价值和任命相当的款项。小说第十二回中提到,一批从前打“粤匪”,打“捻匪”,“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当战事平定以后,就没有什么差缺应付他们了。无论什么人,只要有“大帽子八行书”就可当官,而“大帽子八行书”只要有钱就可以弄到。一个从前打“长毛”,身当前敌,克复城池,叙功历保至花翎副将衔、尽先候补的湖南人毛长胜,竟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只得将饬知、奖札沿街兜卖。第三十回写到善于钻营的冒得官,以三十块钱买得几张形同废纸的饬知、奖札,却当上了江阴炮船的管带。

进入官场的第三个办法“保荐贤才”则更糟了。因为“保荐贤才”必需要有官员的记录,而这些官员身上都不干净,他们毫无例外都有贪污行贿的劣迹。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用黄金来开路。小说中候补知府时筱仁,从未到过广西,却仗着钱多且上代又有些交情,便买通提督军门在广西边防案内保举上来,以试用知府进京引见。尤为骇见的是,胡统颌统带六营防军去浙东严州剿匪,随员周果甫为其策划了将乡民当土匪的胜仗。胡统领居然以“异常劳绩”在报功单上首列周果甫名字,随折奏报。小说叹道:“其实这种事情,各省皆有,并不稀奇。”

至于第四个作官的道路,那就是纯粹的购买了。清代的捐纳制度沿袭前朝,也就是以虚衔、封典、贡监为限买个荣耀而已。到了晚清,捐纳的官职从虚而实,从低到高,将官职作为商品进行公开合法的买卖。在考量一个人能否出任官职的时候,才德、学识、资历都可收弃之不顾,足够数量的金钱成了唯一的权衡因素,由此演出的种种无耻之尤的丑剧,也就毫不足怪了。

小说第五回,江西何藩台与兄弟三荷包失和,三荷包吵着要算分家帐,报出帐来道:当初为你捐知县,捐了一万多;后来捐知府,连引见走门子,又是二万多;八千两银子买一密保送部引见;三万两买到一个盐道,终于署上藩台。先后一共花了近十万两银子。小说第二十六回,河南臬台之子贾润孙到京之后,走钱店掌柜黄胖姑的路子,意图拼出大价钱买得一个肥缺。他先后报效修盖园子工程二万两,孝敬太监黑大叔七万两,孝敬四位军机二万两,再以二万两作为一切门包使费、经手谢仪,五千两作为在京用度。

小说在第十九回中通过浙江署院朱瑜之口,对于捐纳的弊端进行了最为猛烈的抨击:“浙江吏治之坏,甲于天下。推原其故,实由于仕途之杂;仕途之杂,实由于捐纳之繁。无论市井之夫,纨绔之子,朝输白镪,夕绾青绫;口未诵夫诗书,目不辨乎菽麦。其尤甚者,方倚官为孤注,俨有道以生财,民脂民膏,任情剥削,如此而欲澄清吏治,整饬官方,其可得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