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曹丕:三国中最深藏不露又风流倜傥的世间高手

曹丕:三国中最深藏不露又风流倜傥的世间高手
曹丕生于中平四年,他在《典论》的自叙中说,汉初平初年时,年仅五岁,曹操便开始教他射箭,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十岁的时候,跟从曹操南征张绣,张绣降而复叛,曹操贴身侍卫猛将典韦战死,长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双双阵亡。
而曹丕乘马得脱,以十岁的年龄,从乱军中得脱,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因为他是小孩子,被敌人轻视而放过的,但如果曹丕当时只是个普通的小孩,没有独到的武功,他敢跑,他能跑得成功吗?连曹丕自己都感慨: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可能是因为这次乱阵中逃生的经历,曹丕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m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一方面是以世家子弟为游猎之趣,另一方面怕也是为了自卫而经常修炼。
常年的练习和实战使得他对射箭一道颇有心得,在曹操破袁绍获冀州后,各地进贡名马良弓庆贺,他与曹真在邺城试用打猎,一日猎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对当时的情景,作为文人的曹丕曾有几句精彩描写:秽、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
这一番妙文着实是令人悠然神往,遥想当年,正是岁之暮春,勾芒司节,两个鲜衣怒马的青年才俊,在阳光明媚,轻风拂面的野外,乘燕代名马,持秽貊良弓,弓燥手柔,于草浅间飞驰,逐兽肥而骑射,是何等的风姿及意境。
当然,说曹丕的武功不能不说他的射箭,这门从小就练起的技能,确实高出常人一筹。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曹操的头号幕僚荀前来征曲蠡的军中犒军,和曹丕谈起射箭之事,曾夸曹丕道: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而曹丕也不客气,他不以为然的说: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这已经是到了要求射者不用思考,便可以随时在马上的任意角度张弓射箭的地步了,而且不单单要求技术的熟练,还有追求起艺术美感了,若放到现在,也许可以挑战奥运会了。
荀似乎还有些不信,笑道:乃尔,意思是说到了这个地步了啊,曹丕便接着道: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m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他所说的大意是,山坡经常走过的地方就有了路,而弓箭在训练中练得久了自然会命中的目标,但这样的话,即使每发必中,也不算至妙,那要怎么样呢?要骑在马上奔驰的时候,进入草很密的地方,迎头拦击狡猾的野兽,横截轻灵的飞禽起飞的路线,而使得箭不虚发,要攻击的目标必定被命中,这样才可以说是至妙了。
他这一番话,已经是将兵法化入了武技中,要求事先估计预测对方要经过的路线而加以攻击,以求一击必中,不单是地看见了目标瞄准、射击这么机械简单,而是要有准确快速的预测判断和极其快速熟练的技巧综合起来才可以做到的。
大家都知道曹丕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但是射箭并不是他最好的武艺。其实曹丕五岁起习骑射,他的剑法也是从小学起的。
曹丕学剑的老师就是一代大侠史阿,曹丕的剑法到底学到了什么程度,有一次他在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一批武将们喝酒论武的时候,大家讨论起剑法来,其中的奋威将军邓展,一向号称善有手臂,晓五兵,即擅长拳脚功夫,又精通各种兵器,而且可以空手入白刃,曹丕与他聊了很长时间,说道: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这么一说,邓展自然是不服气,于是要求和曹丕比剑。
当时大家正是喝酒喝得酒酣耳热的时候,曹丕可能也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剑技和理论,便欣然应承,和邓展以酒席上所食的甘蔗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