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慈禧身边的太监小名叫什么? 疑云重重:慈禧小名到底是“兰儿”还是“杏儿”?

火烧 2022-01-13 07:52:37 1087
疑云重重:慈禧小名到底是“兰儿”还是“杏儿”? 导读:中国人的名字问题很复杂,但人人都有的是小名,又称乳名。在过去,女子的小名雅称闺名或小字,是不足为外人道说的,许多丈夫往往一辈子也不知妻子在娘家时的

疑云重重:慈禧小名到底是“兰儿”还是“杏儿”?  

导读:中国人的名字问题很复杂,但人人都有的是小名,又称乳名。在过去,女子的小名雅称闺名或小字,是不足为外人道说的,许多丈夫往往一辈子也不知妻子在娘家时的小名。

咸丰帝知道慈禧(1835~1908年)的小名吗?我们不清楚。可是慈禧的小名至今仍喧腾于万人之口,却是不争的事实。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关于慈禧小名的各种说法。

兰儿说很流行

慈禧小名是兰儿,这种说法很流行,现在难以讲清楚它的记载源头。1916年蔡东藩写成《清史演义》,此时离清亡只有五年时间。该书第六十三回那拉氏初次承恩圆明园四春争宠就明确说:那拉氏幼名兰儿,父亲叫做惠征,是安徽候补道员。

民国时期有的演义小说对此描述得更是绘声绘色,如李伯通《西太后艳史演义》说:道光十六年(1836年),惠征的佟佳夫人又怀孕了,到得十月初十这天,夫人坐蓐临盆,忽梦着大大月亮入怀,一阵异香,还带些兰麝气味,当时产下一位千金,因取个乳名,叫做兰儿。该演义还写道:不上两年,这兰儿又添个妹子,名叫蓉儿。

慈禧出生在道光十五年,李伯通误作十六年了。但这些演义的说法应予重视,毕竟清朝官书是不记载慈禧的名字的。当然,慈禧的小名也不能仅凭这些演义为据。

清宫太监在回忆宫廷生活时(见《清宫太监回忆录》,收录于《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一书),提到了一种现象:

忌圣讳这件事,上年纪的人大概都晓得,在宫里,这更是一件最要紧的事。不单是与万岁爷的名字同音的字不能上口,太后、妃、太妃的名字也一样。这些应避的字音是要牢牢记住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小德张,本来他的名字是春喜,因为隆裕太后小名叫喜哥,喜字犯了圣讳,小德张就被改名叫恒太了。

《宫女谈往录》一书载述在慈禧身边服待八年的一位何姓宫女的回忆,里面特别说到:

最讨老太后喜欢的还是在西头卧室里的一盆兰花。在宫里,谁都知道老太后的乳名叫兰儿,可谁也不说,都暗暗地记在心里,避着圣讳。譬如该给兰花浇水啦,我们只提给花浇水,不提兰字。如是偶然说一个兰字,老太后也不怪罪。

书中还提到,宫内称呼这位宫女为荣儿,而慈禧妹妹的小名叫蓉儿,因此慈禧管这位宫女叫小荣子,不带儿字,也有时会偶然叫一声荣儿,但并不为这个改我的名字,说明老太后并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全顾忌。

兰儿的兰字,宫女的解释是兰花,前引李伯通的说法是兰麝气味,两者有差别,但这反而说明了两种说法可能并不同源,相异的史料更增强了慈禧的小名是兰儿可信度。

不过,依上面所说,宫里许多人都应知道慈禧的小名,但后来太监们的回忆又似乎无法印证这一点。太监信修明在慈禧身边八年,他晚年的著作辑为《老太监的回忆》一书,其中对慈禧极为同情,同时披露了外人不甚知道的一些情况,如慈禧是老子信徒,广仁子是她的道号;太后是位头发已然脱光、脑袋成了秃瓢的秃老太太。书中更提到了溥仪的乳名是午格,可惜提及慈禧的小名。总之,兰儿说还有待于相关材料的进一步挖掘。

玉兰杏儿与阿翠

慈禧小名是玉兰的说法流传也很广。1983年出品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在选秀女一场戏中就利用此说,巧妙地安排咸丰帝与慈禧见面,道具就是绣着玉兰花的手绢。也有的解释说,因咸丰帝最喜欢玉兰花,就将此名赐予获选入宫的慈禧。

咸丰帝是否喜欢玉兰花不得而知。有趣的是,野史中倒是记载了咸丰帝所喜欢的圆明园四春,——也就是四个汉人女子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牡丹春——都是以花命名,里面却没有玉兰花。

现在有人坚持认为,兰儿玉兰的说法都是从慈禧入宫被封为兰贵人的兰字想象而来。这种观点也是值得重视的。

杏儿说是一种后起说法。源于2005年出版的那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慈禧曾孙口述实录》一书,作者自称是慈禧弟弟桂祥的曾孙,即慈禧皇太后内侄曾孙。按那根正的说法,慈禧的乳名只有我们家人知道。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听父亲说起的:慈禧的小名叫杏儿,学名叫杏贞。并披露这小名是慈禧的爷爷给起的,原因是当时家里种了几颗白杏树。在满族人看来,红杏没有白杏好,所以家里就种了这么几棵。这样,爷爷就给她取名叫杏儿。

慈禧不仅有小名,竟然还有大名(学名),这真是言前人所未知。这种说法源于慈禧后人,自然不能忽视。现在网上不少文史爱好者已将慈禧定名为叶赫那拉·杏贞了。但清史学者冯其利曾发表《那根正先世考查》一文,对那根正所述先世事迹提出质疑。这实际上涉及到他的作品从根本上是否可信的问题。

至于阿翠说,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但并非新出,反而可能是最早关于慈禧小名的一种说法。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格在《春柳堂记梦未定稿》中说:寅恪十余岁时,曾见日本人所著书,言后小名阿翠。曾朴《孽海花》亦有是说,但无从证实,姑附记于此。

陈寅恪生于1890年,1902年赴日本,1904年再度赴日本,1907年回国,他见到日人所著书应是在1902~1907年间。曾朴的《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写到咸丰帝翻看秀女花名册:

翻到老佛爷的一页,只见上面写着那拉氏,正黄旗,名翠,年若干岁,道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生。

上世纪40年代,博洽多闻的冒鹤亭考订《孽海花》中的人与事,只是指出了慈禧生道光十五年,非十四年,并没对名翠说什么,见他的《孽海花闲话》。

今天我们看档案知道,记名秀女的排单也就是花名册,并不开列秀女的具体名字,也不具体写哪一天出生。再者,慈禧是镶蓝旗满洲人,后来抬入镶黄旗,因此正黄旗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么多的错误不禁让人对曾朴的说法生疑。

有一条材料差不多能够否定阿翠说。《宫女谈往录》里提到慈禧身边有叫小娟子小翠的宫女,书中还写到慈禧屋里有两只缅甸猫,有一次,老太后微笑说:娟子、翠儿,看好大白、二白,回头我有赏。

慈禧身边的太监小名叫什么? 疑云重重:慈禧小名到底是“兰儿”还是“杏儿”?

上面谈到慈禧不太顾忌宫女的名字与自己妹妹的相同,但若慈禧小名真是阿翠,那她绝对不会允许有叫小翠的宫女在身边的,起码也要命宫女改名,不会自己天天翠儿翠儿叫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