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溥仪的皇帝梦 嬴政的万代皇帝梦
嬴政的万代皇帝梦 万代皇帝梦的规划 gt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嬴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 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

嬴政的万代皇帝梦
万代皇帝梦的规划 >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嬴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 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 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平定之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收回权 力。并任用尉缭、 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朝。 > > 一统华夏后,秦始皇让丞相、御史发布命令,说明他扫荡六国、统一天下的理由,其实是为秦国的武力征服进行一个总结,让天下人相信,秦国发动那场持续十六年之久的战争,是迫不得已,责任在六国,而不在秦国。其内容大致如下: > > 韩国,韩王本来已经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却与赵国、魏国合纵叛秦,所以兴兵讨伐之。 > > 赵国,赵王派丞相 李牧来与秦国结盟,于是秦国归还赵国人质。但赵国转过身来就撕毁盟约,反攻太原郡,不得不兴兵诛灭之。赵公子嘉不奉秦命,自立为代王,也举兵消灭之。 > > 魏国,魏王也答应臣服秦国,竟悄悄与韩国、赵国谋划,企图偷袭秦国,所以兴兵破大梁。 > > 楚国,荆王本来已经献地入秦,转而背叛盟约,出兵攻我南郡,所以也发兵征讨之,攻灭其国。 > > 燕国,燕王昏乱,竟敢让太子丹派荆轲来刺秦王,也兴兵诛灭之。 > > 齐国,齐王采纳后胜的计谋,与秦国绝交,意图作乱,不能不兴兵消灭之,收平其地。 > > 这道命令还有一个内容,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无人能及,觉得“秦王”的称号不足以表明自己的盖世伟业,所以决定重新宣示尊号。秦始皇说:“寡人以眇眇微小的身躯,兴兵诛暴乱,天下大定,若不变更名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各位爱卿,寡人该用什么名号?” > >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这三个官职在汉朝演变成为“三公”)说:“过去三皇五帝,地方不过千里,外夷不相宾服,诸侯不受节制。现在陛下平定 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统一,此等盛事自古没有,三皇五帝不及。臣等与众博士官商量,一致认为,古时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是人最尊贵的名号,大王就称 ‘泰皇’。大王发布的口头命令叫‘制’,大王发布的书面文告叫‘诏’,大王自称‘朕’。” > > 秦始皇以极度的信心说:“去掉泰字,保留皇字,采上古帝位号,称‘皇帝’。其他按你们说的办。”秦庄襄王被追尊为太上皇。 > > 这就是秦始皇高明的地方,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亲自确定皇帝名号,站得高,看得远,所以结论不同。他的创造性是符合逻辑的。 > > 用人者自己不够高明,如何能够驾驭天下人才? 齐桓公用 管仲成就霸业,秦孝公用 商鞅变法图强,都是因为他们博大的胸襟和高明的见识,所以能发现大才,任用大才。 > > 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朕听说太古有号无谥,中古有号,死了才为谥。子议父,臣议君,朕可不想这样。从今往后,废除 谥法。朕是第一个皇帝,就称始皇帝,后世累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二世胡亥的名号就是这么来的。秦始皇反对“子议父,臣议君”,显然跟 儒家 思想有关系。 > > 制定皇帝名号的意义 > > 秦始皇迈出了帝制谋略的第一步,中国从此进入帝制时代,到1912年中华 民国成 立、宣统皇帝退位,帝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一百多年,对中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确立皇帝这个名号,表明自己功盖三皇,德超五帝,也显示出他对自 己的极度自信,为后面的极度自负画出一条轨迹来。 > > 确立皇帝名号的谋略意义在于: > > 1.先从称谓上把皇帝神圣化。皇帝不是凡人,所以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命曰制,令曰诏,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确定皇帝的独裁地位不可动摇,也不容侵犯,连神权都不能约束。 > > 2.废除谥法。不准“臣议君、子议父”,加强皇帝的神圣性与权威性,也就加强了皇帝的独裁统治。 > > 3.皇帝这个位子,只能在皇帝家族中传承,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 >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再传至二世三世,乃至于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够延续千秋万代,永远不灭。然而,大秦帝国传至二世就灭亡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所实行的暴政,致使他的千秋霸业梦难圆。 很赞哦!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