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甲午海战为什么战败 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战争开始前结局已揭晓

火烧 2022-07-06 17:25:19 1040
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战争开始前结局已揭晓 成功的明治维新,失败的洋务运动日本真正崛起并对中国虎视眈眈,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提出的目标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战争开始前结局已揭晓  

成功的明治维新,失败的洋务运动

日本真正崛起并对中国虎视眈眈,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提出的目标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其勃勃野心展露无遗。在此之前,日本同样被欧美列强的炮舰叩开国门,但日本这个崇尚强者、学习强者的民族,迅速转向强势的欧美全面学习,甚至提出“脱亚入欧”的口号。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一份文件中说:“我东洋诸国现行之政治风俗,不足以使我国尽善尽美。而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业,尽皆超绝东洋。由之,移开明之风于我国,特使我国国民起速进步至同等化域。”由此,日本在近代史上开创了一个提倡衣食住行、语言文化甚至极端到日本人种也要“欧化”的时代。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具体负责殖产兴业的工部省,仅1868-1875年间外聘就达到2497人次。明治政府给予外籍专家的待遇很高,当时日本一个部长的月薪是500日元,而外籍专家则在800日元以上,个别专家的月薪高达2000日元。 1884-1894年十年间,日本铁路增长了6倍多,船舶(500吨以上者)和煤增长近3倍,生丝和铁的生产指数增长一至二倍,蒸汽机由409台猛增至1808台……到甲午战前,日本的迅速发展已让世界刮目。

此时,大清也在进行以近代化为特征的洋务运动,而且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早了8年,但其进程却非常艰难曲折。身居京城的皇亲国戚与官员士子们,大部分依然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肯相信世界已经大变。大学士徐桐还对人说,所谓西洋各国,除意大利真有其国外,其余都是汉奸捏造出来吓唬人的。洋务运动几乎每一项事业都招致非议,修铁路会让庄稼不长、鸡不下蛋,办电报则电气会冲撞地脉、惊扰祖宗……被骂作卖国贼的李鸿章,虽然较早认识到“千年未有之变局”,但也只能在饱受争议中推进铁路、电报、造船、轮运、纺织、采矿等近代事业。

众所周知,李鸿章最得意的洋务事业,是他一手创办的北洋舰队。但洋务运动是只改器物、不改制度的改革,是不触及腐朽统治阶级利益的改革,是半途而废的改革。改革失败的结果,必然首当其冲地影响北洋舰队,使这支生长在封建落后、腐朽没落、封闭保守制度和一穷二白工业科技基础上的舰队,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买得来军舰,买不来制度。旧观念、旧体制、旧军队的种种弊端与恶习也不可避免地束缚、影响着北洋舰队。

当1891年英国《武备报》评选大清海军装备实力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而日本海军排名世界第十六名的时候,美国则认定清朝陆军稳居世界前三。而清朝大臣们也洋洋得意,在奏报中自豪地写道:“大清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大清上下早已为所谓的中兴沉醉,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大清已非鸦片战争之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对付欧美强国没有胜算,但对付“蕞尔小国”小日本,那是绰绰有余。这种情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北洋舰队的建设立即停滞了,自成军后,可以说几乎没增一舰一炮。从某种意义上说,北洋舰队的失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结果,也是晚清政府改革失败的重要标志。

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战争开始前结局已揭晓

日本海军的扩张和北洋水师的停滞不前

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就奠定了大陆政策。日本首相田中义一(1864-1929)曾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1886年7月,北洋舰队“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大舰奉命去日本长崎维修。日本人一看到中国有这么大的铁甲军舰,举国震惊且自尊心受了很大刺激。在这次访问日本期间,还发生了中国水兵在街上与日本警察群殴致死的事。这就是“长崎事件”,它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发展海军的狂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