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荀家 新三国荀最后结局 新三国荀扮演者是谁
新三国荀最后结局 新三国荀扮演者是谁
新三国荀
在历史上,荀是个智谋出众、屡出奇策的能人志士,也是曹操最看重的谋臣之一,他心中自有雄才伟略却也极其忠于汉室,最后却被曹操舍弃自杀而亡。他在历史上给人的感觉更为正直和严肃,所以人们也一直认为,这就是真正的荀。可是在新版的《三国演义》中,荀却又给了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新三国》荀像
李建新是中国内陆著名影视演员,在他的演绎下,荀并不再是死气沉沉,并不是严肃木讷,而是多了另一种特殊的感觉。忠心不意味着不懂的权力斗争,荀家作为颍川著名的世家,几代为官,早就应该练就了圆滑的态度,所以新三国中的荀在朝廷上在百官之中显得游刃有余,长袖善舞。他作为最善于了解人们的性格和心理的谋臣军师,对曹操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能完全掌握好重点。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同时,心里也对荀的印象更为立体深刻起来。
可是正因为他善读人心,可是却从没读懂过曹操的心,他不知道曾经熟悉的人为何会突然变得如此有野心,但他忠于汉室的思想却永远不会改变,也就是这样于是荀被曹操怀疑。演员李建新从另一个角度讲荀演出了灵魂,让人们跟随着他的心态一起走,也就是因为这样在最后他自杀的时候,观众们才会感觉到可惜感觉到不舍。而李建新的这次演绎,无疑是完美的,是成功的,千年之前的荀再一次活在了人们的眼中心中。
新三国荀扮演者
荀是东汉末代时期曹操身边的谋士,以前曾经追随袁绍,后来因为见到袁绍并不能成就什么大业,自己也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便改投到了曹操的帐下,在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时候帮助曹操出谋划策,管理军事事务,曹操很是器重他被他称为“吾之子房也”,意思就是说荀的忠心可比当年的张良,可见当时曹操是极为满意的。
《新三国》荀剧照
但是后来曹操却因为荀阻止自己称魏公而疑心渐生,最后还逼的荀自杀,真可谓是“过河拆桥”。
而在新版的《三国演义》中,著名演员李建新扮演的曹操和陈建斌所扮演的曹操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的对手戏。将荀的才能智谋演绎的精彩绝伦,也将最后自杀而亡的无奈和悲哀演绎的淋漓尽致。李建新是中国内陆著名的影视剧演员,1965年1月31日出生在中国的天津市,同时李建新也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会员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曾经出演过多部精彩的电视剧,他所出演的人物大多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代表作品有《md》、《楚汉传奇》和《美丽E时代》等。
在《新三国演义》播出之后,许多人都对扮演荀的李建新崇拜不已,记忆犹新,许多观众反应,剧中的荀让他们忍不住落泪了,观众完全被李建新带入了荀最后自杀时那种悲惨和无奈的境地中去。可是当新建新老师谈起的时候,他却极其谦虚的说道,“如果说是这个角色演得好,不如说是导演导的好。”
荀怎么死的
荀的死到现在一共有两种说法,第一是说荀病亡,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他是被曹操赐死或者因为曹操自杀而死的。
荀像
荀在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忠心耿耿,也因为独有的了解敌人心理和性格特点的能力一度成为曹操帐下最受器重和欣赏的谋臣,但是后来在曹操引客进江都的时候,荀第一次的劝诫让曹操生了怀疑之心,虽然没有直说,可是曹操已经有些不信任荀了。再到后来在曹操野心强大并且有能力想要称帝的时候,荀却是第一个站出来阻止他的人,这样的做法加重了曹操的怀疑,并在最后使荀最终失宠于曹操,直接被调离权力政治的中心,最后因为长期的郁郁寡欢最终在寿春忧郁成病从而逝去。
而第二种说法,传说是在曹操和孙权作战的时候,又下属送上了两个盒子的点心,曹操打开其中一个盒子吃了一口,便写道“一合酥”,后来他有事出去了,便将两个盒子放在桌子上,等到他的属下谋臣进帐的时候,看见便一人吃了一口,连旁边盒子里的也都吃光了,然后再将两个盒子盖好,放回原处,曹操进来的时候看见其中一个盒子空了,觉得很高兴,便想起留在寿春的荀,命人送去另一盒,等到到了荀手里,荀想不出空盒子的缘由,心中百思不得其解,便想着再睡一会儿慢慢的想,命人将炭盆填满火炭关紧窗户躺下了,等下人再次进来的时候却发现荀全身冰冷,早已死去多时,便以为他是服毒自杀,于是流传除了第二种死法。
荀和司马懿
荀和司马懿都是东汉末年的人,他们都是曹操账下的人才,他们两人的才能和头脑都是不可多得的。荀是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而司马懿呢,也是这方面的人才,而且更加优秀的就是他的军事能力。
荀雕像
这两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比较相似,都为了魏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只是这个天下落在了司马家,而荀却因疾病而终。
荀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他是颍川颍阴人,他的祖父荀淑是个众所周知的人,号为神君。荀淑有八个儿子,名号是八龙,这其中荀的父亲荀绲是济南相,荀绲害怕宦官,于是让荀娶唐衡的女儿为妻。荀年少时展现出来的才智就不同于常人,是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少不了被人讥讽。荀本来是在袁绍手下做事,但是他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就放弃袁绍跟随曹操了,为曹操出谋划策了统一北方的蓝图,深受曹操的重用。
司马懿是世家,家族中世代为官,他当初是看不上曹操的,但是最后还是敌不过曹操就出山了,司马懿曾经就称赞荀:“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司马懿其实也有抱荀大腿的嫌疑,在司马懿杀害曹爽的过程中,荀代表颍川人也是出了不少的功劳。荀没有司马懿那么考虑的多,但是司马懿一直都是考虑全面的一个人,但是荀被曹操所忌惮中调离了职位,最后就去世了。司马懿一直保留自己的锋芒,才能够安稳的走下去。
荀郭嘉
郭嘉是曹操身边的另一个谋臣,他原本是在袁绍的身边,后来改为投靠曹操,在曹操统一北方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上称赞他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被曹操自己称为是他的“奇佐”。
郭嘉像
在建安元年的时候(公元196年),曹操很是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伤心不已的同时写信给荀,问他有没有贤能的谋士可以替代戏志才的地位,荀就向曹操举荐了自己的好友,智谋出众的郭嘉,从此之后,郭嘉被曹操奉为上宾,一时间让他器重不已。
而荀和郭嘉是完全不想同的两个谋士,郭嘉是属于军事计谋突出,开始时他并没有让曹操如何重视,后来他屡出奇策,善于运用敌人的缺点而拟出作战计划和计策,眼光独到,对于敌军的心理很是掌握和善于理解,在这一点上是曹操身边其他谋士都无法超越和取代的,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国家一心为曹操至死而不愈,在曹操铲除最大的敌人袁绍时,郭嘉功不可没。而荀他在曹操起步的时候,帮助他调度粮草,周旋敌军,让曹操不为后勤分心,建立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后援队,这一点在曹操称霸北方的时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也有另一种可能,他每次出战的时候让郭嘉等谋臣跟在身边,而让荀留在后方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曹操知道荀的才能,他认为他是最出众的,所以才放心将后方打本营交给荀。三国时代,曹操身边谋臣在各自领域上都各有擅长,也正是因为这样,曹操才能在各方面完全胜出。
曹操荀
荀是曹操最得力的心腹之一,他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曹操称其为自己的“子房”。
荀像
荀在转而投奔曹操时并不知道曹操最终的目的,在建安九年,曹操终于大败袁绍,曹操准备恢复古达的制度,扩大冀州所辖制的郡县,可是荀却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得当,会引起和加剧新的矛盾产生,为以后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他说的很有道理,曹操虽然接受可是心里却有些在意,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野心也日益增加,大部分的下属都希望曹操称为魏公,这也符合曹操的野心,可是荀却断然拒绝横加阻拦,虽然在荀看来有众多的缺点和害处,但是在曹操看来却只有一种感觉,原来他医治器重的谋臣心腹竟不是自己的张良啊,他对自己并不是完全的忠诚,这样的认知让曹操大为光火和失望,最后在利害关系面前,曹操还是将屠刀指向了荀,虽然不是他杀得,可是荀却是因为他自杀。
荀和曹操之间的矛盾一开始就是注定好的,也是完全不可调和的,荀在开始的时候弃袁绍改投曹操的选择并不完全是因为袁绍无能,而是荀已经看清这时候袁绍身边的人已经有了不少颍川的势力,就算将来他帮助袁绍夺取高位,但是也并不能突出他自己有多大的功劳,在忠心为国这样的情结一旁,荀还非常的忠于自己的家族,想要为家族利益做出贡献。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袁绍身上并不能得到这种利益之后便把所有的身家都压在了曹操身上,当然最后他还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