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却匈奴七百余里的翻译 第3节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第3节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

第3节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於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 ——《史记·匈奴列传》 > > 在 秦始皇打击匈奴的战争中,秦国将领蒙恬功不可没。史书记载他曾经“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 > 秦朝战将如云,蒙恬则是其中闪亮的将星,让我们先看一下蒙恬的个人简历。 > > 姓名:蒙恬 > > 祖籍:齐国 > > 年代:秦朝 > > 民族:汉族 > > 成就:弓弩部队、战车战术、打败匈奴、修建万里长城、发明毛笔出身:三代将门,从小受忠君爱国的正统教育。 > > 蒙恬的祖父蒙骜曾经事奉过赢政的爷爷秦昭王,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父亲蒙武当过秦国的裨将军,曾经与 王翦一起灭楚,屡立战功。蒙氏一家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秦始皇对蒙氏家族非常信任器重。 > > 蒙恬小时候学习的专业是刑法、监狱管理等方面,因此长大之后曾经担任主管过审理诉讼的书记员。 > > 这蒙恬出身军事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武功谋略都没得挑。因此他的用武之地不在刑狱。 > > 始皇二十六年,就是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 > > 他领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进攻齐国,小菜一碟,蒙恬手到擒来第一次出场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 > 因为这次功劳,他被授予内史的职务。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 > > 内史是个什么官呢,就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打个比方吧,就和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差不多。 > > 在当时的年代,如果不是深的君王信任,是不会被唯一如此重任的。 > > 从此之后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 > > 蒙恬主管外面的军事,蒙毅常常为赢政做参谋,兄弟两人简直成了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当时号称“忠信”。蒙氏家族世代为将,战功显赫,到了蒙恬这一代更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 > 其他诸将相见到他们如此得势,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 > 转眼间,秦国消灭了六国。 > > 秦始皇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威胁不小的匈奴。 > > 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 > > 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就是名将蒙恬。 > > 面对匈奴的挑衅,秦始皇选择了蒙恬领兵出征。 > > 青年时代的蒙恬长年在北方边境守卫,对匈奴的战法极其熟悉,这是那些长年征战中原的老将们所不能比的。 > > 蒙恬是秦军里最富有进攻精神和野战能力的将领,秦朝其他将领打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攻坚战,对于塞北草原上与匈奴的野战并无多少经验。 > >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 > > 扎下大营后,他一边派人侦察敌情,一边亲自翻山越岭察看地形。 > > 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 > > 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 > > 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逃窜七百多余里。 > > 蒙恬并没有辜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飞魄散。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 > > 如前文所述,匈奴的虽然暂时兵败,但是主力尚存,而且匈奴骑兵移动速度快,随时有可能进犯秦国。 > >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 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以此来作为防止匈奴南下的屏障。 > > 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 > > 这不但加强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 风风雨雨、烈日寒霜,蒙恬将军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 > 蒙恬在北击匈奴的时候,赢政就把扶苏交给了他,名义上扶苏是蒙恬的监军,但是事实上不排除秦始皇有这样的想法,扶苏需要锻炼,他的太子需要战功、需要政绩。所以他把扶苏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将军蒙恬。 > > 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蒙恬的器重。 > > 只可惜,世事难料,随着秦始皇的猝死,蒙恬也走上一条悲剧之路。 > >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大野心家赵高封锁。 > > 原来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伙同丞相 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 > > 胡亥即位后,立马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 > > 早先蒙氏得宠的时候,又一次赵高犯了法,受到蒙毅的公正执法,从此之后,赵高心里埋下了对蒙氏的怨恨。 > > 公子扶苏自杀以后,蒙恬毕竟通晓法律,不想不明不白地给人宰了,于是请求复诉。 > > 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 > 赵高一方面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剥夺了他的兵权,之后把身为光杆司令的蒙恬囚禁在阳周这个地方。 > > 再说胡亥杀死扶苏后,心里有些发虚,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害怕蒙氏再次得宠,对自己不利,于是执意要消灭蒙氏。 > > 便散布谣言说,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并杀害了蒙毅。 > 很赞哦!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