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水浒传第四把手公孙胜基本资料

火烧 2021-12-05 05:53:49 1040
水浒传第四把手公孙胜基本资料 水浒传公孙胜水浒传公孙胜是著名的小说人物,人称”入云龙“。公孙胜并不是最早加入梁山的人,但他后来居上,凭借常人难有的本事成为第四号人物,在宋江手下担任机密军师,为梁山立下

水浒传第四把手公孙胜基本资料  

水浒传公孙胜

水浒传公孙胜是著名的小说人物,人称”入云龙“。公孙胜并不是最早加入梁山的人,但他后来居上,凭借常人难有的本事成为第四号人物,在宋江手下担任机密军师,为梁山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水浒传公孙胜

公孙胜是蓟州人,家中有一老母,自幼聪明好学,虽拜在道家门下,但拥有济世救人的胸怀。北宋末年,权相蔡京当道,他的女婿为给他祝寿搜刮财宝十万贯,是为“生辰纲”,公孙胜和吴用等人有意劫取,趁杨志押运生辰纲路过黄泥冈之际,用迷药将押运的人迷倒,将财物劫走,这就是水浒传公孙胜“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后来,公孙胜和吴用等人一起加入梁山,吴用作为军师,公孙胜是副军师。公孙胜身怀绝技,多次运用道术为梁山军击退敌人,可谓屡建奇功。梁山军进攻砀山,史进攻克不下,公孙胜用八阵图破了樊瑞的妖术,砀山因此破。后公孙胜随宋江接受招安,奉命伐辽,随后再伐田虎。田虎的手下用妖术阻挡梁山军进攻,多亏公孙胜道法高深,梁山军这才得以灭了田虎。

水浒传公孙胜当初上梁山是为了济世安民,与宋江等人大碗喝酒吃肉的理想并不相同,因此以照顾母亲为名离开梁山,后来宋江攻打高唐,公孙胜不得已再次出山,但却立下“遇汴而还”的约定,梁山接受招安后不久,便又告辞返乡,从此一心一意修炼道术,得以善终。

公孙胜的绰号

公孙胜,梁山108名好汉之一,擅长排兵布阵,在梁山时立下屡立奇功。公孙胜的绰号叫“入云龙”,关于这个绰号还有一些来历。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水浒传第四把手公孙胜基本资料

《水浒传》公孙胜剧照

水浒英雄人人都有一个绰号,且各自的绰号都和其性格或特长有关,比如宋江“及时雨”的绰号就是他仗义疏财得来的。公孙胜绰号“入云龙”,古代龙的地位相当高,光看这字面意思就知道主人公不是一般人了,如果再细查这“入云龙”的典故,就会发现这个绰号相当牛。

古书记载,“云龙”是古代著名的阵法,连李白都曾作诗赞曰:“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可见“云龙”阵法相当厉害,而公孙胜能得到这个绰号,也说明他这个人在排兵布阵方面有不小的本事。公孙胜的一身本事,在梁山期间没少派上用场。梁山英雄攻打高唐,不料却被高廉的法术所败,只好让李逵去请公孙胜帮忙。当时的公孙胜还已离开梁山,而师父罗真人又不肯放他下山,所以李逵只好用激将法逼他相见。最后,经不住苦苦哀求,罗真人放公孙胜下山。公孙胜用师父教的五雷天罡正法大败了高廉,助宋江夺取了高唐。后来,大军征讨田虎,公孙胜与乔道清斗法,不但用法术操控兵器战于空中,连神兽都请出来了,对方不敌而遁走。

公孙胜在梁山期间,运用所学建功不少,但他牢记师父“遇汴而还”的教诲,当宋江率众进入汴京受封时,他则告辞归隐,从此潜心修道,不问世事,因此得以善终。

公孙胜的性格特点

梁山好汉性格各异,比如宋江精于算计,吴用机智聪明,鲁智深脾气暴躁。公孙胜也是梁山泊的重要人物,在梁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公孙胜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

公孙胜画像

公孙胜的的性格特点其中之一是勤奋好学。公孙胜是一位综合型技术人才,不但会使刀枪棍棒,而且通阴阳、懂五行,能够呼风唤雨,这种全能型人才可不是天生的,除了有名师教导之外,最重要还是要靠自己勤学苦练;公孙胜的第二个性格特点是淡泊名利。公孙胜和晁盖等人一同劫取了生辰纲,众人回去都想着怎么瓜分这批财富,唯有公孙胜对此不屑一顾,所以当阮氏三雄、刘唐等人都分得了大量金银财宝回家时,公孙胜却什么也没要。从这里既看出晁盖对公孙胜的参与此事的重要性并不认同,也看以看出公孙胜与其他好汉的格局不同。很明显,公孙胜这么做不为自己,而是为拯救黎民百姓的大业攒下第一桶金;公孙胜的第三个性格特点就是特立独行。他为什么能够做到特例独行呢,除了他淡泊名利的本性外,也与他的远见卓识有关。当年和晁盖一起上梁山,算是梁山旧将,待宋江上位,公孙胜便知自己很难被容下,于是以探母为名早早下了山,若不是后来宋江久攻高唐不下请他出山相助,恐怕不会再涉足江湖。虽然不得已出山,但他早就预知宋江等人会被朝廷招安,也知道招安后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征方腊前再次告辞回乡,从此再也没有过问世事了。

由以上可知,公孙胜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三:勤奋好学、淡泊名利和特立独行。性格决定命运,公孙胜的这些性格特点决定了他的人生结局。

公孙胜的师傅

公孙胜在《水浒中》技高一筹,不仅会舞刀弄剑,还能呼风唤雨,这样的道行别说在古代,就算是现代的高科技也不过如此。作为一名道士,公孙胜是半路出家,修为尚且如此厉害,那么他的师傅本事就更不用说。实际上,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在书中就像神一般的存在,虽然作者对他着墨不多,但他的超凡洞见力和高深莫测的道行从寥寥可数的出场中就可知晓。

公孙胜资料图

对于罗真人的描述,施耐庵是这样写的“星冠攒玉叶,鹤氅缕金霞。长髯广颊,修行到无漏之天;碧眼方瞳,服食造长生之境”,如此与众不同的形象,活脱脱一个神仙的模样。在施耐庵笔下,罗真人高深莫测,与人交流时处处玄机。比如公孙胜想下山济世救民,罗真人却多加阻止,倒不是他对民间疾苦漠不关心,而是早就料到梁山不是一个好去处。所以,当李逵请公孙胜再次出山时,他却说徒弟刚脱离火坑,不能再往里跳。当时的好汉都将梁山当做英雄聚集之处,而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将梁山比喻成“火坑”,不能不说有先见之明。后来,公孙胜经不住李逵的兄弟之情,有意下山助阵,罗真人怎能不知徒弟的心意?但他料之以后宋江必受招安,于是约定“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后公孙胜在宋江等人入汴梁受封前告辞退隐,最后得以保全了身价性命,罗真人不可不谓料事如神。

据说,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乃北宋时期的道士,对作法之事很在行,凡是他祷告的事情没有不灵的,所以深受官家器重,被尊为“真人”。

公孙胜的故事

水浒好汉一百零八位,公孙胜名列第四,虽然因为某些原因没武松、李逵等人有名,但本事却不比他们小。施耐庵写了不少公孙胜的故事,下面就说说其中最著名的几个。

公孙胜

第一个公孙胜的故事就是“智取生辰纲”,提到生辰纲,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这是晁盖的功劳。其实不然,晁盖固然是重要参与者,但公孙胜在这个事件中也是关键人物之一。其实,公孙胜早就看不惯蔡京的作为,且认为这些钱财取之无道,所以密谋劫取。但单凭他一人之力很难成功,于是便去找当时颇有名气的晁盖商议,这才知道,不仅是晁盖,阮氏三兄弟也早有劫取的打算。于是,公孙胜和吴用、晁盖等六人结为兄弟,等于说以后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了,从此须肝胆相照。随后,七人一起谋划,制造了惊天动地的劫取生辰纲事件。

公孙胜的故事之二便是石碣村火烧战船。公孙胜这个人常常被拿来和诸葛亮比,实在是因为他们有不少相同之处。诸葛亮曾经借东风火烧曹操战船,公孙胜也玩了一把“祭风”的游戏。官军战船进攻石碣村,公孙胜巧借风向火烧官军船只,在此战中立下大功。助刘唐火烧战船后,公孙胜与梁山中人来往更加密切。后来,宋江被朝廷抓住,公孙胜和吴用等出谋划策,从法场劫走宋江,从此正式加入梁山,成为机密军师,先后在高唐之战、讨伐田虎等战中大显身手。

作为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公孙胜的故事还不止这些,但他不慕名利,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于巅峰处隐退,因此比宋江等人多活了些年头。

公孙胜排名

无论在什么年代,江湖上论资排辈总是很流行的,水浒梁上也不例外,108名大将各个都有排名。公孙胜是梁山资格最老的人物之一,早在宋江上山之前就是梁山“三巨头”之一,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宋江当了大哥以后,公孙胜排名从“第三”跌到了“第四”。

公孙胜图片

话说当年,公孙胜和晁盖、吴用等八人劫取生辰纲后,一起跑到水泊梁山做“聚义”,其实就是“造反”,且不管性质如何,在江湖上混就要讲究个名头。于是乎,名声在外的晁盖当仁不让地做了龙头老大,卢俊义也毫不客气地坐上了二当家的位置,于是技能无双的公孙胜就成了三当家。不过,这个三当家也没当多久,因为日后梁山的头号人物宋江马上就要上山了。说道宋江上梁山,这还是晁盖的意思。在上山之前,宋江就是江湖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了,他经常仗义疏财,人称“及时雨”,凭借这个名头笼络了不少人心,因此手下聚集了二十几位好汉。后来,宋江被官府捉住要被处死,晁盖令梁山好汉去法场相救,废了老大的劲终于把宋江旧了出来。

按理说,宋江应该对晁盖感恩戴德,为他忠心卖命才是,但他却不是一个甘居人后的人,而且他手下的人比晁盖还多,凭什么要听晁盖的呢?所以,就这样一步步地,宋江在梁山的风头盖过了晁盖,后来晁盖遇险,宋江也只是叫人去打探消息而已。晁盖死后,宋江最终成为梁山一把手,公孙胜大概是看出了宋江的心机,就找个借口逃下山了。直到后来梁山军攻打高唐,宋江才把公孙胜请回来,给了他个四当家的位置,位居吴用之下。所以,公孙胜排名有两个,前期是排名第三,后期则是排名第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