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柳公权的神策军碑楷书 柳公权行书一气呵成,柳公权神策军碑失传于世

火烧 2022-07-15 23:53:41 1054
柳公权行书一气呵成,柳公权神策军碑失传于世 柳公权行书《蒙诏帖》是柳公权行书代表作品。《蒙诏帖》书写的内容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想赢,深察感幸,公权呈。蒙诏帖这幅作品又名《翰

柳公权行书一气呵成,柳公权神策军碑失传于世  

柳公权行书

《蒙诏帖》是柳公权行书代表作品。《蒙诏帖》书写的内容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想赢,深察感幸,公权呈。

蒙诏帖

这幅作品又名《翰林帖》,高为26.8厘米,全长为57.4厘米,是柳公权行书作品,现在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柳公权在楷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流传的行书作品数量不多,从《蒙诏帖》中可以鉴赏出柳公权在行书上的书写特点。

《蒙诏帖》写于公元821年,此时柳公权四十四岁,正是他创作书法的巅峰时期。因为年少力强,在这幅作品中,柳公权用大体的行书一气呵成,充满了遒劲的力道之美。字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一种空灵动感之态。在第一帖中,柳公权用大型字体写出了公权蒙三个字,字形连绵庞大,气势磅礴的感觉迎面而来。在用笔上,柳公权下笔很有力,所以写出来的字体遒劲富有力道之美。因为这幅作品写于柳公权四十四岁,足以见他精力之饱满,下笔有神韵。

在之后的字体上,柳公权字体形式颇富变化,在写作中他加入了技巧,虽然字形大小不一,但是字形连贯,连绵起伏造就了气势上的壮观。在后三行中,柳公权的字体由大变小,逐渐显露出了柳体骨瘦的神韵,字体一气呵成。在《蒙诏帖》中柳公权将气脉和力度融于其中,字里行间凸显柳骨秀美清瘦的特点。

柳公权神策军碑

柳公权的《神策军碑》是他晚年时期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原名为《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是柳公权刻于公元843年。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原被放于长安宫中禁地,十分难以临摹,后来,这一作品遭到破坏,碑体损坏。有人进行了临摹拓写,但是拓本依然很少。

柳公权在晚年时期,柳体已经形成,所以从这幅作品也可看出柳公权的字形沉稳内敛。后人称赞柳公权的《神策军碑》为生平第一妙迹。

《神策军碑》是歌颂皇帝的军功作品,因为碑文被损毁,所以没有能看到柳公权的大作。但是,有后人进行了临摹拓写,原本为上下两册,不幸的是下册已经失传。《神策军碑》书籍版原来被南宋时期贾似道藏在家中,后来书籍归为翰林院。《神策军碑》书籍可谓是历经波折,直到1965年,中央才花了很高的价钱从香港收购回来,收藏于国家图书馆。被收藏回来的这本书籍,是宋代人临摹拓写的,世间只有这一部,所以越发弥足珍贵。这本书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不仅可以欣赏柳公权书法技巧,同时也可从中了解它弥足珍贵的文献,具有史料研究价值。

柳公权的神策军碑楷书 柳公权行书一气呵成,柳公权神策军碑失传于世

这部作品也是柳公权的楷体作品,柳公权融入了魏晋和唐朝初年的楷书书写技巧,在写作上,字体苍劲而有力。仔细观察字体,会发现每一个字体都有不同的变法,极富动感之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