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乾陵之谜大揭秘 上书房之谜大揭秘:清朝的上书房是什么地方?

火烧 2021-06-14 04:14:50 1069
上书房之谜大揭秘:清朝的上书房是什么地方? 上书房(又称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清代的皇家子弟学校。上书房,始建于雍正年间,坐落在今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共有五楹,面向北,其中,

上书房之谜大揭秘:清朝的上书房是什么地方?  

上书房(又称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清代的皇家子弟学校。上书房,始建于雍正年间,坐落在今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共有五楹,面向北,其中,屋有三层,分别为前垂天贶、中天景运、后天不老,故有三天之称(另外乾隆帝在圆明园书房内也亲笔题了先天不违、中天立极、后天不老三块匾额)。上书房为什么设在这里呢?原来,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的楹联悬挂其内;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清朝规定,皇子六岁(虚岁)开始读书,并特派汉、满大学士任总师傅,读书的地点,就在上书房。那么,皇子、皇孙在上书房都学些什么呢?课程包括:满、蒙、汉(有时也学些藏文与维吾尔文)等语言文字;儒学,主要是四书与五经以及国史、圣训、策问、诗词歌赋、书画与禁习时艺等。每个皇子都配有汉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同时,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故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因此除汉师傅外,还从满、蒙大员中选出了师傅,名为谙达(满语,汉译为宾友、伙伴等;同时也是某种差使、教习的称号)。

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五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并教演鸟枪等事;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三人。他们轮流值班。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塞(亦称哈哈珠子,满语,汉译为男孩子们),他们平日主要是服侍皇子与师傅茶食等事,类似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二人。了解了关于上书房的这些基本内容,再看这个历史剧,就容易多了。

在上书房,皇子读书相当辛苦,据记载,他们每天早晨寅时(3—5时),就要到上书房学习,虽严寒酷暑不辍,先学习满文、蒙古文等,然后学习汉文。师傅往往在卯时(5—7时)教课,一般要到午时(11—13时)方散,有时要到申时(15—17时),下午往往还有骑射等课程。元旦免上学一天,除夕及前一日到己时(9—11时)结束,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放假一日。皇帝还经常光临上书房,进行检查、督促,其严苛程度可想而知。

由此可知,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之严格,与前代皇子出阁讲学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曾有生动的描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拉(满语,汉译为闲散人员在内府供役者)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

乾陵之谜大揭秘 上书房之谜大揭秘:清朝的上书房是什么地方?

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例如,雍正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要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对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十分尊重。例如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入直上书房,任总师傅三十余年,诸皇子皆敬惮之。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每制文,屡以寄新。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由于清朝统治者重视皇子读书、习武,并注重从中借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故清朝多数皇帝、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