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吐蕃历史 吐蕃是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步步脱离大唐帝国的?

火烧 2023-01-01 14:11:11 1110
吐蕃是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步步脱离大唐帝国的? 公元755年12月16日,早已筹划多年的安禄山以所谓吾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贼也就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为借口,起本部由汉、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

吐蕃是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步步脱离大唐帝国的?  

公元755年12月16日,早已筹划多年的安禄山以所谓吾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贼也就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为借口,起本部由汉、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的20万大军在范阳反唐。当时,大唐帝国内地已近30年没有发生过战争。从官吏到平民根本不知道战争为何物,内地士兵甚至不会拉弓!安禄山起事后,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军队一触即溃。加之朝廷奸臣当道。冤杀威震西域的一代名将封常清、高仙芝,致使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公元775年12月12日,叛军攻陷洛阳。安禄山随即于776年正月初一在洛阳称帝,建国号大燕,改元圣武。随后,唐朝政府强令镇守潼关的名将哥舒翰弃守出战,导致唐20万大军全军覆没。天险潼关沦陷,国都门户洞开。帝国朝野震动,以唐玄宗为首的上层逃往四川。公元776年6月13日,叛军攻陷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安、史之乱到达顶点。不久,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太子李亨联合掌握羽林军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在马嵬坡发动政变。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玄宗被强迫入蜀避难。太子则在军队的支持下于灵州(注:即今宁夏吴忠市)即位,他就是唐肃宗。唐肃宗起用郭子仪、李光弼,陆续击败叛军,收复河北地区。

吐蕃历史 吐蕃是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步步脱离大唐帝国的?

公元757年正月,叛军发生内乱。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同年,唐军收复长安。在内外交困中,安庆绪部将史思明率由少数民族组成的精锐主力8万骑兵投降唐朝政府。唐朝当局并不信任史思明,企图消灭他。但唐朝当局犯了一个关键性的错误。就是在还没有彻底消灭安氏叛军的前提下就匆忙对史思明下手,加之计划败露。史思明立即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呼应。公元759年,安庆绪联合史思明内外夹击,大败唐60大万军,本已好转的局势迅速恶化。公元761年3月,叛军再度爆发内讧。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唐军转入战略反攻。公元762年10月,在中央军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唐朝被迫以割地的屈辱条件,借得回纥骑兵数千,收复洛阳。公元763年,在唐朝政府军和回纥联军强大攻势下,叛军瓦解,将领陆续投降,首领史朝义在范阳上吊自杀。至此,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曾经威震世界100多年的大唐帝国从此分崩离析,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对大唐帝国乃至后世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安史之乱则从根本上摧毁了唐朝的统治和稳定的基础。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败。导致从西汉起就不断发展前进的中国国势尤其是军事实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中原王朝彻底丧失了以往那种开疆拓土、饮马北海的强悍国防思想。这对后世中国国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又恶劣的影响。因此,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也是中国历史尤其是军事历史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在当时,安史之乱对唐朝边疆的稳固和统一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自不必说。由于内地唐军在战乱前已经经历长达30年的和平局面,导致其根本无力对抗长期在北部边境同契丹等少数民族作战的剽悍叛军。因此,为平叛,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立即将西域、陇右、河西、朔方一带原本用来对抗外敌的边境驻军系数皆调往内地。这就造成造边防空虚。在此局面下,唐朝在西部的另一个强悍宿敌乘虚而入,迅速占领安西四镇和陇右并最终攻占沟通中原和西域的战略咽喉河西走廊。此后,这个宿敌继续深入,甚至一度占领国都长安城。它就是唐朝在西南最强大的敌人--吐蕃王朝。

吐蕃就是今天中国藏族的祖先,是中国西南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吐蕃起源于中国西部古羌人部族。灵云认为有必要说明一点,就是这里所说的古羌人部族并不是今天的羌族,而是对古中国西部多个游牧民族的通称。吐蕃的先人古羌人长期游牧于青藏高原,在很长历史时期内,大多以松散的部落形式生活。到隋朝建国时,在青藏高原存在着几个如宝鬓的小国。到6世纪时,活跃在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雅隆部落逐步强大,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经过其两代领袖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的不断扩张,势力逐渐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羊同诸部,自称赞普(即藏语首领)的意思,统一整个西藏高原。将都城迁至逻些(注:即今西藏拉萨)。亘古不变的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从此,在大唐帝国的西南方,崛起了一个崭新的、强悍好战的邻国--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从建国起,就多次对大唐帝国发动过攻击。其开国君主松赞干布对唐朝维持了相对温和的态度,还迎娶了文成公主入藏,开创了藏、汉民族团结的先河。但即便是在松赞干布这一唐、蕃关系最好的时期,双方也曾经在青海湖畔爆发过大规模激战,结果以吐蕃的惨败告终。松赞干布之后,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即有联姻,也不乏大规模战争。属于典型的时好时坏,但总体看来,双方几乎是战乱不绝,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长期和平。吐蕃对唐朝西部疆土尤其是西域地区的安西四镇和河西走廊垂涎三尺,不断入侵。期间双方互有胜负,损失都很惨重。吐蕃不光亲自动手,还不断煽动、唆使唐朝周边国家如南方云南地区的南召政权进攻唐朝。唐朝中、前期安史之乱之前,直接或间接损失在与吐蕃及其爪牙的战争中的军队人数不少于50万!但是,吐蕃崛起的时候,正好赶上大唐帝国同样的崛起阶段。正处于鼎盛巅峰的大唐帝国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地位都是吐蕃王朝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安史之乱之前,尽管也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大唐帝国令人生畏的武装力量将吐蕃王朝牢牢的压制在昆仑山以南、云南、四川以西的西藏地区。在这种局面下,吐蕃王朝根本没有任何机会。但安史之乱给了吐蕃梦寐以求的机会。叛乱爆发后,为对付叛军。唐王朝将西方原本用来对抗外敌的边境驻军系数皆调往内地,造成造边防空虚。而且面临严重内乱的唐王朝根本无暇也无力顾及西方领土。吐蕃立即以重兵趁机大举进攻安西地区。面对强敌,当地唐朝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给吐蕃王朝造成严重损失。但终究寡不敌众,安西四镇、陇右以及沟通中原和西域的战略咽喉河西走廊最终被吐蕃王朝占领。从此,河西走廊的唐朝遗民遭受了吐蕃残暴统治。此时,在唐朝官方对河西地区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甘、凉十一州。甘、凉十一州问题成为牵动整个帝国心灵的隐痛。

吐蕃侵占唐朝西部领土后,对当地唐朝遗民进行了极端残暴的统制。苛捐杂税和繁重的劳役自不必说,烧杀劫掠已经是很平常的行为。吐蕃大到贵族将领,小到士兵,动辄对当地民众刀枪相向。而且,吐蕃是典型的奴隶制。抢掠人口为奴隶对于吐蕃来说是家常便饭。于是,整家甚至是整村的河西地区唐朝遗民经常被吐蕃军队集体抓去,变为奴隶。抢掠过程中,反抗的轻壮年男子一律被集体屠杀。女性中,年轻漂亮的多数被吐蕃军官霸占奸污。剩下的有的成为军妓,大部分则和儿童一起被贩卖到吐蕃国内各地甚至被贩卖到中亚和印度。那些没有被抢掠的,则有可能随时沦为农奴。农奴比奴隶的地位稍高些,但一样饱受蹂躏。当地吐蕃驻军对唐朝遗民经常没有任何理由的就地毒打甚至杀死。在吐蕃残暴统治下,自西汉起本来十分发达的河西地区经济、文化遭受毁灭性摧残,迅从封建制经济速沦落到极端落后原始的奴隶制。当地唐朝遗民在吐蕃统治者残酷压榨下民不聊生。而此时经过安史之乱的致命打击,唐朝已经无力驱逐入侵者收复河西。因此,从河西被占领第一天起,河西人民自发的不断发起反抗吐蕃占领的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吐蕃统治,但也遭到血腥镇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