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对人的影响 谈谈榜样的光荣历史及怎样成为他
谈谈榜样的光荣历史及怎样成为他
榜样作为思想道德信息的承载体、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我们的教育提供高效的教育方法,顾名思义就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如何做好学生的榜样教育呢?
一、做魅力教师,树立良好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教师你怎样去演绎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每一个具有正能量的角色,这就对我们教师有了更高的挑战。
做学生心中的魅力老师,吸引学生的眼球,散发师德魅力,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孔子说过:“其身正,为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好学生的榜样。
首先要尊重学生,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人格。
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胸怀关心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
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
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
其次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
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社会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而且更要做给学生看。
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育人教材。
德的功能是巨大的。
但这种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师的才学为基础的,没有才学的德是苍白无力的。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才学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用精湛的学识赢得学生。
再次,在业务上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走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教材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让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讲的过多,学生即使听的津津有味也不会全记住。
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经历求知的探究和能力锻炼的过程。
只有具有良好、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直接从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在当今社会,作为人民教师更需要树立崇高的精神目标,拥有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确立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也为整个社会的精神道德起到了引导和表率的作用,同时能够真正的熏陶、影响成长中的青少年,使他们在这个转型期的复杂社会中能够保持纯洁的精神圣地,成长为真正具有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榜样
榜样示范又是一种最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因此不带任何强化性,是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因而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自身做好学生的表率以外,还会选取其他的榜样辅助教学,如伟人的典范、学生中的好样板等。
以往的榜样教育习惯于树立神圣光环的英雄形象,却忽视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特征。
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尚形象难以使他们信服。
因此我们选择的榜样,除了要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继承以往道德教育成功的经验外,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学生所愿意接受的,应具有如下特征。
1、榜样的正面性。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选取的榜样人物必须具有大众认可的正面激励作用,充满正能量,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模范行为,接受榜样精神的感染、熏陶和激励。
然而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往往分不清一些意志品质的好坏。
如误把“鲁莽”当成“勇敢”,误把“固执”当成“坚强”。
因此老师要给他们讲一些英雄模范的事迹,利用周围同学中的好榜样来影响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指引着他们,促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的发展起来,发挥榜样的正面性。
2、榜样的效用性。
并非越完美的形象就越具有激励作用。
巍然耸立的大无畏形象固然高大,但是让人觉得距离遥远,无从感触,更难以接收感化,其可学性不强。
这与维果茨基在社会建构理论中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一致的,教育措施只有作用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榜样人物的行为应当是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而不是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
选择学生树立榜样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之一,榜样具有形象、直观的特性,有此特性,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德育方法的可接受性,增强学校德育的效果。
例如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实事求是地宣传,选择那些对学生有现实意义的先进榜样,创设一种学习先进光荣的气氛,激发学生对先进榜样的敬仰心情。
在我班有一个叫王帅的男孩,他每天不怕脏不怕累,默默无闻的打扫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寒冬的清晨,我来到教室,又看到了他那瘦小的身影在窗前移动着,脚下放着一盆污浊的水。
我赶快走过去,握住他的小手,说:“孩子,天太冷了,让老师来吧!”这时同学们都围过来争着要去做。
我连忙举起杨寒冰的小手说:“同学们,难道他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掌声。
从那之后,同学们自发的带来抹布,自觉的打扫教室卫生,教室变的更干净,更整洁了。
3、榜样的认知性。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生更习惯于带着自己的喜好与知识背景去认识、了解新事物,因此学生不见得会喜欢脱离了自己生活背景的人与物。
这并不是否定他们的崇高品质。
但既然是榜样教育,就应当具有较强的可学性、模仿性。

对于学生来讲,与其让他们去体验革命时期战士们的悲壮、领导人物的风范,不如去宣传朝夕相处的学生样板、社会中涌现的成功创业者、甚至是网络与电视中关注的普通百姓。
他们表现得不见得很完美,但使人感到更真实、更亲切,能够引起共鸣,容易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
例如对于那些容易盲从,轻易行事,总爱违反纪律的学生,要树立榜样,组织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对社会,集体和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利用榜样情境教育,学习榜样
当榜样行为与个人情感交互作用时,才会产生意义识记,对今后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现代心理学在记忆方面的研究无不表明,将示范活动转化为简明的言语编码或表象编码的人能更好的保持记忆。
如果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像互动的主题班会活动,各抒己见的讨论、意见分歧的辩论乃至于模拟的小品,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话复述榜样的事迹、谈谈自己对榜样有什么样的认识,榜样的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等等,学生可以达到怀着自己的感悟体验、肯定、记忆榜样形象的效果,促使榜样的行为在观察者的脑海里以言语符号的形式贮存,更利于长时间的保持与利用。
榜样情境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体现了榜样的多元化。
由于学生不会单独模仿某个榜样人物的一言一行,他们对偶像的记忆是富有创造性的,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是经过了加工之后的许多思想与行动的融合。
而在情境化的学习讨论氛围中,他们不仅能够结识到更多的其他同学心目中的榜样,也能够交流、模拟出榜样指导下的行动,无疑会促进记忆的深刻性。
榜样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学生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了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
综上所述榜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个时代的背景不同,出现了不同方式和不同特点的榜样形象,为中国思想道德教育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教师应有效合理的利用这些形象,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