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鸿章后人 晚清大臣李鸿章遗体

火烧 2023-01-14 22:40:01 1050
晚清大臣李鸿章遗体 李鸿章遗体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臣,他或多或少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即使在他逝世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他的功与过还是受到人们的议论不绝。李鸿章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在1901年逝世,享

晚清大臣李鸿章遗体  

李鸿章遗体

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的重臣,他或多或少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即使在他逝世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他的功与过还是受到人们的议论不绝。李鸿章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在1901年逝世,享年78岁,谥号文忠。

李鸿章铜像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李鸿章一生可以说是功绩显赫,同时过失也不少,可以说他有多大功绩,同时也伴随着多大的过失。李鸿章作为清王朝的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也正因为他位居此高官,使得后来的不平等条约由他出面签订,这也是后人对他既有敬仰也有谩骂的缘由。

1901年李鸿章逝世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合肥城东十五里的大兴集,而1958年为兴办钢铁厂,李鸿章的墓室被挖掘,据当时挖掘的人回忆叙述,李鸿章的遗体是穿着黄马褂,并且保存得完好,而由于李鸿章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使得世人对他除了“卖国贼”这个称号以外,好像对他的功绩并不感兴趣,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以后并没有得到善待,而是被挂着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我想李鸿章可能会想到他不被世人看好,却绝不会想到,几十年之后连他的尸骨都被世人如此唾弃。当然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当时人们对李鸿章遗体的侮辱,也侧面反映了一定时空的冷漠。不管功过与否,作为一代功臣,李鸿章的遗体都应该被人们善待,而不是游街。

李鸿章遗折

在清朝后期,李鸿章已经是朝廷的重臣,他曾经同时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这两个官职,在当时,这可都是朝廷正一品的大官,同时他还被授予文学殿大学士。由此也可以看出,掌握在李鸿章手中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不仅是在光绪帝的眼中,李鸿章非常重要,就连慈禧太后都不敢把李鸿章不放在眼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朝廷重臣,由于清政府衰败无能,在外国人面前,李鸿章却毫无地位可言。这也是导致李鸿章发病而死的直接原因。由于死的太突然,这才有了李鸿章遗折的由来。

李鸿章照

在1901年,和俄国的《辛丑条约》刚刚签订不久,俄国的代表又一次向七十八岁的李鸿章发难,他们荒唐无耻的提出了“道胜银行协定”,企图从中国获得更多地利益,并通过别的方式威胁李鸿章签字同意,李鸿章气愤至极,却又不能不同意。在俄国的代表走后,李鸿章便吐血躺在床上不能起来,他感到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于是便写了一封奏折,李鸿章遗折具体内容如下: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乱,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做等闲看。

写完这封奏折后不久,李鸿章便去世了。他的这封遗折在当时感动了很多爱国之士。虽然整首诗文字不多,却真实的表达了当前清政府的形式,以及他对自己国家民族未来的担忧和对后人的教导。

李鸿章晚年

在我国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曾有一个著名的大臣,他就是李鸿章。李鸿章从小立下宏愿,要保家卫国,所以他在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很有作为,可惜他到了晚年的时候各列强入侵,清廷的一再妥协和忍让让他失望,所以晚年的李鸿章做的最多不为己愿的事,就是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照片

李鸿章也曾一腔热血想要保家卫国,他在年轻的时候开展洋务运动组建淮军,努力的让国家变得富强,可后来到晚年的时候面对洋务运动治标不治本的结果他很失望。李鸿章晚年正是列强入侵中国的时候,他奉光绪皇帝的命令迎战列强,可最终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主和派的干扰而战败,后来李鸿章代表清廷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对于晚年的李鸿章来说,最让他心痛和耻辱的就是自己代表清政府给列强国家割地赔款。晚年的李鸿章曾感叹“秋风宝剑孤臣泪”可见他晚年内心的凄凉。确实一生的努力和心血都不过是“纸糊的老虎”,确实让人心痛。

李鸿章一生的宏愿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清政府的局面,可到了晚年他才发现,这个愿望在腐败的清廷的压力下根本无法实现。晚年的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全权大臣,和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所以国人将所有的不满都发泄给他,这也使得他更加愤恨不平甚至忧郁成疾,最终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过世了。

李鸿章早年意气风发很有作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生不逢时,努力一生晚年却生活在耻辱和愤恨中。

李鸿章幕僚

每一个朝廷大员的身边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幕僚,为朝廷大臣出谋划策,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李鸿章作为清朝的重臣,身边的幕僚自然不会少。在李鸿章身边的众多幕僚当中,最早跟随李鸿章,并且跟随时间最长的就是周馥。

周馥照片

周馥出生于1837年,是安徽建德的人,字玉山,号兰溪。在周馥早少年时期,周馥十分努力的读书,想要考取功名。但是,参加了多次考试却仍然没有中举,最终只能选择成为一名文书,之后又成为候补知县。

在1870年,周馥跟随李鸿章创办洋务运动,积极建立北洋海军,并且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那就是天津武备学堂。在1888年,周馥开始升官,成为了直隶安察使。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在清朝政府内部不断地受到打击,周馥的权利也随之下降。

在1901年,李鸿章生病去世,周馥便成为了直隶总督,兼任清朝北洋通商大臣。第二年,周馥又成为了山东巡抚。在周馥任职期间,不仅仅管理清政府与外国的政务,以及铁路的修建,还要负责疏通黄河,避免黄河决堤,造成洪灾。

在1904年,周馥成为了两江总督。在1906年,又成为了闽浙总督,但是周馥没有去两广地区就职,清政府只好将周馥调回到两广地区。在1907年,周馥已经70岁了,深谙官场之道的他,最终以身体病弱为理由,辞官回乡。最终于1921年9月22日去世,享年85岁。

李鸿章趣事

只要谈论到清朝历史,李鸿章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无论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还是清政府派出的军队,与外国列强军队作战,都少不了李鸿章。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却有过非常多的趣事。

李鸿章旧照

在1896年,李鸿章游历英国,抽出时间到戈登的墓前进行祭拜。戈登的妹妹十分感激李鸿章对自己哥哥的尊敬,从而将自己所拥有的在赛狗大赛上获得名次的名犬送给李鸿章。李鸿章在回国数天之后,写信给戈登的妹妹。在信中,李鸿章这样说道:十分感谢您将自己的爱犬送给我。但是由于我的年纪太大,牙口不好,不能多吃。但是,您那么的有诚意,我还是吃了两口,果然十分的美味。戈登的妹妹看完信后,苦笑不得。

除了会到英国游历,李鸿章还经常出使外国,到达外国的使馆进行晚宴。有一次在法国的晚宴上,服务员给李鸿章送上了一份冰激凌。李鸿章看见冒热气,就以为热的,然后用嘴去吹,外国人看到之后,就不停的嘲笑李鸿章。

李鸿章表面不在意,跟他们说第二天要请他们吃中餐。第二天,李鸿章命人端上来一锅汤。外国人看着汤上面并没有冒着热气,就以为是凉汤,大口地喝起来,结果都被烫到了。原因就是汤的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油,下面就是滚烫的汤。李鸿章故意这么安排,就是为了报复外国使臣昨天对他的嘲笑。

李鸿章的过错

李鸿章是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而关于他的话题非常之多,人们对于李鸿章的研究也非常多。现在提起这个人,他的名声并不好,那么李鸿章究竟犯过哪些错误?

李鸿章照片

从历史来看李鸿章的错误主要有两点,一个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一个是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两件事情让李鸿章的名誉大大受损,甚至说让他留下了千古骂名。

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展开的一场战争,当时的日本非常强大,开始侵略中国,于是双方开始了一场大规模海战。当时清政府最先进的军队就是李鸿章一手组建的北洋舰队,但是在初期李鸿章主张议和,不让军队出战。

李鸿章后人 晚清大臣李鸿章遗体

但是日本没有停止脚步,北洋舰队奋起反抗,虽然整个北洋舰队的官兵英勇抗战,但是无奈装备不如人,最后战败,整个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对李鸿章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其次就是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都很相似,内容基本都是割地、赔款,完全是丧权辱国。这些是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的,所以他首当其冲,他背上这样的骂名也无可厚非。

需要注意的是,李鸿章过确实是存在的,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他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卖国贼,他在其他方面还是很有建树的,同时对于这些条约他也只是代表签字者,罪魁祸首还是当时清政府中的领导人物,这点我们要认识清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