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什么立李亨为太子 唐玄宗的皇后是谁?揭秘唐玄宗不立皇后的真正原因
唐玄宗的皇后是谁?揭秘唐玄宗不立皇后的真正原因
唐玄宗的皇后姓王。爸爸是一个折冲府的果毅都尉,果毅都尉是五品的武官,所以,王皇后也算是将门之女。有人可能会说,这个皇后出身不怎么样啊!话可不能这样讲。要知道,王皇后是在李隆基当临淄王的时候跟他结的婚,那时候,李隆基还看不出有什么政治前途呢,所以,也还算是说得过去。很快,李隆基就发现,这个媳妇娶对了,为什么呢?因为王氏是个不可多得的贤内助。怎么叫贤内助呢?中宗去世后,李隆基不是开始策划政变,要诛杀韦皇后吗?按道理讲,这可是要准备掉脑袋的事情,别说是弱女子,就是七尺男儿也难免紧张,王毛仲不就临阵逃脱了吗?可是,王氏不一样,她是将门之女啊,从小就为人豪爽,胆略过人。陪着李隆基出谋划策,不仅不害怕,简直是兴致勃勃。后来,李隆基不是又跟太平公主斗法吗?这一次,王皇后可是经验丰富了,先天政变的时候,她不仅自己亲自参加策划,还让自己的双胞胎哥哥王守一直接参加战斗。兄妹俩双双立功。政变成功后,玄宗终于当了货真价实的真皇帝,她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母。所以说,她这个皇后的位子,可不仅仅是跟李隆基结婚得来的,而是凭着自己的功劳得来的。说到这里,大家觉得王皇后像谁呀?我觉得她挺像长孙皇后的。当年,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不是亲自给战士发放武器吗?这两个皇后,都是难得的巾帼英雄。长孙皇后赢得了唐太宗终生的尊重,王皇后也应该差不多吧?
开始的时候,王皇后确实也是底气十足。可是,非常不幸,王皇后的底气并没有维持多久,她很快就失宠了。为什么呀?因为她有几大弱点。首先,王皇后的文化程度比较低。还是拿长孙皇后来比较。长孙皇后会写诗,全唐诗现在还保存着她的两首诗呢。但王皇后就不行了。她不是武官的女儿吗,想来小时候也没受过什么良好教育,斗大的字都认不了一箩筐。文化程度低有什么问题啊?因为它制约王皇后的转型了。长孙皇后因为受教育程度高,所以,在玄武门之变后成功地从一个女英雄转型为一个齐家治国的贤内助,帮助太宗处理政事,头头是道。可是再看王皇后呢?别看她在政变的时候,是个勇敢坚毅的贤内助,唐玄宗也比较仰仗她,但是一旦进入和平发展时期,需要用脑子而不是胆子给皇帝帮忙的时候,王皇后就不胜任了。唐玄宗是个雄才大略,文雅风流的皇帝,你作为皇后,总是跟不上皇帝的思路,不明白皇帝在想什么,能不被边缘化吗!其次,王皇后的家庭背景比较差。一个皇后,毕竟不是一个宰相,即使个人素质差一点,如果能有家族支持的话也可以维持。就拿长孙皇后来说吧,她是关陇贵族出身,哥哥长孙无忌就是当朝宰相。娘家势力多大呀,就算是唐太宗也得高看她一眼吧。可是,王皇后的家族就帮不了她什么忙了。她爸爸就是个老粗出身,又贪财又好酒,不给女儿惹麻烦已经算是不错了。哥哥王守一虽然因为立功、又因为妹妹的缘故当了大官,但是,因为能力不行,始终就是闲职,没什么真正的势力。所以王皇后要想指望娘家的保护,没门。第三、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是,王皇后的生育能力也不行。长孙皇后光是儿子就生了三个,她最小的儿子不就是唐高宗吗?而唐玄宗虽然儿子女儿一大群,但是没有一个是王皇后的。中国古代讲究母以子贵,没有儿子,这对一个皇后来说可是大大的不利。我们说了王皇后这么多不利条件,大家可能觉得,这皇后当得是比较费劲了。问题是,这还不是王皇后遇到的全部困难。她面临的最大打击是,唐玄宗喜欢上别的女人了。
怎么才能让玄宗回心转意呢?现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丈夫在外面有了第三者,做妻子的应该对他更温柔更体贴,只有这样,才能把他拉回家,而不是推出去。从理论上来讲,这个道理是对的,但是,从感情上讲,有几个人能做到啊?特别是像王皇后这样的将门虎女,本来就是豪爽刚烈,让她玩这种弯弯绕,她不会。王皇后一着急,就使用起最笨的方法了,只要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武氏的坏话,而且,说着说着还要数落唐玄宗的不是,喜新厌旧啦,忘恩负义啦,大帽子一顶一顶往玄宗头上扣。简直跟当年唐高宗那个王皇后如出一辙。人的感情都是有相似性的,当年,唐高宗厌倦了唠唠叨叨的王皇后,越来越喜欢好象受了委屈的武则天,现在,时隔70年,历史又重演了。别看王皇后整天说坏话,但是,唐玄宗对武氏的感情一点都没有减弱,相反,他对王皇后倒是越来越不耐烦了。怎么办呢?
预谋废后

唐玄宗心里产生了废黜皇后的想法了。可是,我们说过,在古代,废黜皇后可是个大事,要考虑好各方面的影响和后果,不能凭感情莽撞行事,而是要好好谋划。找谁谋划呢?能不能找宰相啊?我们说过,唐玄宗的宰相倒是不错,可是一般说来,宰相如果没有私心,一定主张维持后宫稳定。所以,如果咨询宰相,肯定引出他们一番类似于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训,在王皇后这儿,唐玄宗已经没少听数落了,他可不想再到宰相那儿再听一遍。那找谁呢?只能找身边的亲信了。我们不是说过唐玄宗有个宠臣叫姜皎吗?是李隆基当临淄王时候交的朋友,也是先天政变的重要功臣,跟唐玄宗感情特别好,玄宗甚至特许他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每次玄宗在后宫喝酒,姜皎都跟后妃坐在一起,一点都不避嫌疑。所以,对玄宗后宫里的事情门儿清。唐玄宗想,这家伙了解情况,又能真心为我着想,脑子也灵活,不如找他帮忙。就把姜皎叫来了,说:王皇后嫉妒成性,我实在受不了了,你帮我考虑考虑,能不能拿她没儿子这个事情当理由,把她废掉算了。具体应该怎么操作,你想个方案给我。
姜皎会给玄宗出什么样的主意呢?他根本就没出主意。而且,他和皇后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点同情王皇后,反正,姜皎出了宫门,就把这个事情泄露给了皇后的妹夫。而且这个妹夫,还恰好是李唐宗室,是玄宗的堂兄弟。既然和玄宗以及王皇后都是亲戚,这个妹夫就想了,我得劝劝他们呀,说起来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非要离婚呢。于是,他直接来找玄宗了,说,刚才我听姜皎说,陛下要废掉皇后?您看,我和陛下您以及皇后都是亲戚,我谁也不向着谁,但是,俗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您和皇后能有多大的矛盾啊,何苦要搞到这一步呢!玄宗一听他这么说,真是万分的尴尬。心想,姜皎啊姜皎,你真是不值得信任!现在这事情八字还没一撇,你就在外面宣传个沸沸扬扬,这不是要我的好看吗?恼羞成怒,也顾不得和姜皎多年的情分了,直接以散布谣言,挑拨离间罪把姜皎给抓起来了。这一下,姜皎可真是吃了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亏了,别看平时关系那么好,没想到皇帝说翻脸就翻脸啊!就在朝堂之上打了姜皎六十大板,流放岭南了。姜皎这么多年养尊处优惯了,哪吃得了这份苦啊,还没到地方就死了。所以,玄宗废皇后没废成,还陪上了一个好兄弟。
废王不立武
虽然皇后没废成,但是,王皇后可是吓坏了。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只要皇帝惦记上了,废黜就是迟早的事情啊!怎么样才能挽回玄宗的感情呢?这一次,王皇后也学乖了,她不再一味的硬碰硬了,也知道打感情牌了。怎么打呢?玄宗不是出于礼貌,偶尔也会到她这来敷衍敷衍吗?王皇后就抓住机会,眼泪汪汪地对玄宗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什么意思呢?阿忠,是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的小名。当年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没少到人家去蹭饭吃。可是,王仁皎不是好赌钱喝酒吗,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有一次,李隆基在生日那天到王仁皎家去了,中国人不是讲究过生日吃长寿面吗?在唐朝叫汤饼。可是,王仁皎家连一点面都没有了。怎么办呢?再怎么艰难,也不能亏待了女婿啊!王仁皎就把自己身上穿的紫半臂脱下来,到当铺里当了,买回来一斗面,给李隆基做了一顿面条。现在,王皇后提醒李隆基,这样的艰苦岁月咱们都一起走过来了,我们家待你不薄,我王氏待你也不薄,你难道都忘了吗?我们讲过,唐玄宗也是个多情的人,听了王皇后这番话,也很感动,好一阵子都不再流露出废后的意思了。
另外,王皇后不是性格豪爽吗?虽然在皇帝这里不得宠,但是,跟其他妃嫔、宫女相处倒是蛮好的,大伙都觉得她平易近人,没架子,出手大方,是个傻呼呼的好人。所以,尽管谁都知道皇帝不喜欢她,可是没有一个人落井下石,说她的坏话。要知道,皇后可是六宫之主,王皇后群众基础这么好,唐玄宗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废黜她,这么一拖,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王皇后自己办了一件傻事,一下子把自己葬送了。怎么回事呢?我们刚刚不是说唐玄宗已经好长时间不提废后的事了吗?但是,她自己心里还是不踏实。她知道,打感情牌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谁也不能整天生活在回忆里。后宫的拥戴到关键时刻更是不值一提。要想维护自己的地位,关键不在这里。那关键问题在哪里呢?王皇后觉得,上一次唐玄宗和姜皎商量废黜她,借口就是没有儿子。只要这个事情不解决,她的皇后地位就稳当不了。更要命的是,她不生儿子,武氏这几年倒是频频生育。而且生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漂亮。这让王皇后越发不安。怎样才能生一个儿子呢?王皇后就找她哥哥王守一商量了。人要是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本能的想法就是求助于神灵了。今天我们不是还能看见到送子娘娘面前烧香的人吗?王皇后兄妹俩的想法和这些人一样,求神灵来帮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