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死守睢阳城 张巡在死后为什么会被封为睢阳城隍爷?张巡有何故事?
张巡在死后为什么会被封为睢阳城隍爷?张巡有何故事?
张巡,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年( 757年); 死后被封为睢阳城隍爷, 受人崇拜。
少年时代. 聪敏好学,博览群书,落笔成章,长大成年后, 有才干,讲义气,扶危济困。

开元(713——741年)末中进士第三名,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天宝年间(742——755年),调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政绩佳,任满回京。当时,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执掌朝政,权势显赫,留京待迁的官员纷纷走杨国忠门路。有人劝张巡去拜见杨国忠,但被他拒绝。因不愿阿附权贵,管政绩突出也未能迁升高官。不久,他调授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
真源地处中原,豪强地主很多,他们与官府勾结,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其中以官僚豪强华南金最为横暴,当地人称南金口,明府手。张巡到真源之前对华南金即有所闻,一上任即将华南金关押起来,依法死刑。之后,赦其党羽, 恩威并施,从此人人向善,莫敢违法。张巡为政简约,人民安居乐业。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年),安史之乱。次年正月,安史部将张通晤攻陷宋(今河南商丘)、曹(今山东曹县西北 70里)等州。谯郡(今安徽毫县)太守杨万石慑于叛军威势,欲举郡迎降,逼迫张巡为其长史(副职),迎接叛军。张巡接到命令,率部属哭祭皇帝祖祠,誓师讨伐叛军。当时,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起兵拒叛,击败张通晤,进兵至雍丘(今河南杞县),与张巡会合,共有士兵二千人。
雍丘县令令狐潮想投降叛军,率军击败淮阳(今河南淮阳)军队,并将所俘将土捆于庭院准备杀死。 然而,令狐潮因故出城,被捆士兵乘机解开绳索,杀死看守,闭城拒纳令狐潮,同时召贾贲、张巡入城, 杀令狐潮妻子,据城自守。吴王李祗为灵昌(今河南滑县)太守,奉诏统率河南抵抗叛军,授贾贲为监察御史。不久,令狐潮引叛军攻雍丘,贾贲出城抵御, 战死沙场。由张巡继续杀敌抵抗。
令狐潮 初攻雍丘失败后,又引叛将李廷望率众四万攻城,一时人心震恐。但张巡沉著冷静,阎镁队守城,其馀分成数队,向叛军突击。叛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次日,叛军建造与城同高的木楼百馀座从四面攻城。张巡命人在城上筑起栅栏加强防守,然后捆草灌油向叛军木楼投掷 火烧,使叛军无法逼近。相持60天,大小数百战,令狐潮终于被击败退去。
令狐潮经过休整后又一次进行反扑,在大兵临城前 ,劝诱张巡投降,但遭到 严词拒绝,令狐潮羞愧而去。当时张巡固守孤城,又无朝廷消息,所部将领六人劝张巡出降。张巡表面许诺,次日,张巡于府衙设皇帝画像,率全军将士朝拜,然后将劝降六人责以大义斩首,这样更坚定了将士守城的决心。
由于长期守城,雍丘存粮已经不多,这时,张巡得知令狐期将从睢阳渠(沟通汴淮二河之渠)运米数百船经过雍丘,于是派兵夜间出战。叛军猝不及防,纷纷逃命。张巡缴获上千斛盐米,还追杀众多叛军。
当年七月,令狐潮又勾结叛将崔伯玉围攻雍丘。这次令狐潮先派四名使者入城劝降,张巡杀掉四名使者,然后将随从押送李祗。坚守孤城四月,抗击敌众数万人,每战克捷。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屯守彭城,特命张巡为抗叛先锋。
此后,形势更加恶化,迫于形势,张巡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 ,及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馀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免一死,连夜逃去。张巡接到朝廷诏书,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n,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载(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会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馀次,土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 清除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缴获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分给将土,自己分毫不要。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 侍御史;姚门言为吏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