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凤雏庞统 庞统到底有什么能力可以跟千古名臣诸葛亮并列?

火烧 2021-11-08 09:44:02 1071
庞统到底有什么能力可以跟千古名臣诸葛亮并列? 庞统不幸英年早逝,大才未得全面展现,这是莫大的遗憾与悲哀。凤雏英名远播,但可惜短暂的一生使之事迹很少,却也因此招来庞统空有其名的议论。我认为这种议论是不对

庞统到底有什么能力可以跟千古名臣诸葛亮并列?  

庞统不幸英年早逝,大才未得全面展现,这是莫大的遗憾与悲哀。凤雏英名远播,但可惜短暂的一生使之事迹很少,却也因此招来庞统空有其名的议论。我认为这种议论是不对的,虽然庞统的一生很短暂,但是通过他的事迹能看出他有着被认可肯定的能力,他获得的评价也都是很高的。如果不仔细了解与思考是不能知道这些的,在此我便分析介绍一下庞统的才华到底如何!

一、从正史《三国志》事迹记载与评价直接来看:

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之魏臣,统其荀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在庞统的事迹里,他受到司马徽与一帮东吴名士的认可好评,鲁肃和诸葛亮也都知道他并推荐他。最后的评论是荆楚的高俊,与曹魏的荀并等,正史能给出这个评价真是相当之高的。

二、从《三国志》的列传讲究来看:

《三国志》的列传安排也是很有讲究的,君主与盖世名臣都是单为一传,能力地位相似的共为一传。庞统与法正共为一传,庞统和法正是蜀汉继诸葛亮之后最为重要的两位文臣谋士,从传记里能看出法正的地位在刘备心中非常高,而刘备只带庞统入蜀也可见刘备对庞统的认可与信任。这两位智谋之士共为一传,乃是相互认证表明他们在蜀汉势力中的能力与地位。

三、从知人识才的刘备带庞统入蜀取蜀来看:

隆中对的三步,这第二步取蜀显得尤为重要。不占领益州,那就没有发展;如果没能成功占领益州,那么与刘璋闹翻,又失名于天下,便是四周树敌,将陷入万劫不复。所以取蜀之重,乃是承前启后的关乎生死存亡的一步。

凤雏庞统 庞统到底有什么能力可以跟千古名臣诸葛亮并列?

这样关键的一步,刘备没有带隆中对的原作者诸葛亮,而是带了庞统!

刘备从市井之间混成一国之君,作为君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识人用人!刘备曾识人远见到马谡不可重用,可见其识才之明。如此刘备在入蜀取蜀的关键一步选用了庞统,可见刘备对庞统才能的认可与肯定。

四、从庞统辅助刘备取蜀的事迹来看:

庞统随刘备取蜀,刘璋部下多有能士而反对刘备,刘备入蜀的情况是很微妙而危险的。庞统首先提出鸿门宴的计策,可见庞统这个人看透本质直指目标的直率个性与行事风格,但是这个计策没有实施。但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庞统深知不能浪费时间,恐防生变,于是提出了上中下三计给刘备。为何一次提出三条计策?这是庞统非常聪明的地方。吸取上次的教训,这回给主公一个考量的范围,结合刘备自己的想法,既不会有一条计策被否定而没有办法的窘况,又能结合刘备的想法与智慧而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刘备选了中计,如此确定了取蜀的计划方针,最后果然成功取得蜀地。可惜庞统的这份大作很成功,却不幸没能参加颁奖大典,也永远告别了那个乱世舞台。取蜀的是庞统,取汉中的是法正,都是天赐蜀汉的能臣良材啊。

五、从庞统展现出的三大才能来看:

一是识人善论之才。

昌门之会,庞统评论众人发明了负重致远一词,同时把东吴的一帮文士名人评论得心服口服。

二是战略战术之才。

庞统协助刘备入蜀取蜀,可谓刘制片人的任命的取蜀总导演。庞统能审时度势,聪明的提出三计,制定了取蜀的方针战略和斩杨怀、高沛的具体战术,并亲自实施落实,谁还能否定这种才能呢?虽然庞统期间不幸因公殉职,但丝毫没有影响刘备的巨大收益,因为这份作品已在庞统的谋划下明了了。

三是处世智慧之才。

庞统的性格是很直率的,他常常看透本质而不做作虚伪,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为人处世,这是很可贵的地方,这其中也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体现。比如攻入涪陵后,刘备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说:今日之会,真是快乐啊!庞统直言:以进攻别人国家作为快乐,这不是仁者之师呀!醉酒的刘备大怒。庞统见势便起身告退。一会儿后,刘备清醒后悔了,又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坐下,不卑不亢,饮食自若。刘备这时反问:军师啊,刚才我们谁错了?庞统回答:大家都有错!刘备大笑,君臣前嫌尽释。这句回答,即缓和了尴尬冲突,又不失自己的立场,真是智慧啊。

以上五点,足可以证明交代庞统的非凡才华,尤其是请注意这是在庞统短暂的一生中便展现出来的。

还有在《太平御览》注引的《荆州先德传》中有一段记载: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如此可见庞统的才名让周瑜都不得不重视,而且也真的将要务给予庞统来管,这也是对庞统才能认可与肯定的体现。

综上,庞统的实际才能不容置否,他绝不愧凤雏英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