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国大选参选人 1940年美国大选:如果二战没爆发谁将当选总统?
1940年美国大选:如果二战没爆发谁将当选总统?
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充满不确定性和意外的一届大选。两位呼声最高的共和党候选人,罗伯特•塔夫脱和托马斯•杜威,均系政坛新人。后者年仅38岁,是第一位出生于20世纪的总统参选人。就在人们认为塔夫脱或杜威将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时,半途杀出一匹黑马温德尔•威尔基,神奇般夺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让人大跌眼镜。另一边厢,罗斯福出人意料地宣布竞逐第三届任期,打破了乔治•华盛顿开创的百年传统。二战阴云笼罩下的1940年总统大选,过程富有戏剧性,结局却在情理之中。
菜鸟托马斯•杜威
1936年是纽约特别检察官托马斯•杜威走上神坛的一年。反黑运动就像一幕中世纪的道德剧,纽约是道德沦丧的萨多玛城,来自中西部的杜威则是不可腐蚀的拯救者。他年轻英俊,富有正义感,办案一丝不苟,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符合大萧条后民众对道德楷模的想象。因而在极短时间内,杜威就以超高的人气,成为全美最炙手可热的政治明星。
1938年,杜威初次竞选纽约州州长失败。这并未使其政治前途受挫,反而令他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援。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显示,33%的共和党人把杜威视为总统候选人的第一选择,大幅领先于其他潜在参选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威廉•怀特甚至把杜威的此次落选,与林肯在1858年的失利相提并论,以为杜威将因祸得福。
杜威起初对参选持谨慎态度。到底一个不到四十岁的检察官竞选总统,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但他的支援率仍然持续上扬。1939年5月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假如杜威与罗斯福展开对决,58%的民众将会选择前者。民主党人对此大为紧张,接连在党务通讯上发表文章,商讨怎样对付杜威,连总统罗斯福都向幕僚表达了自个的担心。
大好形势下,杜威再没理由退让。年仅36岁就敢竞选州长,证明他不乏政治雄心,但落选的结局也表明,从政经验不足是他的致命缺陷。值得庆幸的是,除了范登堡,他在党内的主要对手罗伯特•塔夫脱也并非政坛老炮儿。罗伯特•塔夫脱是前任总统威廉•塔夫脱的长子,1920年开始担任俄亥俄州议会议员,并于1938年当选美国参议员。尽管塔夫脱的从政时间较长,但在全国政治舞台上也只算新人。两人称得上半斤八两。
左起:范登堡,杜威,塔夫脱
杜威和塔夫脱的冒起标志著共和党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开始。自1932年总统大选落败后,共和党已八年无缘白宫。在连续失利和罗斯福新政的冲击之下,共和党亟需新鲜力量的涌现。1938年中期选举落下帷幕时,人们就惊奇地发现,曾饱受诟病的大老党已焕然一新。6名新参议员,11名新州长,其中包括雷蒙德•鲍德温、哈罗德•史塔生等潜力新星,他们将在四十年代的政坛掀起一股新浪潮。
但在当时,这些人加起来都不如温德尔•威尔基的横空出世令人吃惊。
黑马温德尔•威尔基
1940年之前,温德尔•威尔基一直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他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律师家庭,父亲是坚定的民主党人,在威尔基四岁的时候就带着他参加民主党的竞选活动。他上大学时曾写信给伍德罗•威尔逊,表达敬仰之情,工作后曾多次参加民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民主党的政治主张均表赞同。
1933年,罗斯福总统提议成立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统筹田纳西河流域的规划、开发和维护,并为落后农村地区供应便宜的电力。此举将大大损害该地区私立电力公司的利益,因而引起激烈反弹。威尔基更是大为光火。他从1929年就开始为联邦和南方电力公司工作,逐步晋升为董事长。在他带领下,19家电力公司联合起诉田纳西河谷管理局。威尔基猛烈抨击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称其为「最没用和最没必要的摆设」。此案轰动一时,吸纳了全美上下的关注,但审判过程却一波三折,直到1939年方由最高法院一锤定音,确认了河谷管理局的合法性,并判决私立电力公司无权抱怨政府参与市场竞争。
1933年,罗斯福签署法令,成立田纳西河谷管理局。
威尔基虽然败诉,但他体现出来的才干和力挺企业的姿态却赢得商界和媒体的支援。华尔街的大亨对他赏识有加,沃尔特•李普曼称赞他是最为开明的企业家,财富杂志发表他的专访,《生活》和《时代周刊》都选他为封面人物。威尔基一时成为焦点人物。由于罗斯福迟迟没有表态是否竞逐第二次连任,非常多民主党人开始鼓譟,要求威尔基出马竞选总统,劝进信如雪花一般飞入威尔基的办公室。
威尔基不可以不心动,但他晓得罗斯福一定会寻求第三届任期,不大概通过民主党的渠道竞选总统。而且,他和罗斯福的政见分歧也越来越大。威尔基以为罗斯福带领下的民主党已偏离了传统的政治路线,变得越来越反商业。最终,他决定脱离民主党,以黑马的姿态加入共和党选战。但他并不以为自个背叛了民主党。他后来记忆说:「不是我抛弃了我的党,而是我的党抛弃了我。」
威尔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费城奇蹟
论人气,杜威在共和党内无人能敌。他在1940年春天展开竞选活动,1月到访新英格兰地区,2月旋风式访问西部13个州。所到之处,均吸纳大批民众围观,争睹「黑帮克星」的风采。在率先进行的各州党初选中,杜威都以较大优势获胜,塔夫脱紧随其后。根据盖洛普4月的民意调查,杜威的支援率高达67%,排名第二的塔夫脱为16%。威尔基的支援率仅有3%,不仅大幅落后于杜威和塔夫脱,亦不如范登堡。
与杜威和塔夫脱相比,威尔基的劣势十分显著。他的从政经验接近为零,其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与主流民意格格不入。他的竞选班子颇为业余,被人戏称为「乡村俱乐部」。他「外来户」的身份也让非常多老共和党人颇为嫌弃。哈罗德•伊克斯就曾嘲讽他是个「光脚的华尔街律师」。报纸纷纷以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将在杜威和塔夫脱之间产生,威尔基铁定落选。
就在此时,欧洲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动荡。4月,德军攻下瑞典和挪威;5月,荷兰和比利时相继沦陷;6月,当共和党的代表们在费城齐聚一堂,准备选出总统候选人时,法国已宣布投降,只剩英国在德国的猛烈空袭下勉力支援。
欧洲局势的恶化对美国舆论造成巨大的冲击。尽管大部分民众仍然反对美国参战,但越来越多的人以为,政府应增加对英国的援助。人们也都同意,此时美国需要一个具有外交智慧的总统。而这恰恰是杜威和塔夫脱的软肋。
杜威过于年轻而缺乏外交经验,并且主张「不干涉」政策,塔夫脱则信奉孤立主义。两人均不可以满足战争时期人们对总统的要求,选情因而急转直下。盖洛普6月25日的民意调查显示,杜威的支援率迅速滑落至29%,塔夫脱暴跌至8%。只有一位候选人的支援率不跌反升,从3%骤增到44%,他就是一贯主张抵抗希特勒,援助英国的威尔基。
就在6月25日,共和党代表大会开始投票。杜威原希望在首轮获得400张选票,一举拿下提名。万万没想到的是,投票一直进行了五轮,仍未有人得到足够的票数。更令人诧异的是,随着选举的深入,杜威的选票流失越来越多,反而是原来不被看好的威尔基得票稳步上升。威尔基在会场极为活跃,纵横捭阖,甚至把杜威阵营的选票都拉了过来。代表们开始高呼,「我们要威尔基」。在场外,声援威尔基的电报潮水般涌入,数量达百万之多。
杜威渐感当选无望,准备把自个的得票转给塔夫脱。就在他前往会场的途中,筋疲力尽的代表们进行了第六轮投票。凌晨12点多,结果公布。威尔基最终击败杜威,当选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创造了美国选举历史上著名的费城奇蹟。
老狐狸富兰克林•罗斯福
威尔基的当选让罗斯福大吃一惊,他原认为对手会是一名共和党的孤立主义者。在田纳西河谷管理局一案中,他与威尔基有过数次交锋,深知威尔基才能出众,是个难缠的对手。
自从1936年轻松连任以来,罗斯福过得并不愉快。先是他强行改组最高法院,招致党内外的一致反对。接着1938年美国再度爆发经济危机,「新政」光环不再。罗斯福本欲借中期选举的机会,彻底清除妨碍新政的南方民主党人,却未能如愿。更糟糕的是,共和党大有复苏迹象,他们和民主党的保守派联合,在国会封杀了不少罗斯福的提案。
罗斯福内外交困,想就此退休。但1939年欧洲战事爆发,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使罗斯福不得不认真考虑竞逐第三届任期。他担心自个一旦退休,无人带领美国抵抗希特勒,保卫民主世界。
罗斯福虽已倾向参选,但却迟迟不肯公开表态,对他是否参选的猜测从1939年一直持续到1940年夏。7月,他故意把民主党代表大会放在芝加哥举行,由忠于他的本地党组织来控制会场。罗斯福派阿尔本•巴克利给代表们传话,表示自个不愿意参选,但假如代表们选择了他,他绝不退让。巴克利话音刚落,会场喇叭就响起了「我们需要罗斯福,世界需要罗斯福」的呼喊声。代表们面面相觑,只好加入到声援呐喊中去。罗斯福遂以压倒性的优势第三次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老狐狸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二战,罗斯福预计就退休了。

隔空对峙
自乔治•华盛顿以来,总统只能连任一次已成为美国不成文的规定,但这只是惯例,并非法律。直到1951年,美国才通过第二十二条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总统只能当两届。但传统到底是传统。此前西奥多•罗斯福寻求第三届任期,就曾招致外界诸多非议。
威尔基抓住这一点对罗斯福穷追猛打,又批评罗斯福新政处处与企业为敌,事实上堵住了商业发展的道路。威尔基十分聪明地看到了罗斯福的不得人心之处,但他到底缺乏竞选经验,未能将此转化为优势。他的演讲过于温文尔雅,缺乏战斗性,根本无法激起人们的热情。
一些老共和党人也在给威尔基添堵。有人公开宣称,「罗斯福总统的支持者都是穷光蛋,是那些年收入不足一千二百美元但实际价值更低的家伙。」此话大大得罪了普通民众。须知假如没有罗斯福新政,非常多下层人民根本无法在大萧条中生存下来。威尔基因此大吃苦头,多次被蓝领工人扔鸡蛋。
罗斯福虽然重视威尔基,但却表现得极为轻松。这位已当了八年的总统,自不会摆出战斗的姿态来应对黑马挑战者。10月23日,罗斯福发表竞选演讲,全面总结了当政以来的成就,却对威尔基置之不理,甚至没有提到过他的名字,只是模糊地反驳道:「有人说新政是企业的敌人,而在1932年将美国企业带向崩溃边缘却是共和党人。」他又借机讽刺胡佛,说:「比起1929年那个奢侈年,今年美国家庭的桌上放上了更多的黄油、乳酪、肉和罐头。」
在老谋深算的罗斯福面前,威尔基的攻击就跟哑炮一样,光发射却不爆炸。欧战问题本是罗斯福的软肋,但由于威尔基自个就持国际主义立场,自然无法就此问题攻击罗斯福,只能指责他不遵程式,未经国会同意就给英国送去武器。这样的攻击不过是隔靴搔痒,怎能伤到罗斯福。反而是罗斯福在此问题上十分谨慎,多次重申不会参战,因而赢得大部分摇摆选民的支援。
盖洛普在11月5日选举日之前的最后一次民意调查显示,罗斯福仍然领先威尔基。最终结果与此相符。但威尔基的表现已算不俗,普选票数只落后罗斯福五百万票,是面对罗斯福表现最好的共和党候选人。选举结束后,他收到了十万封慰问信,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罗斯福(蓝色)最终拿下38个州,而威尔基(红色)只赢得10个州。
如果1939年秋天不曾爆发世界大战,如果1940年夏天法国抵住了德国的闪电战,那么罗斯福非常大概会退休,菜鸟杜威将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但历史没有假如。威尔基的出现为此次总统大选平添了几分新意和悬念。他在此后深受罗斯福赏识,被派出使英国。而年轻的杜威和塔夫脱,这只是他们15年漫长对抗的开端。尤其是杜威,后面还有更为痛苦的两次失败期待着他。
相关文章
- 2020美国大选参选人 1940年美国大选:如果二战没爆发谁将当选总统?
- 美国总统大全 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美国大选要采取选举人制度
- 迈克尔·杰克逊 历史上的今天:未来的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因公开称杰克逊为“毫无价值的恶棍、无赖和懦夫”而杀死查尔斯·迪金森
- 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 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成长故事
- 美国总统里很 美国总统里根的故事:把精力用在办大事上
-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美国故总统甘乃迪转世
- 美国总统怎么选举出来的 美国总统竞选背后的浮夸
- 杰斐逊和赫明斯 托马斯简介及人物评价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总统中最具有智慧之人?
- 战争期间美国不换总统 美国内战期间唯一一任总统: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的人物事蹟
- 珍珠港总统演讲 罗斯福:国会珍珠港演说(Pearl Harbor Address to the Nation)